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前线吃紧,中国下一个4000亿大单,俄罗斯终于坐不住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战争带给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可谓是空前“狠”。

俄罗斯——这个全国收益一半都在靠能源出口的国家。与中国的天然气输送协议签了30年都没有签下来,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

现在战事吃紧,欧洲又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制裁,俄罗斯又该何去何从?

中俄两国的天然气贸易:

俄罗斯,当之无愧的世界天然气存储大国。

截止到2022年8月份,俄罗斯天然气的拥有量已经达到了91.4%,在全球位于世界第一。

俄罗斯的总人口只有1.46亿人。按照这个比例来算,除了供给全国人民以外,多挖出来的天然气就面临:要么出口,要么直接建塔燃烧掉。

所以俄罗斯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不管是“远亲”还是“近邻”都在积极地和俄罗斯进行贸易往来,以保证天然气的供应渠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人口基数多所消耗的资源自然就是成倍地往上攀升。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天然气的出口单价就成了协商时难以达成共识的“难题”。

我国一直就天然气问题与俄罗斯展开着密切的合作。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输送伙伴。中国每年需求量大,并且每年需求十分稳定。是个长期的踏实贸易伙伴。

两国地理位置也是十分相近,这么一看中国颇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味。那么照这个逻辑,双方应该很早达成共识才对。为什么中国和俄罗斯在天然气管道运输方面能“扯皮”30年

最早在1994年时中国石油公司就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目录》,两方都初步试探了对方的诚意和底线。

随后1999年,双方达成了第一次协议,但因单价问题闹得很不愉快。当时全球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中国又需求的数量那么多,没想到俄罗斯直接一个“狮子大开口”,趁机向中国索要高价。

中国能够承受的最低价格160美元/立方,而俄罗斯给出了180的高价。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时间进到了21世纪,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出台之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就更高了。从那之后,中国和俄罗斯高层领导人的每一次见面,都避不不开的要讨论天然气问题。

初见起色是在2006年,普京访华后首先提出“中俄大份额天然气贸易合作重启”项目。随之进展很迅速的就签定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纪要》。其中明确说明了中俄两方自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提供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气合作时间长达30年。

协议签订了,那么运输方式是什么呢?像资源类的一般就是采取管道运输。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加上成本低无疑是上上之选。

中俄就商定建设了输送管道,2010年就宣布建成。

在第十六次中俄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时候,中俄再次产生了分歧。依旧是因为价格原因,合作未达成统一。

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多年,就围绕着天然气的价格问题说了180遍,也没说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破冰的裂缝在《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的签订中出现。《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更加促进了两国贸易往来的频率。

最终取得了一个暂时的,双方都能认可的结果:2018年哟吼俄罗斯通过修定的运输管道向中国运输天然气,一共需要运输280亿立方米,分30年完成。

俄罗斯在欧盟方面的贸易如何?

一直以来,除了中国,欧盟各国也是俄罗斯主要出口的对象。俄罗斯在资源出口方面就像一只敏锐的猫,对于潜在的危险和防范总会环顾四周。

当然对于机会来说也是如此。他一直在尝试将贸易战线向西扩张。相对于俄罗斯而言,中国一个国家能给他带来的利益确实比不上欧盟这个整体带来的利益广。

所以俄罗斯和中国协商30年没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就不外乎这一点:俄罗斯全心全意的向欧盟寻求合作,所以把中国放在第二位。中国庞大的市场也没有得到重视。

但俄罗斯应该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自己独注一掷的结果迎来了单方面的“制裁”,着实令人心寒。但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资源这方面的难题,俄罗斯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石油矿产就在地下,你挖他就有,不挖还在那里。但天然气可是一天都等不得。你挖出来没人买就只能被烧掉。那么突如其来的反制可不止这一个问题。

之前欧盟上赶着和俄罗斯签订修建的“北溪-1”“北溪-2”管道,“因故障问题”被全面无期限关闭。

那么俄罗斯着急上火就是必然的事情了。他能走的只有一条路:转战中国

俄乌战争对参战国来说是悲惨的,对于世界的和平来说也是令人痛心的。但换个方面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不是俄乌战争,中吉乌铁路就不会被俄罗斯允许开通,这个被俄罗斯限制排斥了20多年的方案,只因俄罗斯“缺钱”想要收取“过路费”便直接松口。

如果不是俄乌战争,原本天然气进口国第一的俄罗斯就不会把天然气的价格由“30多年没有商议统一”如今倒被“一拍即合”。

什么叫“卖不上价”?俄罗斯被国际经济组织拉入了黑名单,对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都将采取卢布-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不能够用美元支付。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中国的购入成本,也客观的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一箭双雕的事谁不做?

那么为了更好地推进与中国的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决定修建三条管道来更进一步的加紧双方的合作。

第一条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线。从东北入境,终点设在北京。这条线路早在2019年就已经正式通气投入使用。

第二条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这条是从1号线当中分离出来的线路,穿过蒙古国,最终到达上海。那就意味着这条线路将中俄蒙三国绑在了一起。一旦这条线路打通,蒙古就会每年收取75亿的“过路费”。

但第二条线路却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蒙古已经在多方面表示出“亲美”的动向,一旦最终局势不可控制,那么中国的第二条线路很可能就会被“卡脖子”。有先前乌克兰和俄罗斯从亲密经济贸易关系到如今的“反目成仇”。中国非常担心会步俄乌的后尘。

普京之前粗略的算过,同中国的贸易协定长达三十年,中间的贸易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会是一笔巨大的“雪中送炭”之财。

但之前一号修建的十分顺利,碍于中方的顾虑,只在2015年两方进行了协商,敲定会修出一条“分支”,但在具体些的商议就不存在了。

现在的主导权在我们手里,俄罗斯巴不得快点有人把他的资源变现,用于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和军事动荡。回顾早期中国谈判时艰难的情景,此时此刻便是“天道有轮回”啊。

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可选择的国家已经不单是俄罗斯自己了。缅甸也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较多的国家,并且中缅天然气管道连接线路很快就会落实到位。

中国对于俄罗斯的殷切期望还是需要考虑,毕竟“雪中送炭”这种事也是要看代价的。俄罗斯现在“自顾不暇”,中国不想因为贸易纠纷而被西方某些国家“造谣抓把柄”。虽然我们清清白白,但还是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为好。

结束语:

俄罗斯的资源吸引力现在对中国来说远没有俄罗斯自身想的那么大。对俄罗斯来说这个当口当然十分紧迫,但对于中国来说便是“可有可无”了。

多元化考虑事情的原委便会清楚的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中国在这一方面始终做得很好。实力和眼力是不容置疑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俄罗斯   中国   西伯利亚   蒙古   过路费   吃紧   欧盟   前线   天然气   管道   需求   线路   战争   国家   价格   贸易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