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智慧之光

西沟矿

这边厢,嘉峪关的西沟矿上,无人矿用卡车轰鸣在漫天烟尘之内;那边厢,在300公里外的兰州市政务大厅内,人来人往,一派忙中有序的景象。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领域,实则被5G网络紧紧维系在一起。智慧矿山、智慧政府只是甘肃5G赋能千行百业的缩影。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甘肃省在积极推动5G网络的全行业融合、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重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据悉,截至2023年2月,甘肃省已建成3.15万个5G基站、66个数据中心、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5G网络的市、州、城区全覆盖。

近日,《中国电子报》记者深入陇原大地,实地探访甘肃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状况。在甘肃,记者看到了这片丝绸之路上的“黄金区”借着5G网络的东风实现飞跃,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5G为嘉峪关西沟矿带来发展曙光

甘肃西沟矿位于海拔1900~3500米的高寒山区之中,缺氧、严寒、冰雪、粉尘……恶劣的工作环境与高强度的连续作业要求,为采场设备操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也令矿场的招工成为了一项令人束手无策的难题。

西沟矿“智慧矿山”项目概况

随着数字化转型愈发深入,5G网络与矿业的融合科技为西沟矿的营运发展带来了曙光。

记者了解到,2020年,西沟矿首次启动了“甘肃西沟矿5G+智慧矿山项目”;到了今天,20多台矿用大型生产器械穿梭在石灰石作业面上,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穿孔、铲装、运输、疏通等种种精确作业,而这些操作指令,则来自于40多分钟车程外的控制中心。

据介绍,矿工只需使用特制的设备,就可以在办公室内实现以往必须到现场完成的种种操作——“人机分离”的实现,大大提升了矿山行业的安全水平。

矿卡无人驾驶

兰州黄河大桥装上了智慧监测系统

在兰州市中心的城关黄河大桥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这座竣工于1979年的大桥,已经在黄河上沉默地服役了44年。斗转星移间,多年的风吹日晒使桥梁的安全运营与管养需求愈发迫切。

面对着桥梁病害防控的刚需,5G网络技术给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2021年,兰州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与甘肃移动兰州分公司合作,建成了城关黄河大桥的安全运营监测系统。

“作为兰州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关黄河大桥交通流量很大。‘5G+北斗’智慧桥梁项目落地前,几乎无法实现对超载超宽压桥车辆的有效记录和跟踪,及时采集桥梁重点结构数据的难度也很高。”桥梁设施养护所综合办公室主任刘塵韵告诉记者,“系统实装后,以往的这些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据悉,城关黄河大桥安全运营监测系统囊括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对大桥全方位的监测管理,有效延长了大桥的使用年限。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兰州分公司项目经理樊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不仅仅能被使用在桥梁上,未来还可以被应用到隧道上以及更多交通场景中。在后续数据的运用于挖掘方面,检测平台会与交警等政府主管部门形成协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

城关黄河大桥监测系统
甘肃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8%以上

在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两侧,两个24小时自助服务厅内,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走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在咨询台后,“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非常醒目。

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朱锋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12个板块,进驻事项1072项。目前,每天接待人数4000余人,办件量则达到了7000余件。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地应用后,办件数每年以20%的幅度不断上升,但进厅人数却呈现出了每年16% 的降幅。”
兰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终端

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可以说是甘肃省数字政府系统建设的一扇窗口。网上政务服务综合监督管理系统、“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公共智慧消防系统、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全省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种类繁多的办公系统反映在民众的生活中,凝实成为了一句“少跑腿”的夸赞。

据统计,甘肃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个人用户注册增长了2.6倍,基本实现了全省2500万居民“一人一户”,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提升近60%。

在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一张超大尺寸显示屏占据了房间几乎整面墙壁,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平台跃然其上,政务服务事项概览、层级分布、办件概况、超期情况……在跳动的数据与繁杂的曲线背后,是对政务服务实施状况低成本、高收益的精准掌控。

甘肃省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沈渭智告诉记者,甘肃省坚持省级统筹的模式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做到了“建用并重”;同时,甘肃采取了政企合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模式,解决了资金投入以及人才资源的困难,为快速有效推进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在省级进行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和系统集成的省份,甘肃数字政府项目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两年间,甘肃省委省政府与中国移动集团通力合作,建成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488个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在提升了数据汇聚共享保障能力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甘肃省首次在年度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进入“高”等级的省份行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甘肃省数字政府省级建设项目技术标准高、应用功能强,省级统筹的建设模式节省了建设资金,打造了政企合作的样板和范例,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丝绸之路上的西北大数据产业园

一栋其貌不扬的灰色楼房对面,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片建筑正在热火朝天的修建中。不远处,一大片绿色的草坪上,数只喜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

甘肃移动网络部云网中心经理助理王钢告诉记者,那里是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第三期的规划用地。“长期规划全部完成后,整个园区装机架数能达到1.5万架到2万架。”王钢介绍说。

目前,一期项目装机架数约3398架,目前,使用率约为91%。而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投产。“一期工程落地后,我们与阿里、京东以及政府一些部门等57个核心客户达成了紧密合作。”王钢说。

数据中心的仓储机房

5G赋能千行百业的背后,是算力基础设施强大支撑。记者了解到,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的建设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目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

谈到电信运营商承运数据中心的优势,王钢说:“移动具有算网协同的优势,因为电信运营商不仅有数据上云的基础设施,更具有遍及全国各地的网络基础。”

据了解,依托算网协同带来的低时延优势,中国移动提出了“1、5、20”的时延圈战略。“市内一毫秒,跨地市5毫秒,省与省之间20毫秒。时延圈战略的设立与实施,本质上是为了助力东数西算数据省外流通的灵活调度与使用。

体育健身插上“数字化翅膀”——“聚焦智能体育消费新业态”系列报道之二
工信部:我国累计培育出1700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作者丨张琪玮
编辑丨徐恒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赵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兰州市   城关   甘肃省   黄河   甘肃   丝绸之路   大桥   政务   智慧   数字   政府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