讲解文物竟“戏说历史” 这些博物馆参观乱象该管管了

暑期来临,北京各大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记者近日探访京城多家博物馆发现,随着客流量的大幅提升,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开始显现。不少观众感叹,感觉在博物馆里安安静静地观展越来越难了。

入馆“长龙”挤占人行道

调整预约政策、增设入馆通道、上新“云展览”分流……为应对大客流,近期不少博物馆纷纷调整优化开放措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从入馆前就已经出现。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7月11日曾发布通知,每日15时30分至16时30分,观众可免预约入馆参观。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军博门口,发现排队入馆的观众已经从检票处排到了军事博物馆地铁站口,队伍沿着马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栏杆拐了个弯儿,完全霸占了行人通道。百米“长龙”所经之处,地上满是纸巾、塑料瓶、果皮果核等垃圾。

“别挤了!”“前面能不能别插队?”等待入馆的一些观众出现摩擦,队伍中不时发出抱怨、争吵、哭闹的声音。16时29分,保安按照限流要求为最后一波观众放行,排在之后的观众将无法进馆。然而,不少观众不顾保安阻拦闯进检票口,甚至有孩子被推撞在栏杆上,边哭边随着队伍拥挤着前进。

考虑到客流远超预期,次日军博发布公告:鉴于目前来馆参观人员流量过大,自13日起实行限流入场、全时预约。

讲解文物竟“戏说历史”

随着暑期“博物馆热”的兴起,观众对展览讲解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古爬行动物展厅,讲解队伍一波接一波。“老师,这种带翅膀的恐龙叫什么?”一名约10岁的男孩指着图片上的“尖嘴鸟”问。讲解员并没有回头确认图片,便“胸有成竹”地回答——“翼龙,一种会飞的恐龙。”

这个答案令一旁的家长张女士有些惊讶,她赶忙拿出手机搜索,再三确认后向儿子解释:“刚才老师说得不准确,你看,恐龙是可以在陆地上直立行走的,而翼龙只会飞,它俩不是同一物种,翼龙也不是恐龙。”张女士说,自己是小学老师,掌握点生物的基本知识。对此,她表示有些气愤:“这个讲解员太不负责任了,是不是觉得小孩好糊弄?简直误人子弟。”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名为“天府少年”的研学团,而该名讲解员实际上只是团队的一名带队老师,并非博物馆官方的讲解员。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各大博物馆中的私人讲解还真不少见。而他们也因未经专业培训,漏洞百出:首都博物馆一研学团领队在念展板时,错把“错金波斯文索耳鬲(lì)炉”读成了“隔炉”;故宫博物院内一些直播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在历史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

现场直播影响周围观众

随着观众爆棚,吐槽“博物馆分贝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记者发现,除了常规的讲解声,博物馆里竟然还出现了直播带货的声音——部分旅行社或研学团将“直播间”搬进展厅,售卖博物馆讲解服务、研学项目等产品。

“今天我们研学团来到了首都博物馆。来!孩子们,跟我打声招呼。”在首博展厅里,一名老师举着手机,看样子正在录像。听到老师的呼唤,学生们纷纷扭过头,冲着镜头摆手大笑,吵闹声瞬间令附近多位观众侧目。

记者凑近才发现,这名带队老师正通过某网络平台直播,“家长可以看看小黄车,里面还有国博、故宫等研学项目。”当记者试图凑近手机屏幕看清直播账号时,这名老师警惕地将屏幕偏向了另一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博物馆直播行为并不少见,故宫、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国古动物馆等都曾出现,有的主播压低声音,小声“卖货”;有的则不顾身边正在看展的观众,扯着嗓子大声吆喝。

可喜的是,有一些博物馆已开始关注此类行为,并进行规范和约束。故宫日前就发文,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此举得到了不少观众的点赞。有参观者表示,希望这类规定推广到更多博物馆,还大家安静看展的环境。

(责编:温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博物馆   故宫   讲解员   博物   恐龙   文物   观众   队伍   记者   老师   发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