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想当皇太后?

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驾崩于畅春园后,皇四子胤禛立即承继大统,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作为雍正帝生母的乌雅氏,在母凭子贵的宫廷中,对于儿子的即位,本应是梦寐以求,喜不自胜的。可是,乌雅氏在得知儿子胤禛成为皇帝时,她的反应却异常冷淡,令人匪夷所思。

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乌雅氏称胤禛的即位,并不是她所期望的。而在雍正向其行太后之礼时,乌雅氏又先帝丧期为由,推脱不肯接受。甚至雍正帝尊其为“仁寿”皇太后,乌雅氏都不肯接受。

乌雅氏这一系列反常的举动,其实昭示了她与胤禛母子关系的恶劣。那到底是何原因,令乌雅氏与胤祯这对母子失和呢?这一切还要从乌雅氏的出身说起。

乌雅氏虽然在康熙二十年晋封为德妃,但她的出身是非常低微的。乌雅氏的祖上系宫廷的包衣奴才。

乌雅氏在康熙十四年16岁时入宫成为宫女。康熙十七年,被康熙帝宠幸的乌雅氏为康熙帝生下皇四子胤禛。当时的乌雅氏只有19岁。

可是,按照清廷后宫的规定,只有嫔以上的女子才能抚育皇子。由于乌雅氏身份低微,所以胤禛在满月后,即被当时的佟佳贵妃收养。

佟佳贵妃的出身极为显贵,她的父亲即为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那个在雍正帝即位时出过大力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就是佟佳贵妃的弟弟。而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还是她的姑母。因此,佟佳贵妃与康熙帝还是表亲。

康熙十七年时,由于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病逝,佟佳贵妃位列后宫之最,统领后宫。

在胤禛出生后,当时佟佳贵妃生育的皇恰逢夭折。所以,康熙帝为安慰佟佳贵妃,将胤禛交由佟佳氏抚育。

在乌雅氏晋升为德妃的同年,即康熙二十年,佟佳氏也升格为皇贵妃。由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逝后,康熙一直未再立皇后,佟佳氏其实一直是事实上皇后,主持后宫。

佟佳氏在康熙二十八年患重疾,为给佟佳氏“冲喜”,康熙于同年七月初九月立佟佳氏为皇后。

但这仍然没有挽留住佟佳氏。佟佳氏只做了一天的皇后,便在次日病逝于承乾宫。

从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逝,胤禛在佟佳氏身边生活了十一年。由于佟佳氏的一子一女均幼殇,所以佟佳氏对胤禛视如己出。而佟佳氏显赫的母族势力,也令年龄渐长的胤禛更愿意接近佟佳氏的母族。所以,在这十一年里,胤禛与生母乌雅氏的感情是比较淡漠的。

在胤禛被佟佳氏抱养后,乌雅氏又为康熙帝生下二子三女。其中皇六子胤祚在6岁时早夭。皇十四子胤禵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这时的乌雅氏已晋升德妃七年,已经有资格亲自抚育皇子了。

对于幼子胤禵,乌雅氏倾注了所有的母爱,对其百般疼爱。而对于儿子胤禛,由于十一年来,母子两个接触甚少,甚至胤禛更亲近佟佳氏一族,乌雅氏对胤禛的感情也是极其冷漠的。甚至在佟佳氏逝后,乌雅氏以抚育胤禵为由,拒绝再接回胤禛。由此可见,在胤禛年少时,乌雅氏和胤禛这对母子就几乎无亲情可言。

青年胤禵聪明勇武,为康熙帝所深爱。在皇八子胤禩在夺嫡大战中出局后,胤禵被认为是皇储的热门人选。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进驻青海,手握重兵。康熙帝对胤禵的器重,也使乌雅氏认为胤禵必是康熙帝的接班人。

但是康熙帝死后,形势陡转直下。康熙遗诏胤禛承继大统,这实在是大出乌雅氏意外。而康熙帝逝后的次日,雍正即派延信赴甘州执掌胤禵的抚远大将军印信,并密令延信收缴胤禵的奏折及家信等。

而胤禵被召回京师后,即被软禁于景陵。

对于雍正和胤禵这对同母兄弟的手足相残,乌雅氏是痛心疾首的。而她所钟爱的幼子憾失皇位,也令她对雍正恨意十足。所以在雍正即位后,她的种种不合作就不难理解了:

雍正即位后,乌雅氏先是要为康熙殉葬。小儿子胤禵没当上皇帝,乌雅氏都不想活了。在雍正表示也要以身殉死后,乌雅氏这才作罢;

雍正给乌雅氏欲行大礼时,乌雅氏也不想接受。群臣劝说后,乌雅氏这才好歹接受;

雍正想为乌雅氏上尊号“仁寿皇太后”,乌雅氏不要;想让她搬到太后居住的宁寿宫,乌雅氏也不搬,完全是一副爱咋的咋的、不合作的态度。

胤禵被幽禁景陵后,乌雅氏想见小儿子一面,都遭到雍正的拒绝。此后乌雅氏郁郁寡欢,于雍正元年五月病逝。

乌雅氏死后,雍正对胤禵的打击更加严厉。胤禵先是被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子。一年后,胤禵贝子爵位也被剥夺,被押解回京,圈禁于景山。直到乾隆即位,胤禵才重获自由。

作为封建王朝帝王的后妃,都希望有朝一日由自己所诞育的皇子继承皇位,这样她便可以凭借“母以子贵”而尊享皇太后的殊荣,获取无尽的荣光,甚至连其所在的家族都可以借此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然而,在历史上的清朝时期,却偏偏有样的一位后妃,在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她非但没有任何的欣喜与骄傲,反而展现出了极度的抵触与不情愿,甚至就连皇太后的尊号也是一推再推,不愿接受。

她便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任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而她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皇太后的册封,除了她与雍正之间长久积压的矛盾外,更是乌雅氏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宣泄着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不满与愤恨。


雍正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政敌”。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

而雍正无疑是这场持续了十数年的皇位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就此登上了皇位。

在得知雍正继承大统的消息后,康熙皇帝的其他后妃以及宫中的差役和下人们,纷纷跑来向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道贺。可面对众人的恭贺,乌雅氏非但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也没有向前来祝贺的众人表示感谢,只是非常冷淡的说了一句: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此后乌雅氏的言行可谓是越来越“极端”。

就在雍正为康熙筹办葬礼的同时,乌雅氏竟然主动提出要为康熙殉葬,甚至采用绝水绝食的方式进行威胁。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终于,在其他康熙后妃以及一众朝臣苦口婆心的劝谏之下,乌雅氏这才打消了殉葬的念头。

可事情远没有结束,在这之后,雍正要按照“以孝治天下”的“祖制”,在登基之前优先向自己的生母进行朝贺和拜见,可谁知乌雅氏是一点面子不给雍正,直接予以了回绝。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结果又是众人好言相劝,雍正甚至还直接威胁要以处死乌雅氏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作为报复,于是乌雅氏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勉强接受了雍正的朝贺,而此后雍正的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跟着在“迁宫”的问题上,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按照清朝的制度,新皇继位后,皇太后就应该迁居到宁寿宫之中,可乌雅氏对此却予以了更为坚决的抵制,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雍正,这也让雍正愈发的手足无措,迁居的安排只得就此一拖再拖。结果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乌雅氏去世,她也没有迁居宁寿宫,而是一直待在自己此前居住的永和宫中。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乌雅氏竟也对雍正为她上皇太后尊号这件事情,也进行了反对与抵制。

起初,雍正与朝臣商议,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随即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在双方不断的沟通与协商之下,乌雅氏只是同意接受皇太后的身份,然而对于册封皇太后尊号,她仍表示不愿接受。

就这样,雍正与自己的生母又僵持了半年多的时间,并且终于说服了乌雅氏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并就此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

只不过,就在计划举行册封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便因病重直接去世了,使得虚悬半年多时间的“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直到最后也没有封给乌雅氏,最终雍正也只得将这一尊号尘封,并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并就此安排其葬入景陵地宫之中,与康熙皇帝合葬。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雍正杀母”的说法,如果从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对于乌雅氏的态度和表现来看,这样的说法确实难以成立,毕竟雍正所做的一切既合乎礼法,也尽到了孝道,特别是雍正一再要求为乌雅氏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雍正对于乌雅氏地位的看重。

然而,面对雍正的热情,乌雅氏则是一再用拒绝的方式予以了回应,就此将一盆盆凉水泼给了雍正。而她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在宣泄对于雍正长久以来的不满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更加不愿意接受雍正登基这个现实。


乌雅氏对于雍正抵触,源自于两人并不和睦的母子关系。

实际上,乌雅氏的出身并不高贵,她父亲是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与辛者库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相比,只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乌雅氏的“运气”实在是比卫氏好太多了。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乌雅氏通过“选秀”入宫,初入宫之后仅仅是一名宫女。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生下来雍正,由于此时乌雅氏没有任何的名分和封号,所以按照清朝后宫的传统,她是不能抚养皇子的。

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雍正就此交由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佟佳氏皇后此前生有一女,但是早殇,因而她对于雍正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倾注了其所有,以至于登基之后的雍正在谈及其与佟佳氏皇后之间的感情时,不断的强调:

“生恩不及养恩大。”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雍正自幼便与乌雅氏非常的疏远。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皇后去世,雍正时隔十一年后重新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

然而此时,十四阿哥胤禵已经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出生,而这个时候乌雅氏早已被康熙晋封为德妃,位列后宫中地位非常尊贵的“四妃”之一,所以胤禵便不同于雍正从小就被寄养在外,而是由自己的生母乌雅氏抚养长大。

此时的乌雅氏本就将全部的精力用以抚养胤禵,再加上康熙三十年(1691年)雍正与自己的结发妻子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完婚,搬到了自己的府邸,就此与乌雅氏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由此可见,如此短暂的时间并没有让雍正与乌雅氏之间培养出很深的感情,反而是乌雅氏对于胤禵极度的关爱与对雍正的冷漠,让雍正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了浓厚的嫉妒之情。

而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雍正又与胤禵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阵营,乌雅氏自然而然的选择站在了胤禵一边,对其极尽鼓励与支持。

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命其统帅西北大军前往平叛。而胤禵也不负众望,成功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收复了西藏地区。此时,朝中不少大臣认为胤禵会成为康熙的接班人,乌雅氏更是为自己儿子取得的功勋而欢欣鼓舞。

只不过,最终是由雍正,这个乌雅氏并不喜欢的儿子登上了皇位,而自己最为喜爱的胤禵则是在雍正登基之后立马被调回北京、夺下兵权,并且发配前去为康熙皇帝守陵,实则是将其囚禁了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乌雅氏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极度的不平衡,在她看来,雍正不仅抢夺了胤禵的皇位,甚至还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报复,这无疑极大的刺痛了乌雅氏的内心。

于是,乌雅氏无论是回绝康熙后妃们的朝贺,还是拒绝雍正的拜见,甚至于抵制为其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种种行为都是乌雅氏内心极度不满的宣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小儿子胤禵打抱不平。

然而,乌雅氏所做的一切无法改变雍正已然登基称帝的既定事实,而她也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愤恨,就此离开了人世,追随康熙于地下了。或许雍正一早就看出来了,长寿的父亲所担忧的不是什么太子品性优不优良的问题,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就算是康熙自己,也有不理智的时候,例如放任曹家亏空公库,这便是非常不妥。

康熙真正担忧的,是自己的长寿与储君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说是唐玄宗故事,那就是因为大唐的“五十年太平天子”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就发生过这样的矛盾,李隆基太长寿,太子换了几次,皇子死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做皇子如此坎坷?

因为长寿的皇帝不想下台,又怕皇子们当王爷太久不满,于是只能先发制人。

明白这个道理的,就进入到了九子夺嫡的最后阶段。

而这个最后阶段,可以说是“狗血至极”,因为不管谁胜出,乌雅氏都会成为皇太后,想必这两位决胜的选手不说也可以知道是谁了,他们就是康熙和乌雅氏生下的雍正和胤禵。

在当时康熙的表现来看,胤禵还是很受宠爱的,在世人眼中,胤禵这储君是当定了,因为八阿哥的八爷党也成为了支持胤禵的“十四爷党”,在政治力量上,支持派别的规模上,雍正都差了很多。

但是雍正有着他人没有的特点:稳上加稳。

在康熙逝世前,西北爆发了动乱,康熙派出十四阿哥胤禵前往镇压,给予胤禵的规格是天子的正黄旗纛,时人对此纷纷觉得胤禵这太子之位必然是稳了,八九不离十,不会有太大的悬念,就连胤禵自己都是这样想的。

乌雅氏自然是很开心,自己最亲的小儿子要当皇帝了。

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随后公布出来的遗诏是:立皇四子胤禛为新君,而非皇十四子胤禵。

此消息一出,宛如天雷滚滚,打得大家外酥里嫩,有的人绝望,有的人不服,不服的就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不相信这是康熙的遗命,一回来还闹腾得非常厉害,和已经成为了皇帝的雍正发生了冲突。

可最终还是要屈服于现实,因为当时的九门提督,乃是雍正嫡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说白一点,就是雍正的“亲舅舅”。

这件事情造成的风波却没有停止,后来十四阿哥和八阿哥不断在民间造谣,雍正篡改圣旨,那么虚无缥缈的传说,正是来自于此。

雍正成为皇帝,乌雅氏就按理成为皇太后,可是乌雅氏却不愿意了,他面对皇帝亲子的跪拜,爱搭不理,让她移驾太后所居住的宫殿,乌雅氏也是置若枉然,雍正很无奈,乌雅氏很倔强。

为什么乌雅氏要让儿子如此难堪?

因为雍正囚禁了他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乌雅氏很生气,对于她而言,小儿子才是心头肉,大儿子已经“不伦不类”,说是她的儿子,她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了。

其实乌雅氏也是想用这种态度给小儿子保命,皇权之争,很残酷,估计十四阿哥赢了,乌雅氏也会想办法保住雍正的命,但母爱给两人的程度终究不同,只能说是“厚此薄彼”,所以一直到乌雅氏去世,雍正都背着一个“不孝子”的名头。

这场狗血剧情便是如此,正是大清皇家的悲哀,也是历代无法摆脱的亲情和权力斗争的宿命,雍正没有错,也不能说乌雅氏错了,他们都是茫茫岁月里的两个棋子,本在相交的宿命里应该相依为命,却被迫跨过楚河,成为互相折磨的宿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雍正   皇太后   仁寿   尊号   长寿   后妃   生母   阿哥   皇位   小儿子   皇子   贵妃   死活   皇后   康熙   皇帝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