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为啥50年前的美国卡住了现在美国的脖子?

在头条发文一年多了,基本没啥流量,有些小伙伴比较喜欢我这种写作风格,有的劝我去B站开个号,还有人私信邀请我去写网络爽文。

其实,我也经常看到我的文章被洗,说实话挺高兴的,毕竟这也算是一种认可,你要是写不好,你求人家洗,人家都不稀得看你一眼。

我个人是懒得去B站折腾了,毕竟这玩意不是我混饭吃的手艺,只是业余爱好写着玩,但很多专业洗稿的B站创作者是以此为生的,所以要洗就洗吧!我反正无所谓。

至于写网络爽文,说实话,我搞不来那种虚空意淫,月薪三千意淫身价三十亿的霸道总裁富二代,这不自虐嘛,很容易受内伤!大学毕业那年暑假,我都是先回老家帮着父母搞完双抢再回长沙找工作的。脚面上一辈子沾着泥,手指甲一辈子嵌着土,所以你要我一个乡下农民写网络爽文,属实干不来。

聊国际局势聊美国和印度比较多,毕竟到处都有这两货掺和的身影。写美国,心情沉重而任重道远;写印度,心情愉悦而自带喜感。其实,很多自媒体写美国时都有点二极管现象。讲宏观美国时乐观偏左,美国衰落加速度,我们破茧在即。微观分析美国时又悲观偏右,这货依然强大,这是一场硬仗持久战。

其实,我挺理解他们的,这可能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纸老虎,前途光明,给大伙信心;战术上重视敌人真狮子,道路曲折,给人以警醒。但战略战术终归是两码事,再好的战术也替代不了战略。但有些人却把战略当战术,甚至出现了“美国崩溃论”。

其实,美国崩不了,以它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它是世界大国中容错率最高的,至于菩萨保佑美国解体,就更没常识了,因为它本身就是散装的,连张国家电网都没有。再大的洪水也淹不死他,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轻浮的人。

另外,美国解体也绝非世界之福。苏联解体后,美俄为啥使尽浑身解数忽悠乌克兰销毁核武器?因为一个幼稚且不稳重的国家拥有那么多核武器,这本身就是一场灾难,一颗定时炸弹。

作为80后,我们这代人虽然没上过战场,但也经历了93银河号、96危机、99炸馆、01撞机等屈辱时刻,真实地感受过美国的强大。说实话,那种强大曾让人窒息,甚至绝望。

记得99年炸馆时,学校初中部闹腾着要上街,但学校把大门给锁了,校长拿着喇叭勒令大伙回教室读书。我们高中部则被班主任摁在教室里动弹不得。上英语课时,有个哥们把英语书给撕了,英语老师不动声色地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要想打败敌人,就必须了解和学习敌人。

这几年,很多人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有的根据照片分析着陆器的月地痕迹,宇航员的脚印,再对比我们登月器的支撑脚坑……说实话,这玩意本来就是人家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换来的绝密,凭啥要向我们展示真实的照片。

另外,美国那会正跟苏联争夺头号强国、人类文明灯塔,谁牛逼谁就拥有最强话语权,甚至外星文明话语权。所以,美国有足够动力去欲盖弥彰。

1996年的好莱坞电影《独立日》,堪称美国暴打外星人集大成者。此后,戏里戏外美国都以“地球领袖”自居,包括后来的《星球大战》前后六部曲、《星际穿越》《银翼杀手》和漫威电影等,美国不仅掌控着科技话语权,还掌控着外星文明话语权,地球人对外星文明的认知就是好莱坞给科普的。

美国为啥对《流浪地球》如临大敌?因为这玩意对美国的文化话语权,科技话语权,甚至外星文明话语权都形成了严峻挑战。这里有个问题,美国为啥对其他国家科幻片无感?比如韩国的《胜利号》《贞伊》《釜山行》等。

因为韩国电影背后无支撑,不求门当户对,只求感觉到位,而《流浪地球》背后的支撑是世界工厂产业升级,中国航天科技崛起,是“发乎于心,现乎于行”的水到渠成。

还有月壤这事,阿波罗11号带回22公斤、12号带回34公斤、14号带回43公斤、15号带回77公斤、16号带回95公斤,最后的17号更是带回了111公斤,拢共从月球挖了382公斤土带回地球。苏联用月球车16号、20号和24号挖了三次,总共挖了326克,我们用嫦娥五号挖了一次,带回1731克。

其实,这事也不用怀疑,人家是宇航员用手狗刨,我们是用机器针挑土,肯定没法比。另外,人家也没义务告诉我们到底挖了多少土,我们也没法验证。包括送月壤,既然给假的可以误导你,干嘛要给你真的?

其实,在冷战环境下,苏联的间谍和卫星天天盯着美国,连苏联当时都没提出质疑,不知道为啥现在有人提出质疑。退一步说,就算不相信美国人那张嘴,不相信苏联的深空探测能力,总该相信苏联的间谍能力吧,这可是经过简中网认证过的间谍天花板。

有句话说,辱苏就是辱美,如果苏联真的一无是处,那跟苏联冷战46年的美国算啥?所以,如果想通过否定美国登月来辱美,那就是侮辱我们自己,因为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退一万步,哪怕它是假的,我们都得把它当真的,然后脚踏实地去超越,而不是一味抹黑。有些事情无须抬杠,表面认同,偷偷反抗就行!

当年,美苏之所以开展太空竞赛,是因为地面竞赛已达到天花板,苏联甚至攒出了5000万吨的“沙皇氢弹”,再在地球内卷竞比下去,大伙迟早一起玩完,便宜火星人。

大伙都知道珠穆朗玛峰,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二的乔戈里峰;大伙都知道“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二名是美国人艾伦·谢泼德,他1961年5月15日进入太空,仅比加加林晚了33天。

因为加加林拿走了“太空第一人”荣誉,导致始于1958年的美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工程“水星计划”虎头蛇尾。为了扳回败局,美国人被迫把目光投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并于1961年开启了“阿波罗计划”,人类历史最富有想象力的太空计划由此展开。

但吹牛逼的是肯尼迪,掉头发的则是“现代航天之父”冯·布劳恩,这位老兄生是德国人,死是美国吉祥物。按照将三个人类送入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他掐指一算,乖乖!这玩意需要高度超30层楼的火箭巨无霸,3000吨以上的澎湃动力,咋办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好汉八个帮,一级火箭由波音建造、二级火箭由北美航空负责,三级火箭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打造,火箭大脑“Saturn数字计算机”则由IBM手搓……然后,承包商再各自分包,巅峰期有40多万人参与这项工程,整个美国都在“大炼火箭”。

等运载火箭迭代达标时已是“土星五号”,由3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美国人造出了当时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机械。等到承包商把这么多零部件组合起来之后,冯老爷子就带着团队去拆火箭,以此确保每个零部件都丝毫不差。

这事不仅惹恼了承包商,连时任NASA局长的詹姆斯·韦伯也认为他瞎折腾:老冯,你得相信大伙!冯老爷子也不客气,信你个大锤子!这玩意就是在火箭里面发现的!然后掏出一条工人遗留在火箭里的毛巾。

就这么着,零件大了重新磨,部件小了重新搓,一遍又一遍打磨修正,在几十万一线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努力下,美国人整出了王炸“土星五号”,高达110.6米,起飞重量超3000吨,其动力由5台推力680吨的F-1火箭发动机提供。

今年4月,临空爆炸的“星舰”选择的是推力仅为230吨的“猛禽II”发动机,为了提供7500吨动力,一口气绑了33台,外圈20台,中圈10台,内圈3台,走的是苏联登月火箭N1“机多力量大”的路子。

当年,苏联就在N1上绑了30台“NK-15”发动机,内圈6台,外圈24台。从1969-1972年,苏联总共发射了四次N1运载火箭,但均告失败。1969年7月第二次发射时,发动机涡轮泵爆炸,导致火箭发射23秒后就炸了,爆炸碎片被喷射到10公里之外,威力堪比核弹,当场一波带走150多名科研工作人员,至今仍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其实,N1火箭发射之所以四次均告失败,问题就出在发动机上,为啥?因为苏联当时造不出大推力发动机,只能走“机多力量大”的路子,但要一次保证30台发动机都正常工作,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凡一台出问题,就会集体嗝屁。上帝在关窗的同时,还喜欢把门带上,但绝不是为了给你开空调,而是为了闷爆你。

老土只绑了五台发动机,从概率角度看,可靠性明显提高了很多,所以“机多力量大”的后遗症就是“机多必失”。苏联痛定思痛,1973年下决心研发RD-170发动机,但等到RD-171第一次完全成功发射,已是1985年10月22日,黄花菜早凉了,美国人已在月球和地球之间来回6趟,背回了382公斤土。

但还是得为苏联点赞,RD-171至今仍是地球最强发动机,推力达到了800多吨,吊打F-1火箭发动机的680吨推力。现在,无论美国咋制裁俄罗斯,都得捏着鼻子跟大熊购买RD系列发动机。

其实,美国人开始也不相信“阿波罗计划”,调侃这玩意是开着洗衣机横渡太平洋。但那会的美国人是真正的猛士,连“绕落回”验证都没搞,直接跨过无人探测阶段,主打的就是头铁不怕液压机。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月20日18时11分进入月球轨道。在辨认出登月点之后,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驾驶员奥尔德林就驾驶着鹰号登月舱朝月球杀奔过去了。

迈克尔·柯林斯则留在指令舱,如果登月舱遭遇不测,他就独自返回地球。其实,嗝屁概率还是蛮高的,因为当时的载具非常糙,很多零部件都是纯手工打造,非常朴素,他们本来也是一边飞一边修才到达月球轨道的。

当时,登月舱在着陆月球时更是险象环生,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登月舱奔向月球,地控中心由26岁的史蒂夫·贝尔斯负责,我给大伙学一下。

阿姆斯特朗:握草!1202是个啥?(计算机亮起编号为“1202”的警报。)

贝尔斯:1202?……1202……到底是个啥呢?

奥尔德林:小贝……这玩意到底啥意思,你给个准话嘛!

贝尔斯:……1202?……有谁知道吗?(地控中心陷入死寂懵圈状态。)

奥尔德林:小贝、贝帅哥、贝贝……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在线急等!

贝尔斯:嗯……啊……哦……我们也不知道……

阿姆斯特朗:oh my god!我们还有20秒就进入“死亡区间”了,你这会跟我说不知道,玩呢?

贝尔斯:……是否继续登月,你俩自己定吧!

阿姆斯特朗:娘希匹,继续登月,要死卵朝天,人生苦短必须性感,人生漫长总会到站……

贝尔斯:佛祖降临,菩萨保佑,阿弥陀佛,哦嘛尼嘛尼贝贝哄……

奥尔德林:小贝!小贝!1201又是个啥玩意?(计算机又亮起编号为“1201”的警报)

贝尔斯:同类警报,一切正常!(贝尔斯吸取第一次经验,回答果断干脆。)

奥尔德林:啥?一切正常?……你蒙我呢?

贝尔斯:不蒙你……真的……一……切……正……常……恭喜你们,你们已经安全度过“死亡区间”。

阿姆斯特朗:我勒个去……你搁这玩呢!(登月舱继续掠着月球飞行)

贝尔斯:大哥!我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俩……登月舱的燃料只够……只够再烧60秒……

奥尔德林:搞什么飞机?地面测试每次都绰绰有余,你跟我说这次燃料不够?

贝尔斯:还剩30秒……(登月舱距离月球表面不到30米时,登月舱向前倾斜,以55千米/小时擦着月球掠飞。)

贝尔斯:……大哥……大哥大……说话呀……吱声啊……(贝尔斯以为他俩失去了对飞船的控制,已经挂了。)

……(无声无息的黑色10秒)

奥尔德林:打开接地灯,控制模式换至自动挡,关闭引擎……小月月,俺们来了!

阿姆斯特朗:休斯顿!休斯顿!鹰号已安全着陆!

此刻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6个多小时后,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人类第一次踏足月球。同时,阿姆斯特朗也说出了那句吊炸月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步。”15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踏上月球,成为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类。

但绝大部分人只知道阿姆斯特朗,绝少有人知道奥尔德林,更少有人知道一直在月球轨道默默转圈的迈克尔·柯林斯。

之后,美国又来回折腾了5次,直到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成功发射。总共6次,每次都是一人驾驶指令舱在月球轨道溜达,两人驾驶登月舱登月,一共把12位地球人送上月球,之后戛然而止,原因大伙都知道,就不多聊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现在的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一推再推,都推到2028年了,费用更是增加到了1240亿美元。很多小伙伴也藉此质疑美国是否真的登陆过月球,并嘲笑50年前的美国卡住了现在美国的脖子。

其实,现在的载人登月跟5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那会连“绕落回”验证都可以不做,直接手动操作往月球盲跳,跟开盲盒似的,很容易落地成盒,现在则更注重安全性。

之前,登月更多的是宣誓,顺便挖点土带回来,现在更注重新技术应用,注重发现和研究月球,看月球怎么为地球所用,造福全人类。目的不同,登月要求和手段就肯定不同,毕竟耗费天量资源,并不是简单的去月球网红打卡,留个脚印。

另外,登月这种事没法像工业化大生产那样规范化和标准化,更没法量化生产出标准化的全套登月系统,因为它本身就是特异性技术。既然是非标性的东西,就跟个人主观能动性有着极大关系。

比如,如果没有冯·布劳恩,美国人可能连火箭都玩不明白,更别说逆天的“土星五号”了。而冯老爷子是不世出的大神,他早先给德军造V2火箭,把盟军炸得七荤八素。投奔美国后,经他指点后,屡射屡爆的美国火箭才真正有模有样。如果大伙不明白,可以把他类比我们的钱老爷子。

同样,那个时代的美国工人也不是现在的美国人能比的,手搓300多万个零部件的土星五号,组合在一起还要100%不出错,这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如果说“阿波罗计划”是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那当时的美国工人也是个强大而牛逼的体系。

为啥美国现在斥资万亿美元搞基建是个笑话,因为基建也是个庞杂的系统,即使一个普通工程包括成千上万道工序。每道工序可能不难,难的是每道工序背后都有对应的人才去支撑,同时还要有成千上万的工程项目负责人。

美国几十年不搞基建,人才早断代,甚至早没了,而我们几十年大基建搞下来,不仅有很多优秀的基建工人,还积累了很多牛逼的经理和总工,一抓一大把。

前段时间,因为乌克兰对毒刺导弹需求量很大,雷神公司打算重启生产线。这玩意上世纪70年代研制,1981年列装美军,2003年停产。但打开图纸一看,好家伙!工人们都表示看不懂,欣赏为主,理解为辅。

说实话,现在的美国工人早没了先辈的精气神与智慧,当上帝把智慧洒向美利坚时,他们就像打了把伞似的。给他们一张床,他们可以躺平到世界灭亡。

雷神只能把退休工程师再召回来,但这些老人早就吹了70岁生日蜡烛。据测算,仅手把手培训工人就得30个月,而真正生产毒刺导弹要等到2026年。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随便。

同样,“阿波罗计划”比毒刺更早,始于1961年,最后的阿波罗17号发射是1972年,距今已过去五六十年,哪怕当年的基层螺丝钉都起码80岁往上走,中高层起码90岁以上,几乎都入土为安了,想请他们帮忙还得坟头蹦迪。

所以,别说美国2028年登月,再给他多加10年,甚至20年,他都未必能再临月球,为啥?

因为当年的阿波罗计划只是美国大工业树上结出的一个果子而已,这种需要几十上百万人配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工业空心化、产业金融化的国家所能搞定的。有些事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所以,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一鸽再鸽,并非简单的技术失传,而是帝国暮年穷途末路,是英雄不再后继无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则是最可贵的胜利!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美国   阿波罗   登月舱   贝尔   苏联   美国人   月球   玩意   脖子   火箭   年前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