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一场对百姓的大屠杀

“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四年(755年),据统计全国共有891.47万户,5291.93万口,“安史之乱”后,一下子减少到193.313万户,699.03万口。

从近五千三百万,减到不足七百万,有近四千六百万人口,从簿籍上消失

十减七八,虽不尽准确,但也可见损耗程度是空前的。

安史之乱,算不算一场空前的大屠杀。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历史上的战争,动乱,从来都不是游戏,不是戏剧,那是一场场惨绝人寰的灾难。

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时间,老百姓的惨状,一代诗圣杜甫在《无家别》中,对此有形象的描述: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唐朝初年分全国为10道。这10道基本上是根据山川地形等自然形势划分的,其中秦岭和淮河东西相衔接的一线,构成南北的分界。

这一线的南北各有5道。北边5道为:陇右道,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南边五道为: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江南道,岭南道。

这10道中,西、北边5道,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而“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在黄河流域5道内进行的。其中遭受蹂躏最为严重的地区:

一为河北,这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发难的地方,因而首当其冲,史称“农桑井邑,靡(不能)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

二为洛阳东至汴、郑直到徐州一线,史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尤其洛阳是唐朝东都仓库重地,双方争战激烈,周围一带破坏最惨,史称500里地内,几剩几千户人家,“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三为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这是安史主要争夺目标与占据之地,户口损耗最大,经济破坏严重,史称“闾井萧然,十不存一”,“百姓贫乏,田畴荒秽”。

四为汴河沿岸,汴河是东南漕运要道,系唐朝经济命脉,双方都拼命争夺,沿河两岸地区长期进行拉锯战,史称“自经寇难,百姓凋残,地阔人稀”。

乱世人如蝼蚁


叛乱,平叛,就像一场拉锯战,不断的残害百姓,荼毒生灵。

安史叛军步骑散漫,攻城掠地,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

回纥军助唐平叛,本就有肃宗的允诺:“破城之后,土地和士庶人口归唐朝,财帛子女都归你们!”因此,进入洛阳后,肆行杀掠,死者动辄以万计,火焚旬日不灭。

唐军也不例外,尤其是劲旅朔方、神策军,在攻占洛阳、郑州、汴州、汝州等地时,以为这都是叛军所据之地,任意掳掠达3个月之久,使所有的房屋都空空荡荡,城中百姓只好以纸当衣穿。乾元元年(758年)九节度使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失败后,一路剽掠,当地官吏根本无法阻止。

安史之乱起后,唐政府把布防在陇右一带的戎兵回撤对付安史叛军,吐蕃统治阶级趁机进陇,后来占领了陇右地区,安禄山攻占长安后,吐蕃军也曾在这座都城盘踞过几天。更使关中地区乱上加乱,惨上加惨。

由于破坏严重,物价高涨,一斗米价少则千钱,多至7000钱,比开元年间上涨三百多倍;绢价涨到4000钱以上,比开元时高出二十余倍。这又迫使大量人口“转死沟壑,离去乡闾”,在死亡线上挣扎、流亡。

北方黄河流域,户口损耗极为严重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河北道的易州,天宝年间有4.42万户,元和年间仅存569户,减少了99%!

有人根据现存的可以进行比较的地方统计,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年间和安史之乱后的元和年间相比较,北方地区户口减少90%以上的地区,占到70%以上。

天宝时期,包括首都长安所在的京兆府在内的黄河流域的几个道,10万户以上的府州有10个,可是到了元和年间,只剩下2个,即京兆府和太原府,但京兆府中包括了首都长安的户数,若除去长安户数,则所剩无几了;

太原府则因叛军基本未至,所以减耗最低,约为3%左右,太原府所在的其它府州,因受战乱之祸,户口减耗率在80%以上。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就这样说:东周(即洛阳)之地,长期陷于叛军之手,宫室焚烧,十不留一,百官办公的地方一片荒芜,连尺把长的一根椽子都没有。畿内(都城周围)的地方,人口不满千户。街道上充满榛棘,豺狼嗥叫其中。再往东千里之内,都是人烟断绝,一片萧条景象!长安周围,也是“闾井肃然,百不存一”,汴河沿岸,更是“百姓凋残,地阔人稀”。

长时间的战乱,使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满目荒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安史之乱   京兆   吐蕃   黄河流域   天宝   洛阳   叛军   长安   年间   百姓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