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四川泸州长江起重机厂

三线建设是1964年毛主席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在苏联、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我国为了加强战备,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一线为边疆和东南沿海,三线为云、贵、川、陕、甘、宁、青、豫西、湘西等13个省市和地区,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由于当时我国主要工业集中在一线,因此三线建设就是要改变工业布局,重点发展三线,将三线打造成战略大后方。

全国三线建设示意图

1964年下半年开始,一线地区的骨干企业有的整体搬迁,有的一分为二内迁到西南和西北,三线建设时期共建设有2000多个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骨干企业就有600多个,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因三线建设而起,四川是全国三线建设最主要的省份,而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四川三线建设重要的区域之一,当时建设包含机械、化工、国防工业等,1964年下半年,一机部决定在四川成立西南工程机械基地。

好人好马上三线

1965年3月15日成立长江工程机械总厂,下辖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件厂(原规划长江建筑机械厂),这三个厂被形象的称为“三长厂”,三个厂的厂址均位于泸州长江东岸的茜草坝,长江在这里有个“几”字型大转弯,长江起重机厂的厂址以前是一个大跃进时期的旧发电厂,长江起重机厂就是以旧电厂办公大楼为中心建设的,建设设计单位为西南建筑院、基建施工单位为中国第五建筑公司。

长江起重机厂大门

长江起重机厂是北京起重机厂内迁援建的,1966年3月13日,北京起重机厂第一批援建职工80多名乘坐北京至重庆的9次特快列车奔赴川蜀大地,经过两天两夜的颠簸到达内江隆昌火车站,当时泸州没有火车站,又用了四个多小时辗转来到泸州茜草坝,那时的茜草坝非常荒凉,首批援建职工到的时候,长江起重机厂已经动工修建了,完成了总装车间、军工车间、齿轮车间、机修车间、工具车间、检验科大楼等。到1966年5月的时候,援建职工陆续赶到,同时在成都等地也招了一些学工,另外还有一些转业军人加入到长江起重机厂,当时职工已经达到1000多人。

长江起重机厂旧址

1966年6月1日,长江起重机厂基本完成建设,当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1966年12月正式投产,因为一些原因,直到1970年初才真正投入正轨。1970年2月,长江起重机厂承担了研制16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的任务,1970年6月,长江起重机厂用了100天时间,成功研制了2台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填补了我国生产液压汽车起重机的空白,开启了工程起重机行业自制底盘的先河。

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

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的成功研制,充分体现了长起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当时所有的职工、干部都住在车间,各个车间各工种随时待命,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为了赶进度,他们边生产、边设计、边调整,确保小问题马上解决,大问题不过天,有了这样的奋斗热情和工作态度,才使Q2-16顺利研制成功。

长江起重机厂结构车间

样车生产出来以后,进行了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包括荷载测试、对底盘的极限测试等,因为当时长起厂主要服务军工,因此对技术和性能的要求特别高,1970年12月底,前往内蒙古海拉尔进行极寒测试。通过一系列技术检验,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批量生产。

爬坡测试

海拉尔极寒测试

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成功研制生产后,长江起重机厂一鼓作气,又成功研发生产出Q2-32型液压汽车起重机、QY5型5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等产品。1975年开始,长江起重机厂开始重点发展中、大吨位的起重机,先后研制成功了QY65型65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QY40型汽车起重机等。

Q2-32型32吨液压汽车起重机

八十年代,三线建设结束,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长江起重机厂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983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汽车起重机制造技术,1988年引进日本加藤汽车起重机技术,长起厂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进取,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生产50吨、80吨、125吨的汽车起重机的大型企业,八十年代成为我国四大起重机企业之一,另外三家为:徐州起重机厂、浦源起重机厂、北京起重机厂。

QY80汽车起重机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是长江起重机厂最为辉煌的阶段,当时厂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面积达近600亩,职工5000多人,厂区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建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楼、子弟学校、技工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自来水厂、冰棍房、招待所、澡堂、职工食堂等,长江起重机厂的食堂全国都出名,做出的菜品五花八门,非常可口,食堂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来自北京,以满足内迁援建职工的饮食问题,1986年长江起重机厂职工食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当时食堂工作人员有53名。

80年代长江起重机厂

长江起重机厂职工食堂

长江起重机厂在辉煌时期,职工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在厂里工作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当时每个厂都有自己的徽章,戴着长起厂的徽章也是一种荣耀,夏天厂里还会往各个车间送绿豆汤、冰水等降暑,冬天偶尔还会分一些腊肉、香肠,福利很好,平时用的洗衣粉、香皂都不用自己购买。泸州当时流传着“幺妹儿幺妹儿快快长,长大就嫁三江厂”,可见三江厂之一的长江起重机厂在泸州人心中的地位。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外逐渐放开,大量外企开始冲击中国市场,长江起重机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98年12月,长江起重机厂改制重组为四川长江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研发生产SQS8SQZJ25等高性能起重机。2003年再次改制,组建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3月,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控股长江起重机公司,2015年在泸州市江南新区另建新厂,2016年整体搬迁到新厂,2021年长江起重机公司破产,结束了它56年的发展历程,老厂房近些年陆续被拆,只留下小部分成为泸州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它曾经的荣光,三线建设虽已落幕,但三线精神却是永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泸州   长江   海拉尔   茜草   起重机   北京   车间   液压   食堂   职工   我国   测试   全国   汽车起重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