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9名皇子被活活勒死,皇帝死法一个比一个惨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末代皇帝被暗地刺杀,九名皇子前往赴宴,竟被活活勒死,李唐皇室一系的血脉被斩尽杀绝,就连尚在襁褓的婴儿,也难逃一死,三十多名大臣被杀后投尸黄河。

唐朝覆灭的惨状,让人唏嘘不已,曾经辉煌一时,国力强盛,开创大唐盛世,令外藩十分忌惮的唐朝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会落得如此凄惨的地步?

唐朝的覆灭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经过反复的冲击,统治者的无能,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国力衰亡,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注定了唐朝终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动摇大唐王朝统治根基的竟是一个小商贩,曾多次举试不第的黄巢,本对命运心灰意冷,却不料自己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军队领袖,竟将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收入囊中。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唐朝灭亡时,皇室被屠戮殆尽,大臣被抛尸黄河,血流成河的惨状又是否属实?

黄巢起义

公元618年,开国皇帝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了衰败的隋朝,建立了唐朝。而后唐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在他的治理下,百信安居乐业,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努力之下,唐朝依然繁荣,直到唐玄宗即位,政治上任人唯贤,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唐朝达到空前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正所谓盛极必衰,晚年的唐玄宗渐渐被小人蒙蔽,渐渐荒废朝政,轻信佞臣,官僚体制腐败,贪官污吏人数剧增,唐朝开始慢慢走向下坡路。

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讨伐奸臣,发动反唐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经此叛乱,中央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地方势力不断膨胀,藩镇割据的局面日益扩大。

尤其是经过马嵬坡兵变之后,作为皇帝的唐玄宗失去了人心,导致宦官专政,胁迫皇权,独揽朝政,再加上朝廷党派竞争激烈,整个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已然难以控制。此后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即位后,曾试图改变现状,可均以失败告终。

藩镇割据,宦官专政,统治者的无能,安史之乱埋下的祸患,对唐朝的影响破坏性极大,且影响深远,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战争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使唐朝国力遭到巨大重创。

朝廷为填补国库亏空,对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反抗者施行酷刑,连年的自然灾害,政府的横征暴敛,令百姓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形成全国之势。

在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持续的时间最长,波及的范围最广,甚至一度攻破了唐朝的都城,攻陷了唐朝一半的江山。

黄巢本是一个私盐商贩,按照古时“士农工商”的排序,商人的地位最低,但他天资聪颖,善文章笔墨,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也想通过科举入朝为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黄巢多次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心里愤懑不平,感慨命运不公。

公元874年,中原爆发了自然灾害,不同地区分别遭受水患和旱灾,然而朝廷官员却只顾贪图享乐,毫无作为,一味地推卸责任,加重赋税满足自己的贪欲。

一时间中原大地饿殍满地,哀鸿遍野,许多百姓变卖家产,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朝廷沉重的赋税制度,极大的影响了黄巢家的生意,终于忍无可忍,黄巢集结人马,准备起义。

打着“救世主”的称号,黄巢集结兵马,一路南下,许多无路可走的穷苦百姓,纷纷加入了起义大军,起义队伍日益壮大。

朱温篡权

眼见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已对统治造成严重威胁,朝廷派兵镇压,但虚弱的军事实力,不堪一击,朝廷的军队被起义军打得溃不成军。

黄巢带领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下了首都,给予唐朝致命一击。仅两年的时间,黄巢就打入了皇宫,逼得皇室家族不得不外出逃命。

首都被攻陷以后,黄巢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他纵容手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都城内屠戮无辜百姓,视人命如草芥,昔日繁华热闹的都城,到处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俨然成了人间炼狱。

但农民起义的军队有着致命的弱点,一缺乏正规训练,二缺乏财政支持,很难为继,尤其是黄巢在都城内大开杀戒,屠戮无辜百姓,强取豪夺,后期只顾贪图享乐,也失去了民心所向。

被迫出逃的皇帝反应过来以后,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夺回都城,在唐军猛烈的进攻下,起义军后期明显势力减弱,被打的接连败退。

黄巢手下有名大将,名叫朱温,此人英勇善战,在黄巢起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黄巢的指挥下,被派去攻打同州,与当地的节度使王重荣相持不下,多次向黄巢提出支援,可均被黄巢无视。

朱温战败以后,对黄巢的见死不救感到十分寒心,也意识到他并非明主,眼见黄巢起义大势已去,作为大将军的朱温决定投靠朝廷。

此时唐僖宗身边早已无人可用,面对朱温的示好,当即任命他为同化节度使,并命他带领一支精锐军队,前去镇压黄巢起义军。

于是,朱温联合逃亡的皇帝李儇,与其里应外合,在山东彻底绞杀黄巢的军队。在朱温的谋略之下,黄巢命丧黄泉,也因此加官进爵,成为唐僖宗的得力干将。至此,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的黄巢起义被平定。

朱温的叛变,给与黄巢致命一击,极大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加速了黄巢起义失败的进程。此后,朱温带领军队,四处征战,屡战屡胜,势力不断扩张,朱温的野心也日益膨胀,竟企图将李氏江山取而代之。

唐僖宗以为自己招了个猛将,殊不知是引狼入室,朱温的狼子野心和狠戾残暴的手段,较黄巢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势力的逐渐壮大,他渐渐架空皇室的权力,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实权。

唐朝灭亡

早已被权力吞噬的朱温,不满足当前的权力地位,一心想要夺取李氏江山,在朱温的暗中筹划下,势力一步步扩张,成为当时全国实力最强的割据势力,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举夺得李唐江山,变成朱家的天下。

正当这时,宦官刘季发动宫变,囚禁了唐昭宗,朱温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率领军队,在宫廷内解救了唐昭宗,得到重用,朱温在悄无声息中,一步步架空唐昭宗的权力,使其成为了一个傀儡,达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但他仍不满足,一心想要上位,为了更好的夺权,朱温想到一个计策,迁都洛阳,既可以名正言顺地夺权,也可以更好的铲除异己,换成自己的心腹,以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

在朱温的胁迫下,早已失去权力的唐昭宗,只能同意迁都,途中两百多个皇室亲信离奇死亡,随之取而代之的是朱温的人。

到达洛阳以后,此时的唐昭宗对朱温没有了利用价值,为防止唐昭宗伺机联合旧部势力夺权,朱温便秘密的派人把唐昭宗杀了。

随后扶植唐哀帝李祝即位,李祝名义是个皇帝,却没有一点实权,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朱温的手里,而李祝只不过是朱温上位的挡箭牌罢了。

控制着整个唐朝的朱温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生怕有人夺权篡位,生性多疑的他早已嗜血成性,权力和欲望早已占据他的整个内心。

为了防止其他皇子篡权,朱温决定对他们斩尽杀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隐患。于是,心思缜密的朱温设下了一场局。

公元905年二月,朱温在洛阳宫内设宴,宴请唐昭宗的九个儿子,朱温的心思显而易见,但奈何他权力滔天,众人明知这是一场鸿门宴,但却不得不前去赴宴。

他们认为朱温应该有所顾忌,不敢在宫城内,明目张胆的对皇室下手,但他们大大低估了朱温的野心和手段。

为了称帝,朱温谋划了数年,等了太长时间,在绝对的权力压迫下,众皇子毫无反抗之力,被朱温命人活活勒死,尸体被扔到了九曲池里,李唐皇室一脉除了李祝,其他人均命丧黄泉。

此事传到朝堂之上,许多大臣对朱温的心狠手辣感到不满,一些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私下里筹谋,如何拯救大唐江山。

朱温知道以后,早已杀红了眼的他,再一次举起屠刀,屠向朝中大臣,为快速的把持朝政,他选择用暴力的手段解决。

六月,他以各种理由抓捕了三十多名朝中重臣,将其聚在白马驿栈,随后不由分说,将其全部击杀,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之中。

在解决完李唐皇室和朝中亲信之后,朱温正式开始着手称帝,公元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哀帝将皇帝禅让给他,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梁。

次年,唐哀帝李祝被杀,所有李唐皇室的血脉均以离世,那些皇室亲信也纷纷灭绝。至此,唐朝灭亡,结束了近三百年的统一局面,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值得一提的是,一生杀戮不断,取了无数人性命的朱温,却被自己的儿子一刀刺死。恐怕连心狠手辣的朱温也没想过自己竟落了个这样凄惨的下场。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再也无法重现盛唐时期的荣光,宫内宦官专政,朝堂党派竞争激烈,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危及中央统治,横征暴敛让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严重倒退,国家分崩离析,晚唐已是穷途末路,走向覆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黄巢起义和朱温篡权,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更加动荡的局面,但他们残暴的手段,让人不寒而栗。即使没有黄巢,没有朱温,由于政治内部的腐败,唐朝早已千疮百孔,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晚唐的历史波澜壮阔,衰败的唐朝在腥风血雨中摇摇欲坠,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史为鉴,更好的展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唐朝   黄巢起义   大唐   起义军   皇子   皇室   朝廷   惨烈   势力   军队   皇帝   权力   黄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