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砸5亿元挑战登月,航天实力到底如何,能成为登月第四国?

先说结论:这次可能是印度离“登月第四国”最近的一次,因为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庆功宴”。

印度航天技术水平不容小觑,但是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整个 21 世纪只有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其他均以失败告终。

▲印度月球探测器

倒不是嘲笑任何有勇气探索月球的行动,而是其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印度想成为“登月第四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一次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是距离月面 10 米左右距离失联,最终坠毁的,这还是用了美国猎鹰 9 号火箭运载的成果。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那么,印度的航天技术到底如何?这次到底能不能实现登陆月球的梦想呢?

首先,印度自己认为与中国航天一步之遥。

作为比中国提前登陆火星,又具备独立发射火箭进入太空的国家,印度这些年在航天上的取得的成就比较多,尤其当年“一箭 104 星”,刷新了纪录。

▲印度具备完整的航天体系

目前,印度在卫星发射、反卫星试验,可重复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索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应该说是为数不多全面实施航天计划的国家。

比如,2022 年,印度就提出了将会在 2030 年建成第一个空间站,首个载人航天计划“加冈扬”也会在今年进行无人发射。印度航天也非常乐观,其国防专家尼廷·蒂库就曾表示:

“中国首次进行核试验是在 1964 年,印度则是在 1974 年进行了核试验,用了 10 年多一点的时间赶上来;北京在 2007 年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新德里也在 2008 年发射了‘月船 1 号’;中国在 2007 年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试验,印度则在 2019 年紧随其后。”

确实,印度航天“大而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从用“牛车拉卫星”、“自行车运送火箭”起家的印度航天颇为自豪。

▲自行车运火箭

要真算起来,印度航天从 1947 年就在“印度钱学森”维克拉姆·萨拉巴伊的主持下开展起航天、航空工作,并且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候就向其寻求帮助。最终,在苏联、美国等国家技术的支持下,从一个叫一个叫顿巴小渔村建立了火箭发射基地,从而实现了“航天大国”的梦想。

▲牛车拉卫星

单就艰苦朴素、努力奋斗方面的航天精神,印度还是值得被世界所尊重和赞扬的。实际上,印度航天有三大特征:

第一,性价比极高,没有之一。

相对于欧美动辄数亿美元的成本,以曼加里安运营至今,全部投资才 7000 万,连一个零头都不到。两个月球探测器即计划实现“绕落巡”,印度航天透露只有国际同类成本的十分之一。

▲印度火箭家谱

这让印度的火箭发射订单赢得了世界的青睐,毕竟发射火箭方面,印度还是相当于中方 10 多年前的水平,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第二,航天技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印度航天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国外的帮助,不仅靠着“老大哥”们的帮助建立了基本的航天体系,也接着他们的订单活得很滋润。

▲月球2号探测器

第三,人才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印度大学生在海外留学人数很多,其中学习航天航空技术的更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回国之后不到 1000 美元工资,已经是相当于一年的人均 GDP 了。这让既有技术,又嫌钱少的印度航天人才成为了天然的优势。

▲火箭发射现场

总体来说,印度从零发展航天,其中过程也算是可歌可泣,但是它与中方不同,依赖的是国外的帮助,虽然它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少完整的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航天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而反映在载人航天和登月上,印度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次,登月技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人类探索月球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过探月零失误,当然中国是一个例外。

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 1976 年的苏联“月球 24 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着陆月球

请注意,就是这个“软着陆”技术充满了黑科技。我们知道目前进入轨道的国家很多,但是实现月面成功降落的国家只有三个,而 21 世纪 6 次探月着陆,就只有中方的探测器全部成功,以色列、日本最近几年的尝试也是由于月面降落出现了大问题,功亏于溃。

▲航天专家总结21世纪的登月情况

印度已经进行了两次探月任务:

2008 年,“月船 1 号”成功完成了绕月飞行和撞击探测器飞行任务;

2019 年,“月船 2 号”登月计划失败,在距离月面 2.1 公里处失联,最终证实探测器坠毁。最近才公布原因,问题集中在发动机和飞控程序。

两次失败的原因总结来说:印度不具备月面降落技术,月面 500 米×500 米的预定着陆点实施也有困难。印度航天在此前两次失利的情况下,再砸 5 亿元实施月球着陆计划。

▲两次任务探测器对比

这次为了实现预定的胜利,他们也对“月球 3 号”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比如:将主推发动机减少从 5 台减少到 4 台,对着陆器模块 软件和硬件进行了升级,携带很多的燃料,配备更大的太阳能板和更为坚固的着陆腿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不再强烈要求降落预定着陆点。

翻译一下就是:无论是撞击、还是硬着陆,只要这次可以降落在月面上,并且还能正常通信,印度航天极有可能就对外宣布登陆成功。是呀,打靶不容易,撤掉靶子,就都是 10 环成绩了!

▲嫦娥三号月面任务示意图

在“月船 3 号”即将发射之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索马纳坦(S. Somanath)接受采访的时候几乎算是透了底子。

他说,“月船 2 号”失联并坠毁后,印度航天只能采取低成本运营方式,如果“月船 3 号”成功了,那么就成为第四个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后续的很多航天任务还依赖于此次任务能否成功实施。马纳坦也很坦诚地表示:“如果你继续失败,就没有人会给你下一个任务”。所以说,这次登月任务,印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日本探测器结构图

说实话,能理解印度航天的不容易,从经济上来说,“月船 3 号”已经是“缩水版”的探测器了,“月船 2 号”探测器成本是 60.3 亿卢比,而“月船 3 号”的总成本才 61.5 亿卢比,减去 37.5 亿卢比发射成本,探测器上缩水了 30 多亿卢比,相当于对半开了。

而技术上,日本白兔-R M1 登月器重量才 1.05 吨,都难以实现软着落,更何况 1.752 吨印度“维克拉姆”着陆器?

▲嫦娥三号降落月面过程

客观地说,很佩服印度航天精神,但是科学研究不是请客吃饭,互相恭维。,我们既能看到印度航天的拼搏努力,也能看到其过度自负的一面,这对于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事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嫦娥五号任务被认为是载人登月的演练

最近,中国航天也公布了载人登月的初步计划,一系列稳步推荐的计划中,我看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看一看年轻团队的发量,结果看到的就是满头的白发。

▲年轻团队攻克登月技术难题

我承认这一刻我感动了,差点流泪了,我们习惯了每天发射卫星的消息,也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航天一定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年轻团队付出有多猛!

▲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表

还是想说,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不容易,独立自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今天之所以我们能胸有成竹,还是因为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整个航天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航天人才梯队的培养,为九天揽月做好全面准备。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和点赞!#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印度   航天   软着陆   探测器   嫦娥   月球   中国   火箭   实力   计划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