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备干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濒临绝境时最能考验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当郭威被皇帝刘承佑派来的杀手逼到退无可退时,他直接喝退杀手,转身回到军营。

正直如郭威,也不得不在这个时候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直接伪造了一道圣旨,本来是一个暗杀郭威的命令,从郭威嘴里说出来就是:“皇上让我把你们全部处决。

从郭威说出这句话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颠覆整个江山。在此之前,郭威一心只有后汉,只有皇帝刘承佑。

只是在刘承佑眼里,郭威只是一个威胁,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原本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物,郭威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刘承佑的暗杀对象的?

一切靠能力,君臣相互猜忌

历史上有两个大分裂时期,一个是魏晋南北朝,一个是五代十国。像这种混乱的朝代,有能力的人全部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地方——皇位。

因为各派之间你争我夺,皇位在不断易主。这时候就算是成为皇帝,也是终日惴惴不安,生怕一觉醒来,自己就变成下任皇帝的刀下亡魂。

除了担心外敌,皇帝对于朝中臣子也放心不下,毕竟谁会不喜欢当权势滔天的皇帝呢?在这种环境下,身为老臣的郭威不可避免地成为刘承佑的眼中钉。

刘承佑是五代中后汉的第二个皇帝,而郭威从年轻时就跟着刘承佑的父亲刘知远出生入死。后汉的建立,郭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刘知远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郭威。

当然除了信任之外,刘知远还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他虽然夺得皇位,却又数之不尽的人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巴不得马上把刘知远撸下去。

所以,重用郭威,也是保住地位的最佳选择。可惜刘知远命里无福,只当了十年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和刘志远相比,作为儿子的刘承佑就显得太嫩了,他完全看不透父亲的深谋远虑。而且刘承佑太年轻了,经验也不足,很难服众。

为了保证国家正常运作,下臣很多事前都要先过问一下郭威的意见。郭威风头越来越盛,最要命的是郭威手握重兵,完全有造反的条件。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刘承佑怎么看郭威怎么不对劲,总觉得下一刻郭威就会谋反。在朝堂上,刘承佑有意无意的给郭威难堪。

可是这还不够,刘承佑一定要彻底解决了郭威这个心腹大患。不久之后,刘承佑就抓住了机会。

这时候郭威离京作战,无暇应对刘承佑的刁难。刘承佑决定先拿郭威的家人下手,可怜了郭威一家老小,他们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近乎是一瞬间,郭家便血流成河。一想到郭威现在是孤家寡人在外面奋战,完全不知道家人早已身死,刘承佑就高兴的大笑起来。

趁着郭威不在,刘承佑把和郭威类似的人全都处理干净了。现在的郭威可谓是孤立无援,只要刘承佑出手,他必死无疑。

不过刘承佑对于郭威还是相当忌惮的,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特地派出自己最信赖的人,去执行这项暗杀任务。

郭威毫不知情的陷进危险,他有办法自救吗?

将计就计,郭威称帝

刘承佑经过多番思考,决定派李弘京去取下郭威的头颅。一直以来,李弘京都是绝对服从于刘承佑的,二人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所以李弘京背叛的可能为零。

而且,刘承早就为李弘京扫除了一切障碍,又给了许多高手。怎么看,暗杀郭威的行动都是万无一失的。

只是刘承佑没有想过,一个绝对服从的人,骨子里早就带了不可抹去的懦弱。当李弘京正式和郭威打照面时,人家郭威还没怎么着,李弘京就吓得两股颤颤。

郭威一见这形势,心道不好,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只见郭威脸上一沉,厉声问道:“出了何事?

这时候李弘京把暗杀任务什么的,全抛诸脑后,一膝盖跪在郭威面前,说一切都是刘承佑的意见,是刘承佑要杀郭威,绝对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听完李弘京的话,郭威气的快岔过气去,他双目猩红,恨不得立刻杀进京城,为自己的家人报仇。同时,郭威内心深处有涌上一股惧怕,有一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现在刘承佑要郭威死,如果他反抗的话,就是造反,会受到世人谴责。抛开这些顾虑不谈,以郭威现在是孤家寡人,怎么能和皇帝对抗呢?

但是郭威不甘心啊,他为刘氏出生入死,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经过一夜煎熬,郭威重新振作起来。

既然刘承佑不仁,就不要怪郭威无义了。远在京都的刘承佑尚不知李弘京已经叛变,现在主动权又在郭威的手中。

一定不能坐以待毙,这是郭威的第一想法。郭威久经沙场,早就练就了一身随机应变的能力。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将士在整齐有序的训练着,郭威对自己的计划胸有成竹。

只见郭威站在高台上,用他那不怒自威的声调,向众人宣读圣旨:“皇上下令,处死众位将士,请各位原谅我无能保护你们。”

将士们一听,纷纷炸开了锅。他们为后汉东征西战,从来不曾有任何过错,可是如今刘承佑要无缘无故要处死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乖乖就范。

郭威就是抓住将士们的心理,才敢伪造一道如此残忍的圣旨。接着,郭威痛心疾首的向众人保证,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他杀入京城。

他就可以放手一搏,和刘承佑斗上一斗。说实话,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谋反战争,伤亡少不了,罪名也少不了。可是比起不明不白的死,造法实在算不得什么。

众人纷纷响应郭威的号召,转头直入京城,打响了造反的第一炮。当刘承佑得知郭威起兵的消息时,一切已经太晚了,他只能仓皇逃窜,最后死在乱兵手下,也是罪有应得。

大败刘承佑的郭威没有就此称帝,而是扶持刘承佑年幼的儿子上位,还强逼李太后垂帘听政。

只是这时候的郭威已经不是当初忠心于刘家的郭威了,他只是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夺下皇位。

没多久,郭威苦苦等待的机会就送上门来了。在河北的邢州尧山县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后周正式诞生。

有关郭威和后汉的恩恩怨怨,也画上了句号。五代时的朝代更迭,更像是君主各自之间的博弈,一切发生的都令人猝不及防。

那么,轮乱的局面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

五国变更快,造反非意外

五代十国的开端要从“安史之乱”说起,从这里开始,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各地节度使频频挑战皇权。

唐僖宗时期,王仙芝、黄巢起兵,最后胜利的果实落在朱温头上,五代第一国后梁产生。朱温皇位都还没有坐热,孩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了。

朱温这个勉强算的上开国皇帝的君主,很遗憾死在儿子朱有硅手上。乱世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竞争的自由。

很快一个叫李存勖的人横空出世,他将带着一个全新的王朝,也就是后唐取代后梁。

不过这个朝代没有终结短命的诅咒,短短十几年见就覆灭了。值得一提的是后唐的皇帝石敬唐,这个人和后来的刘承佑和郭威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石敬塘的江山来之不易,甚至还借助了契丹的力量。他在位期间,一直被契丹压迫。石敬塘死后,儿子石崇贵再也忍受不了契丹人的胡作非为,决定主动出击,攻打契丹。

很可惜,双方力量悬殊,石崇贵并没有击垮令他恨之入骨的契丹,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石崇贵一死,代表江山无主。

知远顺理成章成为下一代帝王,为了保险起见,刘知远重用心腹郭威,成功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后汉。

后汉便是今日故事的聚焦点,刘知远给定国号为后汉,就是想要自己的国家能像汉朝一样,走的长长久久。他的儿子刘承佑继承了父亲的意志,眼里容不下一点威胁江山的事物。

有了前面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刘承佑是一刻都不敢松懈,尤其是郭威,简直就是一个明晃晃的靶子。一日不除,刘承佑心里就永远卡着一根刺。

对于刘承佑的猜忌,郭威心知肚明,也有所防备。只是郭威低估了刘承佑丧心病狂的程度,居然会在国家危难之际对郭威下死手,于是君臣矛盾彻底激化,直至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其实就算刘承佑没有莽撞动手,后汉灭亡事情,因为他们君臣不信任彼此,这样的国家就像风雨中摇曳的树枝总会折断的。

即使不是郭威造反,也有别的人来做同样的事情,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江山不断易主的出现,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强谁弱。

有志之士借此来一展身手,死而不悔,只是苦了乱世下的人民,不得不体味一番颠沛流离。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乱世出现,是旧制崩坏的缘故,只要挺过去,得到的便是崭新的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契丹   京都   皇帝   后汉   江山   皇位   心腹   圣旨   朝代   将军   这时候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