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中药九种涨价,中药材价格暴涨后,部分药价开始“退热”

记者 陈晨 袁野 发自安徽亳州

“现在卖不动了。”当归商户姜先生在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干了十几年,这两三年来,当归的价格一直在陆续上涨,从最初的每公斤几十元,涨到了如今的每公斤一二百元。随着当归价格的上涨,姜先生说,销量一直在下降。7月20日上午,一位批发商从姜先生处购买了十斤当归,“这是三天来的唯一一笔生意。”姜先生称。

中药材价格暴涨,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夏季原本是中药材的销售淡季,多位业内人士反映,今年以来多种中药材价格暴涨,与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低价减产甚至囤积居奇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过记者调查发现,7月以来,已经有部分中药材开始了价格回落。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涨价是周期性的,高峰期已过,今后价格会逐渐“退热”。

“十种中药有九种都涨价了”

7月18日,因有知名专家坐诊,济南市市中区一家社区门诊内聚集了不少患者和家属。孙女士开了一些治疗慢性肺病的中药,她表示今年中药价格贵了。去年如果用医保,她的药是400多元,现在则需要花近600元。

“我这一次是拿六服药,每服能喝两天。今年因为中药涨价,每个月大概要多花300块钱。”孙女士说。

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到,通过药通网对亳州、安国、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常用大宗药材价格进行调查,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

安徽省亳州市有着药都之称,同时也拥有一站式中药材交易中心,每天有数万人来此交易。据统计,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共有2800多个。有商户称,今年“十种药得有九种都涨价了。”有媒体报道称,今年市场内价格异常上涨的常见品种有100多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

7月20日上午,搞中药批发的刘先生从江西赶来,小推车上已经堆了几袋药材。“我感觉,中药材平均涨价了50%。”因为价格上涨,刘先生不仅购买的药材减少,前来采购的次数也从之前的一月一次减少至两个月一次。在涨价的药材中,刘先生特别提到了当归,“前些年的均价是每公斤60元左右,这两三年一直在涨价,尤其最近三个月波动特别大,听说上个月涨到了200多元(每公斤)”。

刘先生感慨,每年夏天是中药材销售的淡季,按理来说,应该是一年中价格最低的时候,但今年价格反倒暴涨。

同样搞中药材批发的黄女士从江苏赶来,她手提一个大号塑料袋,逐个摊位询问价格,挑选药材,还不时跟没来采购的合作伙伴通电话,说说情况,商量一下是否购买。“我上个月来过一次,当时因为当归太贵,就没买。今天还是很贵,我也没有买。”黄女士说,当归价格翻倍,她只好先挑选一些急需的中药材和没涨价或涨价较少的中药材。

部分中药材价格开始回落

有商户高价收低价卖亏了8万元

商户姜先生的当归是从有着“中国当归之乡”的甘肃岷县购得。姜先生说,当归的价格持续上涨,如今在亳州中药材销售市场的售价,几乎跟岷县产地的收购价持平了,“产地价格涨了。”

除当归外,党参也是价格暴涨的常用中药材之一。

商户陈先生介绍,他卖得最好的一种党参,现在的售价是每公斤240元,而去年这种党参的售价只有每公斤140元。去年最贵的一种党参,价格是每公斤160元,今年比较贵的高达每公斤280元。甚至手选的党参,能卖到每公斤300多元。

“进货的价格就很高。”陈先生说,目前他在售卖的党参都是一个月前进的货,如果现在再去进货,能比上个月每公斤贵80元左右。

市场附近一家主营当归的小型中药材公司的负责人齐先生告诉记者,实际上包括当归在内的多种价格暴涨的中药材,最近已经开始了价格回落,“当归价格的高峰值在一个月前,每公斤20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在每公斤150元左右。”不过这个价格仍高于往年的均价。

“进货少了,卖出去的也少了。”齐先生也是主要从甘肃岷县进货,以前一次的进货量有四五吨,现在只进一吨左右,就怕货物积压在手里卖不出去。

齐先生说,就在上个月,附近一位商户从岷县买了两吨当归,当时的价格是每公斤175元。运回亳州后,最后以每公斤145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赔了八万块钱。”齐先生说,现在产地的价格甚至高于亳州目前的售价。

记者在市场内随机询问了几位商户各类中药材的价格,发现有的药材价格暴涨,有的目前趋于平稳,还有的已经回落。

价格涨幅较大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党参外,还有砂仁、天麻、白芍等。如砂仁从去年的每公斤80元涨到了今年的每公斤150元左右。

而丹参目前的价格在每公斤30多元,一位商户介绍,今年2月份涨价了几块钱后,价格一直比较平稳。

黄芪的售价每公斤二三十元,商户表示,虽然涨了几块钱,但这属于正常涨价。

也有中药材降价的,比如金银花。一位商户介绍,去年最高时价格能到每公斤300多元,但今年的价格在每公斤150元左右。

7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从药通网查询到,当日价格上涨的中药材有34种,落价品种有28种。

附近冷库爆满

存货多,出仓少

距离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公里处有一家大型冷库。7月20日下午,冷库的一位经理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目前冷库是满仓的状态,“出仓的少”。

在冷库附近搞运输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冷库大约能储存5万吨左右的货物,“存的都是中药材”。

因为货物流动少,最近一个月,张先生基本没拉到什么活。“前两个月囤货的很多”。张先生记得,两个月前自己和同行们一起,将五六十吨的白芍拉进了冷库中储存,“拉进来的多,拉走的少”。

张先生说,最近几个月,自己的雇主除了中药材商户外,还多了其他行业的人,“有干房地产的,做建材的,做医疗器械的,都在囤药”。

冷库附近还有不少物流商家,其中一位商家表示,中药价格暴涨,影响了物流,“从春节前开始,买药材的人少了,比如有的人以前卖一吨,现在只买一百斤”。

齐先生也听闻,近期多个冷库都出现了仓满的情况,并且冷库的价格也有上涨,“之前一公斤三毛钱,最近涨到了五毛钱”。

在亳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附近的信息中心大厅内,记者发现,信息栏上除了贴有药商的信息外,还有冷库和仓库在招租。记者拨打其中一家招租冷库的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有三个冷库,都是在最近一两个月新建成的,目前第一个冷库已经仓满。

中药协会倡议抵制投机炒作行为

关于此次中药材涨价的原因,商户们提到最多的是“产地涨价”。如当归主要产地甘肃,去年产量较少且今年还受到了异常天气的影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一位白芍商户表示,白芍涨价是因为前些年价格低,导致减产,继而价格上涨。

也有几位商户提到了“资本炒作”。

云南省楚雄州和康中药材产销协会秘书长赵辉认为,此次中药材涨价异常,主要跟民间资本的涌入有关。

赵辉称,自己从事中药材信息行业二十多年,了解到在今年3月底,陆续有全国各地多个不从事中药材行业的人投资了中药材市场,进行囤货炒作。

赵辉表示,中药材品种多,且多数的市场交易量较小,容易被资本囤积,进而实现市场价格的操作。

记者注意到,7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发出倡议书,称近期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出现异常波动,中国中药协会6月初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研。倡议书最后强调,坚决反对、也绝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到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投机炒作等扰乱药材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乃至违法行为中去。

为遏制中药(材)不合理涨价,7月11日,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发出《关于推进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遏制不合理涨价的倡议》,倡议书称一部分药材被带上了浓重的金融属性,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此轮价格持续性上涨背后,其原因除疫情后部分品种供需关系失衡、天气原因减产、药品标准提高等之外,更有囤积居奇者肆意炒作,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呼吁相关企业单位抵制行业囤积炒作行为,拒绝被市场炒作者“裹挟”。

业内人士称中药材涨价有周期性

今后价格会慢慢回落

药通网总编郑智文告诉记者,其实中药材涨价是有周期性的。

郑智文从事中药材信息行业有20多年,除此次外,还经历过两次中药材涨价,分别是1999年至2001年,2009年至2011年。此次中药材涨价是从2020年春季开始的,“所谓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

郑智文认为,此次中药材涨价,首先是受疫情影响,“像金银花、板蓝根、广藿香等,因疫情需求拉动了价格的上涨”。郑智文举例,金银花的价格曾经从每公斤140元涨到了每公斤240元。随着疫情的缓解,这些中药材的价格又开始回落,金银花的价格目前已经回归到了涨价前的每公斤140元左右。

中药材涨价的第二个原因,郑智文认为是一些长期低价中药材的减种。比如牡丹皮,牡丹的生长周期约5年,但五六年前一亩地的牡丹只能卖2000块钱,低的甚至只能卖500块钱,“种植5年,只能卖2000块钱,大家就不愿意再种植了。”所以很多药农弃种,导致了现在的价格上涨。像此次价格涨幅比较大的党参、当归等,都跟前几年的低价减种有关。

再就是自然灾害影响了中药材的价格。“药材产地从南到北都有,会遇到干旱、洪涝、低温、倒春寒等天气。”郑智文举例,比如此次涨价的连翘,在开花时期遭遇自然灾害,产量减少,所以价格会上涨。

最后郑智文认为,这几年药材质量提升,也会影响价格。尤其2020年《药典》颁布,国家对药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规范和严格,质量好的药材,价格就会上涨。质量差的药材也顺势会涨价,只不过涨幅较小。

关于民间资本涌入,大量囤货的问题,郑智文认为,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上涨,难免会出现这一现象,“看到要涨价了,加大采购量,大家都在这么干,就导致供需关系紧张了。”郑智文认为,药商这么做是为了预防涨价而提前备货。至于是否有其他行业的人趁机囤积,郑智文认为,这个现象只是少数,“毕竟哪个行业赚钱,人们就会去投资哪个行业”。

价位高肯定会影响需求,但郑智文表示,这都是暂时的,因为中药材涨价具有周期性,现在已经有此前涨价的中药材开始回落。随着中药材生产的恢复,郑智文认为,价格都会慢慢回落。

中药材价格暴涨后,郑智文表示,发改委等部门曾经来调查,“在了解到原因后,最后认为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调节价格,不要去打压,要尊重市场规律”。

郑智文还提醒消费者,看病去正规医院。现在中医药已经纳入了医保,报销比例比较大。虽然中药的价格可能会因此变高,但这都是暂时的。郑智文以自身举例,前两个月自己因胃不舒服去亳州市人民医院开了几服中药,经过医保报销后,仅支付了30多块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药材   亳州   中药   价格   党参   冷库   当归   块钱   药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