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作为农民的“你”为什么穷?

网上看到有位作者,说他现在的生活很好,认为有些杠精昧着良心说话。现在比过去大集体时代强多了。农业进入现代化了。

这个作者说得很有道理,有的正在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耕作上进步很大。

但是,为什么这些“杠精”们,却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难道真的是想抬杠吗?

一、不得离开农村出走的农民

或许这位作者看到了农村的发展,但是却没看到背后的逻辑。

1、农村农业经济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难以养活这么多农民;

我们来看上图的数据。从1991年的9.05亿到2012年的9.71亿,乡村人口数量最多,其后急剧下跌,直至如今甚至腰斩。为4.91亿乡村人口。

那么,为什么近5亿乡村人口消失了呢?

——是因为农业农村发展得相当好,能够让这些人安居乐业吗?这些人反而如作者所讲,不懂好孬,反而逃离呢?

当然不是。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07年统计数据:

中国18亿亩耕地、3亿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3864.48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214.7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13万美元/人;

美国24亿亩耕地、200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846.99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77.0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9.24万美元/人;

印度25亿亩耕地、5亿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757.48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70.3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04万美元/人;

日本0.7亿亩耕地、260万农业从业人口生产了156.76亿美元农业产值,亩均农业产值222.4美元/亩,人均农业产值0.6万美元/人;

从世界各国的角度比较,中国农业人均产值(还只按3亿农业从业人数计算)低,亩均产值高的背后,是什么呢?

一是说明人多地少;

二是说明干活辛苦而努力;

三是几千年的农业历史优势;

四是实施各种农业技术。

就按18亿亩3亿人算,那么,作为一个农民能够依靠这些平均下来的6亩地能够养活一家子吗?按亩均纯收入1000元,那么,总共年收入仅为6000元,养活一家三口可能吗?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从2012年开始的农村人口暴跌的真正原因——农业的改革红利至此全部吃完,农民不得不离开家园,走向城市。

情况有几:

一种是自然损耗;一种是上大学身份转换;一种是城镇户口的政策吸引;一种是企业职工的保险政策吸引;等等。

可以说,这是农民无奈的选择。

而留下来的,则是转包他人的土地,以及农村有副业可做的农民。

——可以这样讲,如这位作者所言,农村那么好的话,十亿农民都挤在农村,你会感觉这么的“幸福”吗?

那么,回过头来看,城市是不是如此这般的美好呢?

二、农民的视角下,活在城市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世界务农人口很大一部分。养活不了自己的农村人,只得去城市谋生。可以说,这是每个农民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城镇化。

随着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虹吸效应下,社会的资源向工业化为主的城市集中。劳动力也不例外。

而农村人口中什么人被吸到城市里来了呢?

1、农民的大学生;

2、进城务工者,或者叫农民工;

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土地),只有依靠劳动力为生,上面两类人大多成为标准的劳动力——产业工人,无论是其子女有专业技术,还是农民工各种技能,在雇佣者看来,都是低端劳动力。——只要劳动力供给市场足够大,当然就没有劳动力的焦虑。而对于超龄农民(60岁以上)务工的限制,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劳动力供应的充沛。

《让这些人体面合法地活下去——为到工地干活而伪造身份证被处罚》

为到工地干活,64岁农民办假身份证“减龄”7岁,被警方行政处罚。

所以才会经常被曝出欠薪、讨薪问题,以至政府层面屡屡出台禁止欠薪的文件。

工业化之后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工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日渐减少;而智能化带来的结果是服务业所需要人数也大为减少。

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只有依附于或脏或累的简单劳动——如建筑工地、卫生、或者工厂内的暂时不被替代的劳动岗位。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救楼市,就是救农民工的饭碗——虽然他们盖楼一辈子,也未必住得上楼。但是可能从事建筑、装修、维护等工作,在城市里有自己的生存之地。

然而最终,没有永远立于潮头之上的经济,以及行业。

潮退去后,裸泳的大多是这些人。

——回不去农村,住不进城市,和那些城市下层一起,经济低迷之下首当其冲。

找找看,你处于哪个位置?

而有专家把当今社会分为九层,作为农民也好,企业工人也罢 ,都脱离不了下层社会。

所以,经济社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穷”,那当然是经济方面的“穷”,于是大多数人都沦为穷人。

三、向上一点点很难吗?

你难道就不能向上一点点吗?就算是身在下层,也可以拼命向上爬一点吧。

我看够呛:

我们来分析一个第七阶层里面的人群,企业工人,小个体户,以及城市土著和富农。

1、农民作为企业工人,放在十几年前还可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批量生产,以及年龄的增长,农民身份大多被淘汰出局——哪个企业有那么多农民工呢?

就算是建筑行业里,超过60周岁的已被限制。如果使用就是违法用人。——但建筑行业里农民工算企业的职工吗?

劳务派遣和劳务承包早已解决掉了身份的问题。

2、小个体户

这个可以有,但是寒鸭入水,冷暖自知。自行体会,城镇居民大多参与其中,可以说是与城镇居民抢食。

3、城市土著

这个群体有先天优势,在城市里至少有住房,城镇低保待遇、以及自身的城市视角等——这些固有资产和待遇是农民得拼多少命才会拥有的呢?

4、富农

长城不可一日建成。成为富农那与成为企业主一样,都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知道什么是脱颖而出吗?就是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在市场竞争中,按照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原则,遵循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大多数人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可以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一场淘汰赛,而大多数“穷人”,就是被淘汰出局的那部分人。

重复一遍,这是个概率问题。

只要是竞争,就是如此的结果。

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当成熟的阶段,所有的资源和利益都被固化,因而阶层必然固化。印度的种姓制度三千多年至今尚存,即是例子。可以说,是对中国历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传统认知的极大讽刺。

四、听从召唤,回到农村怎么样?

现在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成立了“农管”,围绕三农问题专业执法,以加强三农建设。可以说国家层面是想方设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因为三农是个综合治理工程,和城市管理一样,需要综合执法和服务,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

那么,农村的本质是什么?

农村的本质是个大杂烩。依靠耕种土地为主业,兼从事多种行业如畜牧养殖、林业、传统手工业等。

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行业消失或被替代。尤以资本的介入,把农民碗里的最后几粒米都扒拉走。再加上所谓的“规范管理”、“依法治理”,农村的自然经济被破坏殆尽。

价值30多万的虾被抓走卖掉了,因为合同纠纷,是权力任性下的乱象

还有谁能走得回去呢?

1、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化肥、农药使用量早已是全球第一,现在面临转基因作物,种子也无法自己留种;丧失自主权和多样性;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被拿捏得死死的。

2、十八亿亩红线面前,受伤的依然是农民。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将大片良田辟为建设用地,而改造一些其他土地成为基本农田替代。

3、资本下乡

资本下乡与农民抢夺土地,表面上看是土地使用使用权的问题,而一旦长期固化后,土地拥有者的经营能力退化,并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农民的存在意义和身份。

同样,养猪作为农村副业,也被大企搞得差不多,最近西方资本又介入,粮食安全——猪肉这本应掌握在农民手里,长此以往,将来是不是会和转基因大豆一样,成为另一颗隐形炸弹呢?

4、农村大有作为,但计量是否有“作为”的标准仍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所以,农村的路子好走吗?或者说,工业化生产之下的农产品,还是我们过去吃的用的那样的原滋味吗?

可以说,市场经济发展到后期,资本成为绝对主角,任何阶层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的控制。

五、事情的核心

从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讲,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技术加资本。

三五台农机以及农机背后的资本,取代了几百人的农业劳动。

而由于这些技术所产生的价值没有转换到这三五百人身上,因此作为农民会“穷”。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替代繁重的农业劳动不是好事吗?将农民从土地解脱出来,不是好事吗?不是我们原本心心念念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的理想实现了吗?——技术和发展不是为了人类服务吗?为了人民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幸福吗?

那么为什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反而“穷”了?

按说现在比改革开放前富了不少。但却不敢生病,不敢生孩子,不敢失去工作,买不起房子,不敢老去;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陷入“穷”的无底洞里。

而“过去”,却是一家好多兄弟姐妹,活得穷却没有恐惧。

或者说,这个“恐惧感”由何而来呢?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个“恐惧感”——或者叫危机意识。存在于中国所有人的意识里,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穷人”。

可以说,穷人和富人唯一共同之处,就在于这种意识。

所以富人们成群结队地逃离,至今移民者有千万之众——那带走的财富数以万亿。证明,在中国有钱也解决不了恐惧感。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回顾历史,中国建国后人口增加很快,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挑大头和工业奋起直追;

面临的两个问题:

1、出生人口过多,包括农村和城市人口;

2、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需要由农业支撑,工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所以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农业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有目共睹,(见《为什么要给农民提高待遇——农民为国家付出了多少?》)几次知青的上山下乡,是因为工业发展满足不了人口供给的需要,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即城市养活不了这些新出生人口,只能到农村;

——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但计划却明显看出无论怎样转移支付,城市也养活不了这么多青年人,只得到农村里来。因为农村实质上是综合性产业,土里刨食,总归饿不死的多。

我们可以看到建国后到改革开放时,中国总人口增加了一倍——五亿左右人。所以计划生育提上日程中来。

此后,几个原因造成了农民相对的“穷”:

一是改革开放后,工农业以及城市获得巨大发展,工业然而却没有真正地反哺农业,城镇没有真正地反哺乡村;这个是制度性的设计。——二次分配问题。

二是农民从改革之初包产到户的喜悦,最终沦为市场经济中的配角,以至底层,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注定造成大多数农民的“穷”。而资本和技术通过“市场”掌控了财富分配权。——一次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中,农民农业由于没有竞争优势,这是个全世界的问题,同时也没有享受到和美、日等发达国家一样的巨大补贴(国家的指导价和粮食补贴息息相关);

三是政策上对全社会的社会保险制度,公务员第一,企业职工第二,把农民列入最底层,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四是社会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让农民及其后代越来越失去竞争优势。这是个大趁势。

可以说,在自由市场经济时代,广大农民尚且没有获得多少财富,而现今发展到了“资本”为王的市场经济时代,更难分得一杯羹了。

而唯有拥抱经济发展的趋势,才是唯一的选择。

大多数农民却无能为力,陷入尘烟,是历史的宿命吗?

衷心希望帮助这些竞争力渐弱的农民,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不能象用完的拐杖一样,随手扔掉。

全社会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农民   耕地   农民工   劳动力   中国   产值   市场经济   人口   资本   土地   农村   美元   农业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