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专家17万骗走乾隆御笔画,拍卖8736万,老农怒将其告上法庭

创作不易,麻烦您在观看之前点个“关注”,可以每天及时看到其他的法律案件分析!

贫困农民朱云误信专家刘岩鉴定祖传古画为“赝品”,将其祖传古画卖出,却在后续发现被骗,17万的画竟价值8736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案件摘要·】——»

朱云是一位久居村里的六旬老人,他虽然生活贫困,但是每天辛勤务农,过着平凡而拮据的生活。

有一幅古画在朱云家里代代相传,朱云父亲临去世的时候,把这幅画传给了朱云。

虽然幼时就听家中长辈说过这幅画十分珍贵,是家族的传家宝,但朱云一直没有太在意。毕竟生活中的他只顾着田间劳作,简单的生活节奏,空了就听戏和睡觉。

而且,朱云觉得自己没太大学问,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用到这幅画的地方。

2009年的一天,偶然间朱云看到自己的孙子在看一档鉴宝节目,节目里坐着一排鉴宝专家,在对着每个宝物进行点评。

朱云跟着孙子看了半天,突然想起自己家里的压箱底里还有一幅画。

鉴宝节目引发了朱云对自己这幅画的好奇心,想着能不能也去节目鉴定一下,看看这个画究竟值多少钱。

这让朱云心里很痒痒,没事的时候就会臆想,或许自己家里的那幅古画也有一定的价值。朱云和其兄弟对这幅画的好奇心日渐增加,他们决定找出这幅古画,看看它到底是真是假。

朱云从箱子里找到这幅古画,幸运的是,由于长时间得到妥善保管,该古画完好无损。

朱云立即拨打了节目组的电话,准备报名参加鉴宝节目。

节目工作人员要求他填写基本信息,并告知他节目的具体时间。朱云兴奋地填写完表格后,期待着后续通知的到来。

终于,朱云接到了节目组的电话,告知他具体的录制时间。

当鉴宝的日子到来时,朱云来到了节目的录制现场,节目组告知他们需要进行初步鉴定后才能进入录制棚。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朱云的古画进行初步鉴定了。在等待鉴定结果时,他紧张地注视着专家们的表情,心里翻涌着对古画真实价值的期待。

刘岩是其中一位专家,他是一名鉴宝界的权威。

刘岩拿起朱云的古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几分钟,刘岩终于开口说道:“根据我的初步观察,这幅画应该是一幅来自清朝的作品,描绘的是松阳汉柏图,相当有名。”

朱云听到这番话,内心充满了喜悦和不可置信。

他急切地回答道:“这幅画是我家祖辈传承下来的,一直以来都放在家里。后来得知这个节目后,我才想到把它拿出来看看是否是真迹。”

然而,刘岩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看了看朱云的打扮和穿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不过,要做出准确的真伪判断,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观察。虽然我有些怀疑这幅画的真实性,但由于节目时间有限,暂时还不能做出最终的结论。如果你急于知道结果,可以在这里下班后再帮你进一步鉴定。”

朱云觉得再等一会儿也无妨,他将古画从专家手中接过,重新放入盒子,双手紧紧地抱住盒子,离开了录制棚,焦急地坐着等待着节目录制的结束。

等刘岩下班后,朱云再次将古画交给了刘岩。

刘岩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我又仔细看了一遍,认为这幅画是一幅赝品。起初我也没看太清了,以为它是真迹。但后来我注意到画的包边和纸张的磨损程度与所描绘的年代不符,再仔细观察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在我能说他是仿制品!”最后刘岩确定道。

朱云的心情一落千丈,没想到自己祖传的宝贝会是一幅赝品。明明听父亲说过这幅画很值钱的呀!

然而,刘岩并未将这幅画完全否定,他解释道:“虽然它不是真迹,但它也并非现代仿制品。我推测它是清朝晚期某位画家的作品,仿制手法相当精妙。要是没有一些瑕疵,可能连我都无法察觉。因此,虽然不具备原作的价值,但它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朱云听到这番话,心中重新涌起希望。他忍不住问道:“那这幅画能卖出多少钱呢?”

刘岩微笑着回答:“如果有人有兴趣购买,这幅画自然能卖出几万块钱。毕竟它是一幅赝品,而且画工出色,而且是清朝晚期的作品。如今市场上有人对这类画很感兴趣,可以当作艺术品收藏。”

朱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刘岩接着说:“如果你有意出售,我认识几个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帮你联系。”

朱云兴奋不已,之前还以为这幅画只能继续收藏在家中,没想到专家竟然愿意帮助他出售。他想着,电视节目里的专家帮忙出售的话,肯定比自己卖靠谱的多吧,自己去市场上卖,一不知道去哪卖不说,别再万一上当受骗了。

然而,这幅画毕竟是家族祖传的古画,即使是赝品,也是具有家族情感和历史意义的珍贵之物。朱云陷入了犹豫之中。

刘岩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理活动,说道:“我只是提供一个建议,我身边恰好有朋友对此感兴趣。我愿意帮你介绍一下,但决定权还在你手中。你可以考虑一下,等你做出决定后再联系我。”

说完,刘岩递给朱云一张名片,然后离开了。

朱云没想到这位专家,如此热心肠,心里大为感动,对刘岩再三感谢后,就拿着画回家了。他跟家里人说明情况后,大家也没表现出太大的失望。

毕竟家里世代为农,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真迹呢?

朱云思考了几天,决定将这幅画卖出去。

因为他觉得这幅画是个赝品,在自己手里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出售的话,可以给孙子们将来买房买车带来一些经济补贴。

随后,朱云打电话给刘岩,告诉他自己的决定,并请求刘岩帮忙引荐买家。刘岩同意了,并告知朱云会尽快联系买家

几天后,朱云接到了刘岩的电话,告知他买家已经找到了,安排了一个会所见面。刘岩介绍了程功,并表示程功对这幅画很感兴趣。他提出自己的预算是17万,如果朱云能接受,他们可以成交。

朱云思考了一下,17万对他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金额,最起码也可解决房子的首付,于是他同意了交易,立马与其签订了合同。

交易完成后,朱云心情愉悦地回到家中,甚至觉得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然而,两年后的某天,朱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他卖出的那幅画在北京的拍卖会上以8736万的高价成交了,成交价相比他卖出时的17万高出了500多倍。

朱云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朱云通过让儿子在网上查询,他发现这幅画的拍卖记录显示是刘岩所卖,他开始回忆起当年与刘岩的私下对话,刘岩曾明确告诉他这幅画是假的,只值三五万,但为了帮他卖出高价,才推动了这次交易。

朱云感到愤怒,觉得刘岩就是看在自己不懂,故意欺诈自己的。

于是,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让刘岩赔偿自己的损失,朱云一怒之下便将刘岩给告上了法庭。

他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刘岩和程功欺诈,并要求撤销买卖合同并赔偿损失8000多万元。然而,由于证据不足,法院无法立案。

案件移交给警方进行调查,但警方也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控告刘岩和程功。

朱云的官司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缺乏直接证据来证明刘岩的欺骗行为,法院难以支持朱云的诈骗指控和索赔要求。

朱云轻信了刘岩的话,但却无法在法律上明确指责他的欺骗行为。

«——【·以案释法·】——»

一、刘岩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欺骗方法(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如下: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了错误认识——被害人(含被骗者)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物——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了数额较大的财物—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

朱云指控刘岩欺诈的主要依据是刘岩在私下明确告知画是假的,但在交易过程中却帮助将画卖出高价,这只是构成了合同法中的第三人欺诈,并不能直接证明其所犯诈骗罪。

欺诈罪的成立需要同时满足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以及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结果。

刘岩辩称自己只是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没有直接参与画的买卖过程,并否认自己曾经说过画是假的。

这就引发了证据的问题,因为朱云缺乏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刘岩在私下确实告知画是假的。在法庭上,证据的缺失使法院难以确认刘岩是否具备欺诈故意。

欺诈罪的成立还需要证明该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朱云指控刘岩欺骗导致自己损失了高价值的画作。然而,由于欺诈指控的争议性以及证据的缺失,法院可能难以确认刘岩的行为导致朱云财产损失的结果。

综上所述,尽管朱云对刘岩的欺诈行为提出了指控,但由于证据不足和欺诈罪的要件问题,案件的结果存在争议。

法院难以确认刘岩是否具备欺诈故意,并对刘岩的行为导致朱云财产损失的结果进行判定。这导致诈骗罪无法成立,法院无法定罪或判决违约,而朱云只能遗憾地回家。

二、为什么朱云不能得到索赔的8000多万的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欺诈是指一方以虚假陈述、隐瞒事实或其他欺骗手段诱使对方订立合同的行为。

在朱云和刘岩之间的案件中,朱云指控刘岩在私下明确告知画是假的,但在交易过程中却帮助将画卖出高价。如果这一指控成立,可以认为刘岩使用了欺诈手段,导致朱云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卖出画作的行为。

根据这个情况,朱云作为受欺诈方,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这笔交易。朱云可以主张自己在交易中受到了刘岩的误导和欺骗,并且他认为刘岩的欺诈行为对他造成了经济损失。

然而,案件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刘岩使用了欺诈手段并导致朱云受到损失。尽管朱云轻信专家刘岩的鉴定意见,将珍贵古画卖出并以高价成交,但刘岩的意见只是个人参考,无法具有法律效力。

刘岩也并非合同的当事人,与朱云的直接责任有限。拍卖中所得的高价只是市场行为,无法真实反映古画的实际价值。朱云缺乏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种故意欺骗行为。

综上所述,朱云起诉索赔的8736万的赔偿也不能得到支持

对此,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呢?

欢迎留言评论。

【想要获取更多法律知识,请关注我们的账号@微跃法鸣,每天都有新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老农   乾隆   御笔   古画   孙子   专家   诈骗罪   赝品   真迹   财物   高价   证据   案件   鉴定   法院   家里   节目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