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者必去害民之吏

曾国藩曾经说道:引用一班能耐劳吃苦之正者,日久自有大效,无以不敢冒奏四字塞贵。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之吏。

地位相当的人如果涉及利害关系,总不免互相暗使诡计,心生恶意,这也是同僚最难相处的地方。

爱稻者必除稗

宋代以前的官僚体系权责明确,上下统属关系明晰,不会出现“谁也管不了谁”的弊端。

宋代之后,为使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在体制上有意权责不清,统属不明。

到了清代,这种弊端发展到无以加复的地步。同一个省,在名义上布政使(放到现在相当于分管财务的常务副省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厅厅长兼公安厅厅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法院院长)是最高的行政长官。

清末,曾国藩提拔了李鸿章、李瀚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沈葆桢、江忠源等人才。曾国藩选人才可以说是独具慧眼,识人有法。正是他精确的辫人,才有了和满清政府抗衡的条件。

曾国藩基于对地方官互相倾轧的痛恨,向朝廷主张“引用一班正人”,以扭转风气。

他说道:朝廷上下几十年来养成不痛不痒、无是无非的浑浊风气,让英雄和有作为的人心寒,让那些按步升迁、混日子的人飞扬跋扈,那些富贵已极、整日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健康如初、久居高位,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沉积下僚,在岁月的磨折中很少能脱颖而出,这是最为浩叹的事。

识人,用人

某天,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来见曾国藩,请其任命。曾国藩此刻正吃完饭散步,于是,三人就在厅堂等候。

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正要领三人与曾国藩见面,曾国藩对李鸿章说:不必了,这三人我散步的时候已经观察过了,可以安排了。

第一个人,一直规规矩矩地站在院子里,是个忠厚之人,可以安排他一个保守的职务;

第二个人,一直在东张西望,观察室内摆设,企图了解我的嗜好,而且没有耐心,等得时间长了,牢骚不断。这种人大多数是曲意逢迎,阳奉阴违之徒,不宜重用;

第三个人,可委以重任,这个人在我散步的时候,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有大将之风,以后他的成就不在你我之下。不过,这个人刚正不阿,仕途会有阻力。

慧眼识珠

果然不出所料,前两人一直任职职场,没有什么成就。而第三个人是刘铭传,任职军中,不久便立功成为大将,晚年率领台湾军民重创法国入侵者,成为台湾第一位巡抚。

但是,因为小人得志,刘铭传被中伤陷害,只得黯然离台。

曾国藩的慧眼识珠,确实令人信服。真正的诚实之人,真正的君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他们优秀的品质,所以,圳近知远,以微知明,也是识人之道必不可少的良策。

笃信

曾国藩说:静观天下大势,我们能共勉的,就是要尽力重用一些正人君子,培养几个好官,作为变革时事的种子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司法厅   按察使   权责   台湾   厅长   宋代   朝廷   弊端   大将   风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