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成云致雨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青海日报融媒体7月14日讯(记者 陈晨 通讯员 金泉才)7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该局研究人员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分析了位于海拔2434米至4202米的夏季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雨滴大小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夏季青藏高原东北部高海拔地区雨滴大小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成云致雨机制提供了科技支撑。

结果发现,在两种降水类型中,1毫米/小时到5毫米/小时之间的雨强对总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对流云降水的雨滴尺度和数浓度均大于层状云降水。两种降水类型的雨滴谱均为单峰,峰值粒径在0.31毫米~0.5毫米之间,且在同一高度具有基本相同的峰值粒径和数浓度。层状云降水雨滴谱的最大谱宽在4毫米~5毫米之间,对流云降水雨滴谱的最大谱宽在4毫米~8毫米之间。层状云降水雨滴较小,数浓度较高,而对流云降水雨滴较大,数浓度较低。当雨滴粒径超过2毫米时,对流云降水雨滴的下降速度比层状云降水快,且下落速度标准曲线拟合会低估观测期间实际雨滴的下降速度。

研究成果揭示了传统的雷达估算方法会低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对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成云致雨机制及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精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青藏高原   层状   粒径   降水量   和数   青海   峰值   雨滴   浓度   机制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