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个人最后都没有善终,为什么?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由于年老体弱、精力不济,对朝政的处理渐感倦怠。这时,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趁机插手朝政,安排自己的兄弟担任朝廷要职。这一提议遭到了宰相魏元忠的反对。

由于魏元忠是太子左庶子,是太子李显的人。于是二张就诬陷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相好、司礼丞高戬背地里议论武则天命不久矣,应抓紧站队太子李显。

武则天贪权恋栈,闻听二张的上奏,马上将魏元忠贬为县尉,将高戬流放到岭南。这下,连太平公主都受到二张兄弟的打压。

二张兄弟不但诬陷朝廷重臣,还离间太子李显与武则天的母子关系,借口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暗地里与妹妹永泰郡主李仙惠及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与二张兄弟的关系,怂恿武则天处死了李显的一子一女一婿。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狐假虎威,倚仗武则天宠信,干预朝政,打击宗室,使朝政动荡不安,引起朝中群臣的众怒。

朝中倒张派也曾与二张兄弟反复较量,怎奈二张兄弟有武则天撑腰,倒张派屡屡败北,倒张派的两位宰相韦安石和唐休璟也遭到二张的报复,被贬到了扬州和东北。

于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忠于李唐的大臣决定以非正常手段扳倒二张兄弟。

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患病。二张兄弟切断了武则天与外界全部联系,只有二张哥俩服侍武则天,连太子李显及太平公主等都不能与母亲见面。

鸾台侍郎韦玄暐还曾上书武则天,认为二张的做法非常不妥,但年老的武则天受二张的蛊惑,并不理会韦玄暐。

由于武则天等同于被二张控制,若二张与武家人联合搞出点动静,那局面就失控了。

于是宰相张柬之策动鸾台侍郎韦玄暐、左右羽林将军敬晖和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合太子李显及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于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发动兵变,诛杀了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

神龙政变后,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大臣被李显封为郡公,官拜宰相。而相王李旦被李显封为安国相王,知政事。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被允许开府设署,参与朝政。

这样一来,朝廷的实权都掌控在政变功臣的手中。李显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实力的弱小。李显虽然是个庸君,但哪个帝王想受制于人啊!

于是,李显也在不断加强的势力,以制衡张柬之等五大臣。

李显首先把魏元忠召回了朝廷。魏元忠之前因为得罪了二张,被武则天贬为高要县尉。李显即位后,魏元忠即被召回,李显本想安排魏元忠担任宰相,但宰相之位已被五大功臣挤占,只好安排魏元忠出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前被贬出太子府的人马,都被李显召回,委以重任。

在加强自己力量的同时,李显故意贬低政变五大臣的功绩,因而极力尊崇武则天的地位,淡化神龙政变的作用。

李显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称自己的帝位是接受母亲的禅让而来。言外之意即我能得到帝位,根本不是你五大臣的功劳。

李显为了进一步打压五大功臣,又不惜屈驾九五之尊,亲自到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府上,拉拢武三思为己所用。李显甚至“大度”地让自己的韦皇后与武三思密切交往。

为与武三思结为政治联盟,李显还让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改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女儿新都公主下嫁给武三思的侄子武延晖。

武三思被李显提拔为宰相后,李显自己也觉得对武三思圣眷隆盛,对群臣也不好交代,就睁眼说瞎话,说武三思也参与了神龙政变,并因此还赐予武三思丹书铁劵。

对于武三思的迅速窜红,五大臣也敏锐地觉察到来自武三思的威胁,并对武三思的不法行为进行弹劾。但由于武三思背后有李显的支持,在武三思的怂恿下,五大臣被明升暗降,虽然由郡公升格为郡王,但却被拿下了宰相职位,剥夺了实权。

此后,武三思对五大臣穷追不舍,五大臣都赶出朝廷,贬到地方任刺史之职。

神龙二年,京城发生了王同皎谋反案。

王同皎是李显的女儿安定郡主的丈夫,也是神龙政变的参与者。李显即位后,王同皎出任右千牛将军。

因不满武三思对功臣的打压,王同皎密谋刺杀武三思。

谁知这一暗杀计划,却被王同皎手下的文人宋之问密告了武三思。

武三思乘机向李显诬陷王同皎是想发动兵变废黜韦皇后。于是王同皎被李显和韦后处死。

王同皎案本来与五大臣毫不相关。但武三思为了除掉五大臣,诬陷五大臣也参与其中。

于是,张柬之等五大臣流放岭南。

至此,武三思五大还是不放心,随后派御史赴岭南准备处死五大臣。

可怜张柬之和韦玄暐年老体弱,经不起长途折腾,在抵达岭南前就在半道忧愤而死。

幸存的敬晖被武三思派人凌迟处死;桓彦范被赤身在竹板上拖拉,骨肉分离,受尽酷刑还不死,又被用木棒击杀;而袁恕己则被毒杀。

至此,在李显和武三思的联合绞杀下,五大臣全不得善终,无一幸免。

在神龙政变之时,诛杀张氏兄弟后,洛阳长史薛季昶曾告诫敬晖,武家人是吕产、吕禄式人物,要除恶务尽,一并铲除。

西汉陈平和周勃在吕后死后,诛杀诸吕时,不但杀死了吕姓之人,而且只要和吕氏有血缘关系的人都遭到了诛杀,就连吕后的儿子惠帝刘盈的儿子们也全部被功臣集团杀害,真正做到了斩草除根。

但当时张柬之却认为,诛杀武氏应留给李显去做,有利于李显树立皇威。

因而,神龙政变只是除掉了张氏兄弟的势力,武家人在这场政变中毫发未伤。

薛季昶在事后慨叹,留得武氏在,身后死何处都不得知。

薛季昶一语成谶,由于五大臣在政变中没有乘机清除武家势力,给后来五大臣的惨死埋下了隐患。

神龙政变的背景:

武则天到了晚年以后,没有了以前的锐意进取,和大多数皇帝一样只是安于享乐。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却趁此插手政事,在朝廷中一手遮天。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周朝廷中流言四起,人人不安。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在暗中积极联络,意图除掉二张,重新扶李显登基,恢复大唐。


二:神龙政变的过程:

神龙元年(公元705)正月二十二的早晨,张柬之等五人和李显以及李多祚、薛思行等将军通过玄武门进入宫中,先杀了张昌宗和张易之二兄弟,大家再护卫李显进入武则天的长生殿。

武则天见到人情汹汹,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无奈只得下诏让李显登基。李显登基后,把国号恢复为唐。神龙政变到此完美成功。


三:神龙政变后五个功臣的下场:

政变结束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暲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也叫“五王政变”。但是五王的下场都不好:张柬之和崔玄暲在流放途中病死;敬晖、袁恕己和桓彦范在流放地被李显和武三思派去的人活活打死。

四:五王不能善终的原因:

首先是心慈手软姑息养奸,五王在神龙政变成功后没有彻底清算武则天余党的势力,让武三思等人可以有机可乘,勾结韦后和上官婉儿等人,迷惑巴结中宗李显,然后慢慢坐大反噬一口,让五王追悔莫及。


其次是五王还是看错了中宗李显。他们也不是不能杀武三思,而是想让李显亲自下旨杀武三思,这样不但显得名正言顺还可以增加李显的威望。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李显是个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根本不值得他们辅佐。

最后的原因还是在君臣关系上。李显虽然是个庸主,他不舍得杀武三思,但不说明他不会杀五王等功臣。“狡兔死,走狗烹”是一句永远不会过时的名言。

神龙政变的背景是什么?

是武则天已经80岁了,她传位给武家人的可能性随着武承嗣谋求立太子失败忧郁而死已经没有了;那么可以肯定武则天如果还有理性,那么她肯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但是武则天当时还没有死,而且她还通过男宠张易之兄弟牢牢控制住朝局,但是因为她惯用阴谋诡计来控制朝局,所以即使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也生活的战战兢兢;武则天未必真会杀了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由于武则天善于权术,熟练操纵张易之兄弟,所以李家兄妹心里也没有底。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洛阳一共有四股力量:武则天与张易之兄弟、李氏三兄妹、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家族,以及狄仁杰、张柬之为代表的与上面三股势力没有牵扯的普通官员势力。

所以,当时武则天的算盘是打压李氏兄妹,重用张柬之这些并非关陇世家出身的普通官员,控制武氏力量,从而牢牢控制朝局。

但是武则天忘了,她已经80岁,不是70岁,所有人都知道她即将是过去式,张柬之等普通官员也要为自己前途找出来。

而张柬之等“五王”为代表的官员找的出路就是联合李氏兄妹发动神龙政变,直接把武则天在政治层面变成一个“死人”。

神龙政变成功的同时,也打破了之前政治格局,对于皇帝李显来说,以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以及张柬之等“五王”的功臣集团势力就过于强大,而李显远离中央十几年,手里只有一点东宫旧人,那么李显势必要拉拢武三思为首的诸武势力以及打击功臣集团势力。

而最好的打击对象就是张柬之等“五王”。

因为这“五王”其实并非关陇贵族世家子弟,张柬之是襄阳人、袁恕己是河北人、桓彦范是江苏人、敬晖是山西人、崔玄暐是河北人;而且这些人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官二代,他们五人父亲最高官职也就是县令。

说白了,张柬之这五人虽然因为神龙政变封王,但其实他们在朝堂上根基都很浅,又和李旦关系密切,所以打击他们一来可以打击李旦太平公主为首的功臣集团势力,二来,五王属于“幸进”,打击他们五人也不会真正影响朝堂稳定,也不会株连太广。

而“五王”之中桓彦范、敬晖还想通过操纵禁军进而操纵李显这个皇帝,那么李显打击他们五人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张柬之等“五王”最后没得善终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政治上属于“幸进”,而且没有自知之明,不懂得进退,还妄想控制禁军,进而控制皇帝,实在是自取死路。

参加705年神龙政变的五人结局都很悲惨,特别是桓彦范、袁恕己被周利贞虐杀!二人爵位已经到郡王,被虐杀之惨,千古以来闻者皆如芒在背、冷风哀嚎之声不绝于耳。敬晖也是被凌迟而死,也非常惨。张柬之、崔玄暐二人算死得比较舒服,都是气死、后悔死、病死。

(1)神龙政变只是让武则天退位,权力交给中宗李显而已,但武氏家族权力仍然巨大,且李氏皇族成员们仍然不长记性

在昨天的回答“李隆基为何急于亲手除掉太平公主”一文中,我即谈过这一问题,太平公主就是武氏家族的儿媳,她的第二任老公武攸暨,是武则天未出五服的侄儿,即武则天的父亲和攸暨的爷爷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其在707年的景龙政变中被太子李重俊所杀。第二任丈夫为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

也就是说,武则天、武氏一族的中坚力量仍然与中宗李显有着极为深厚的的关系。张柬之等人根本杀不了武三思。再加上,武三思与上官婉儿这位李显的皇妃间的“私情关系”,武氏一族和皇帝李显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

在此情况下,“五王”的悲剧是注定的。特别是他们逼迫的人是李显的母亲,作为儿子再恨母亲,从人情上说,这五个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儿吃。

(2)五王的权力被各方看重,特别是皇族内部的“无情”,为了权力就是剩一个人也要斗斗斗。韦皇后乃类武则天之人,意图在为女皇,对五王也是“除之而后快”,武三思在旁撺掇、李显“苟且一生”,最终,最忠于李唐者反而死得最惨

武三思作为安乐公主的公公、上官婉儿的情夫、武氏家族的“掌门人”,在神龙政变之后并没有丧失权力。借助韦皇后后宫淫乱的机会,四处宣扬并传言为“五王”所传。为此,韦皇后将五王杀之。

综上所述,许多人都说张柬之等五人不杀武三思乃是养虎为患。但是,以当时情形看,武三思你杀不了!武氏家族权势太大。李显、李旦兄弟各有幕后势力,李显昏庸、李旦次之,二人皆被武氏族人(包括太平公主)控制。李显的子女间也是争权夺利,人们看重的只是自身权力,却从来不顾身后威胁。

唯有李隆基自708回到长安后便蓄养人马,交结臣等以待时机。最终,707年景龙政变武三思被杀,710年李隆基发动军事政变,将做着女皇梦的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杀死。712年,睿宗李旦第二次退位,李隆基登大宝,开创了大唐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神龙   安乐   太平   宰相   功臣   太子   势力   儿子   公主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