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匪高七子武艺超群,力大绝伦;李县长笑道:让我的秘书去收拾他

说起秘书这个工作,很多人都会暧昧的一笑。

胜任这个工作的,即便不是娇滴滴的小女生,也会让人联想到文质彬彬,擅长舞文弄墨,又善于察言观色的才子书生。

可凡事都有例外,在建国初期,内蒙古化德县县委秘书支德,不但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还在旗里拿过摔跤比赛的冠军。

另外支德还能书善画,写的一手好文章。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不过最让支德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当年他只身生擒察北(察哈尔)悍匪高七子的传奇经历。

高七子本名高明琪,不过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高七子。

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相传有三个解释。

首先是谐音梗,当年土匪们以文盲居多,实在搞不清楚琪和七有什么区别,反正能叫应就得了。

第二个说法,是当年高明琪投奔到察北著名的土匪头子苏美龙麾下,和几个臭味相投的头目结为兄弟,高明琪排行老七。

最为离奇的是第三种说法。

高明琪刚闯荡江湖时,当地出了个美艳绝伦的女匪首“盖七省”,手下有二三百名女兵,也都是百里挑一的美女。

其实说“盖七省”是土匪,不如说他是女侠客更准确。

“盖七省”急公好义,仗义疏财。也不怎么乱杀无辜。只有逼良为娼的老鸨子,贩卖人口的拐子,被“盖七省”撞上了。那一定是想方设法,也要取了他们的性命。

“盖七省”在江湖上名声不恶,当时许多涉世未深的女孩子,都想跟着“盖七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女土匪。

“盖七省”的这支匪队,最大的缺点就是嘴馋,爱吃鸡肉。所以江湖有“女匪盖七,进村吃鸡”的说法。

女匪们所过之处,只留下一地鸡毛,连老百姓留着叫五更的大公鸡,都给那群馋丫头们,给吃的干干净净。

当然,“盖七省”从来不白拿老百姓东西,她们吃的鸡,都是付了钱的,而且价钱给的很公道。

高明琪自幼顽劣,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凭着自己壮硕的身体,到处惹事生非。

有一次,“盖七省”带着手下的女兵,路过高明琪的家乡,尚义县大营盘村,却没能买到几只鸡。

这倒不是村里的村民们不养鸡。只是平时高明琪和小伙伴们偷鸡摸狗,村里的鸡被他们偷吃的差不多了。

女兵们没买到鸡,高明琪很害怕,他担心“盖七省”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会来找自己的麻烦。

高明琪急中生智,叫上几个同样惹上麻烦的小伙伴,连夜跑到县城附近,一个地主家经营的养鸡场内,偷走了人家不少下蛋的母鸡。

第2天一早,女兵们看到有二三百只鸡,被绑了翅膀和爪子丢在院里,不禁喜笑颜开。

“盖七省”更是破例见了高明琪一面,并赏了他100大洋做酬劳。

高明琪拿到钱后,直接去了养鸡场找老板。

当时四五块大洋就可以买一头牛。“盖七省”给高明琪的这些钱,差不多能买下整个养鸡场了。

高明琪只花了35个大洋,就把养鸡场的老板哄得喜笑颜开。

高明琪从“盖七省”身上,攫取到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哪个少年不钟情,一面之缘,高明琪被“盖七省”的绝世风采所折服,甘愿陪她浪迹天涯。

“盖七省”只收女兵,高明琪再努力,也只是个编外人员。可他并不在乎这些,“盖七省”每到一处,高明琪肯定早早的把鸡准备好了。

然而好景不长,“盖七省”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奉系军阀都统高维岳,惹得高都统带重兵来围剿她。

“盖七省”的女兵们打得很顽强,奈何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盖七省”也从此不知所踪。

为了缅怀这位行侠仗义的红颜知己,高明琪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高七子。

高七子跟了“盖七省”虽然只有半年多,可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了不少世面,再也不屑回家干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了。

高七子手里有几条枪,还有几百块大洋的积蓄,他依仗这点儿家底儿,找来夏三、杨老八(杨占山)、左六子等十来个人入伙,拉杆子做了土匪。

当时察哈尔省北部,绥远省的东部地区匪患猖獗,大大小小土匪势力不计其数。像高七子这样,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小股土匪,被大股土匪吞并,是迟早的事。

高七子也未雨绸缪,一心一意的想为自己找个可靠的新靠山。

很快,当地最出名的土匪头子苏美龙(苏义和),被高七子选中了。

高七子选择苏美龙的原因。一来是因为他们都是尚义县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七子对苏美龙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

另外,苏美龙手下有1000多人,而且装备精良,有了苏美龙做靠山,就不用过这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高七子归顺了苏美龙以后,才发现自己永远也成不了苏美龙那种人。

苏美龙善于奉迎,尤其是对那些达官显贵,简直就是奴颜卑膝。

这位苏美龙先生,简直就是近代版的吕布,高七子把他当靠山,可苏美龙换靠山的频率,比东陵大道孙殿英还要勤。

开始苏美龙的靠山是他本家苏玉升,没过多久,又投靠了胡文秀。可刚过几天,苏美龙的顶头上司变成了蒙古骑兵将领殷宝山。

卢沟桥事变后,殷宝山跟着德王投靠了日本人。

苏美龙虽然人品不济,可是不想数祖忘典当汉奸,跑到晋绥军旅长石玉山手下听差。

石玉山是傅作义的部下,傅作义见苏美龙势力渐大,担心尾大不掉,于是把他以及他的手下单独划拨出来,并给了苏美龙一个团长的头衔。

这几年高七子倒是挺执着,就是认准了苏美龙。

苏美龙的队伍军纪极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一群拿着军饷的土匪。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的高七子,早已蜕变成不折不扣的兵痞加流氓。

苏美龙做了团长,随手就甩给高七子一个连长的头衔儿。

从此高七子和他的骑兵连,给败坏苏美龙的名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察北和绥东地区,高七子的恶名,仅次于那个敢活埋自己亲生老爹悍匪乔日成。

乔日成虽然恶名昭著,可他打日本好歹是认真的。

高七子从来没敢向日本人开过一枪,他那点本事,都用到欺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了。

高七子充其量是个连长,手下也就一百多人,和那些动辄成千上万的股匪,在人数上根本难以相提并论。

高七子出名,首先是因为他武艺超群,力大绝伦,外加心狠手辣。

有一年高七子在街头吃白食,一个卖包子的商贩出言不逊。高七子一怒之下,竟然掰着商贩的两条腿,把人给活撕了。

另外高七子格外贪婪,牧民的牛羊马匹,只要被他看中了,直接拿走,牧民们稍有怨言,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至于在大街上强买强卖,白吃白喝,勒索商户,坐地分赃这等龌龊事,高七子自己都忘了做过多少次了。

苏美龙的队伍,向来被老百姓称作“丧尽天良的官土匪”。高七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只因为他还有一个特点,不同于同僚。高七子不喜女色。

可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高七子的梦中情人是“盖七省”那样的极品女子,寻常的胭脂俗粉他根本看不上。

高七子自己不近女色,还极力约束手下人不能干这勾当,因为“盖七省”最讨厌这类人,这也是她给高七子留下的后遗症。

官土匪不近女色,这让高七子在一众好色如命的同僚中,显得非常的另类,甚至还因此得到过傅作义的夸奖。

苏美荣的部下作恶多端,可并不影响他官运亨通。到了日本投降时,抗日不积极的苏美龙,竟然因为“战功卓著”,升任骑兵旅旅长。

但这一切似乎和高七子无关,哪怕他向日本人开过一枪,苏美龙也会看在同乡的份上,给他个营长当。

可高七子实在是不争气,没有一点能拿得出来炫耀的战绩,所以只能继续当他的骑兵连长。

日本人投降了,苏美龙自恃兵强马壮,竟然倾巢出动,去攻击八路军驻守的尚义县城,结果被杀得落花流水,从此躲进归绥(呼和浩特)城中,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九.一九绥远和平起义后,由于苏美龙在当地名声太差,他所辖的骑兵旅,只能开往衡水景县接受整训。

骑兵旅军纪涣散,士兵们故态复萌,继续干些强男霸女的勾当。

可是景县不是绥远,骑兵旅的“官土匪”们,很快就尝到了人民战争的苦头。

景县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位置,当年为了打击日寇,民兵、区小队、县大队、武工队等军事组织应有尽有。

他们虽然不是正规军,打起仗来却丝毫不含糊。当年对付日寇的地道战、地雷战,现在一股脑都用到了骑兵旅头上。

官土匪们哪见过这阵仗,短短两三天时间,就有300多人被解除了武装。

苏美龙闻讯后怒不可遏,亲自跑到县大队去要人。

县大队的彭连长不卑不亢,说话条理分明,将骑兵旅士兵们所做的恶事,一一讲给苏美龙听。

苏美龙认为彭连长这是信口开河,然而很快就被打脸,十几个被县大队缴械的骑兵旅士兵,当着苏美龙的面,亲口承认了他们所做下的恶事。

苏美龙羞愧难当,回到住所后就服毒自尽了。

这件事在骑兵旅引起轩然大波,士兵们认为旅长死的蹊跷,闹着去找彭连长讨还公道。

彭连长根本不怵这个,拉开阵仗,准备和骑兵旅大干一场。

紧张的局势一触即发,为了安抚起义部队的情绪,上级首长决定:骑兵旅提前结束整训,回归绥接受改编。

对骑兵旅的整训工作并不彻底,也为以后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那些罪恶累累的军官,非但没有受到追究,反而都被留任了。这些人反动透顶,不少连队,愣是将我军派去的指导员拒之门外。

骑兵旅在归绥接受改编,全称为:解放军绥远军区第四骑兵师。正式换上了解放军军服。

高七子在一团二连任连长,驻扎在武川县。

上级为高七子派来个姓刘的指导员。

刘指导员虽然没有被拒之门外,可他很快发现,自己在二连,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包括高七子在内,整天没人肯和刘指导员说一句话。

士兵们军容不整,一个个歪戴着军帽,赤着脚,趿拉着鞋,精神萎靡,一副睡不醒的模样。他们的上衣永远是敞开的,鬼知道他们把衣服上的扣子弄哪里去了。

刘指导员提醒大家注意形象,没想到第2天,高七子就弄了一顶毡帽戴在头上,分明是在向指导员示威。

为了顾全大局,刘指导员只能忍气吞声。

没想到到了九月中旬,刘指导员清晨起床,发现兵营里空无一人,高七子带着骑兵连不知去向,一匹马也没给刘指导员留下。

刘指导员先是来到武川县委,诉说了原委,并断定高七子未经上级批准,私自带领部队离开驻地,现在去向不明,已经属于叛变行为。

刘指导员借了一匹马,根据叛匪在路上留下的蛛丝马迹,一路追踪下来。

高七子这厮用心险恶,叛匪们穿的还是解放军的军装,他们所到之处,污言秽语,骂骂咧咧,路上碰上平民百姓,强取豪夺,老百姓稍有怨言,就会被打得皮开肉绽,骨断筋折。

叛匪们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他们抢钱、抢物、抢粮食,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叛匪担心受到追击,一路上行踪飘忽不定。除了高七子,没人知道这群叛匪去向何方。

十几天后,叛匪突然出现在距离武川县千里之外的化德县。

化德是高七子的发迹之地,现在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故地重游,心里说不出的舒畅。

高七子这一路上也没闲着,笼络了许多故交旧友。现在他手下的叛匪已经有300多人了。

战马还好说,勉强能达到人手一匹。武器也将就着够用,就是叛匪们身上的军装,现在变得五花八门,这样的穿着打扮,不要说是别人,就是高七子自己看了,都感觉有些别扭。“我去找县长,给那些没有军装的弟兄们,弄几件衣服穿”。

时任化德县县长李玉晨,此时也是一头雾水。县城外突然来了300多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他这个做县长的,事先竟一无所知。

李县长正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有人进来报告,说有个解放军的连长前来拜访他。

说话间,一个身穿解放军军装,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中年人,已经进了门。

李县长请这人入了座,然后询问对方有什么公干。

中年人回答说,他是绥远军区第四骑兵师的连长,奉上级命令,追剿逃跑的叛匪,由于路途太远,今天部队路过化德县,携带的粮食所剩无几。所以请李县长给解决一下粮食的问题,仓库里有没有现成的军装,如果有的话,也给准备200件。

李县长回答说:“粮食没问题,我马上去安排,至于军装吗,我通知一下县大队,看看他们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

那个中年人的难题迎刃而解,他喜笑颜开的起身告辞说:“你我真是一见如故,只是在下军务繁忙,不便久留,等以后有空闲时间了,咱们喝他个一醉方休。”

刚把中年人送走,李县长的办公室里,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头发胡子老长,看来很长时间没打理了。身上的军装沾满了灰尘,满脸的疲惫。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李县长问他话,那人声音嘶哑,听不出他说的什么。

李县长的秘书支德,善解人意的送来一瓢凉水。

那人咕咚咕咚的一口喝干,这才沙哑的对李县长说:“我是绥远军区骑兵第四师一团二连指导员,我姓刘。”

李县长道:“我刚才接待了一位客人,他自称是一团二连的连长”。

刘指导员急切的道:“你刚才见到的那个人,就是著名的土匪高七子”。

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李县长恳请刘指导员留下来,一起对付高七子。

刘指导员拒绝了李县长的好意,他说:“我是二连的指导员,现在二连集体叛变,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高七子去哪里,我就追到哪里,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刘指导员走了,李县长马上把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时任察北军分区司令员杨世明给李县长打来电话:“高七子擅自带连队外逃,叛变已成事实,马上解除其武装!

此时高七子也感觉有些异样,但他自信已经骗过了李县长,准备拿到李县长许诺的物资后,再远走高飞。

高七子深谙狡兔三窟的道理,他不敢在城里宿营,头一天晚上,他把队伍拉到距离县城15里的二登图村宿营,第2天晚上,他把宿营地安排在了小奔巴图村。

叛匪们吃不上饭,又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劫掠老百姓。每个人都是一肚子的牢骚,抱怨高七子,不该把他们弄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饿肚子。

高七子对这些说闲话的人恨得要死,可他现在只能隐忍不发,还要向手下人解释:“再等一天,我们粮食服装就都有了”。

就在高七子给叛匪们画大饼之际,浑不觉一张大网正向他迎头照过来。

杨司令员派出两个营的兵力,星夜兼程赶往化德县。

而此时的李县长,又收到两个重要情报。

刘指导员发现土匪不断的变换宿营地后。就断定他们短时间内不会离开化德县。刘指导员找到李县长,说叛匪现在军心涣散,绝大多数士兵都不愿意做叛徒。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住了高七子,还有他手下三名排长,剩下的叛匪就会不战而降。

李县长得到的另外一个消息:县大队大队长傅子义,竟然是高七子的结拜兄弟。

李县长、刘指导员,还有傅子义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想出了一个请君入瓮的妙计。

由傅子义出城去请高七子,请他进城来赴宴,等高七子进城后,马上对他实施抓捕。

傅子义有些犹豫的道:“高七子枪法如神,另外还精通武艺,我们如果跟他硬碰硬,可能最后要吃亏。”

李县长说:“你只要负责把高七子骗进城来,其他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傅子义欲言又止,李县长又说:“你是不是担心我们捉不住高七子”。

傅子义点了点头道:“高七子行动敏捷,枪法如神,如果我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他的武装,日后恐遭他陷害”。

李县长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不用你操心,我早已经安排好了”。

第2天一大早,傅子义带着两名警卫人员,直奔高七子的宿营地。

高七子得知傅子义已经做了大队长,不禁喜出望外,愉快的答应了他的邀请。

高七子的实力,刘指导员也心知肚明。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他抓起来,才是个天大的难题。

李县长笑着说:“区区一个高七子,也用不着兴师动众,我秘书支德一个人,就能把他解决了”。

支德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还在旗里拿过摔跤比赛的冠军,最关键的,支德和高七子交过手。虽然只是切磋,可高七子败得实在太惨,支德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实力都可以碾压对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哪知到了动身的时候,高七子又变卦了,他推说自己军务繁忙,好说歹说都不肯进城。

再有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傅子义又带上他们的另一名结拜兄弟宗孝,一起来到高七子的宿营地。邀请他回县城一起过中秋节。

高七子用试探的语气问宗孝:“你知道我现在的真实身份吗?”

宗孝满脸崇拜的说:“你是主力部队骑兵连连长,我们这些地方部队跟你比,简直望尘莫及。”

高七子见自己的身份还没有暴露,便愉快的接受了邀请,伙同傅子义宗孝等人,一起上路。

高七子兴致很高,路上还和宗孝赛马,结果高七子大获全胜。

高七子刚离开营地,杨司令员派来的两个营,在化德县大队的配合下,把叛匪团团包围。

进城后的高七子提出,先去见李县长一面。看看他当初承诺,什么时候才能兑现。

高七子有恃无恐,大摇大摆的进了李县长的办公室,刚坐下来,支德就把茶水送上来。

高七子见到支德感到有些眼熟,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曾经惨败在眼前这个人手下。

高七子拍案而起,准备去腰里掏枪。

支德眼明手快。直接抱住高七子的,将他举到半空,狠狠的摔在地上。

没等高七子站起来,支德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高七子死死的按住,然后腾出手来,将高七子腰间的驳壳枪掏出来,远远的丢在一旁。然后照着高七子的脑袋,狠狠的砸了两拳。

高七子双眼翻白,顿时昏了过去。

成功擒获高七子后,宗孝又以高七子的名义,将叛匪中的三个排长,请进城中赴宴。

结果这三个倒霉的家伙刚进城,县大队的战士们一拥而上,将他们绑了,同高七子关进同一间屋子。

此时叛匪人数虽多,却没有一个能主事的,县大队指导员程有年,手里拿着一只喇叭,对被包围的叛匪喊话,督促他们认清形势,尽快缴械投降。

二十几分钟后,叛匪们高举着双手走出营地。

这次轰动一时的集体叛变事件,就这样戏剧化的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叛匪   景县   县长   化德县   绥远   大洋   指导员   连长   靠山   土匪   军装   骑兵   大队   手下   老百姓   秘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