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机全球领先,我国拆解百台无法仿制,到底差在了哪里?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小苏的世界观

编辑 |小苏的世界观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自主研发“发动机”的方向取得成果很大,但是相比较于“领先世界”的日本发动机,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甚至我国在拆解了上百台日本发动机都没有办法“如法炮制”……

那么,我国的发动机到底差在了哪里?未来有没有“赶超”日本的可能?

再给中国50年,他也做不出来

中国如今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我们也有自己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可是要说“领先世界”的,还是日本的发动机。

在日本拥有着这样核心的技术时,他们竟然“嘲笑”中国:“再给中国50年也造不出日本的发动机!”

其实日本的发动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那个时候日本刚开始尝试生产汽车和发动机。

而初步开始尝试的日本也没有办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大多还是依靠从西方国家进口的产品。

就这样过了几十年,一直到1950年,二战结束之后的几年,在战后大受损伤的日本才逐步恢复了经济的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汽车品牌,例如丰田、本田等日产车逐渐崛起,这也使得日本的发动机产业迎来了“一个春天”。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日产车企业开始注重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并且他们在发动机性能、燃油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而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日产车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耗油低”,近几年油价涨幅较大,“油耗”就成为了很多车友最在意的一个点。

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积极的开拓海外市场,在汽车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扩大。

而这个时候我国也成为了日产发动机的最大进口国之一,要知道很多新品的研究都是需要去拆解老一代的产品,才能做出来的。

这个时候中国就购买了上百台日本的发动机,希望能够靠着这样的方法实现“发动机自主研发”。

面对中国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疑问为什么日本不“阻止”中国,反而是对于中国的需求还“有求必应”。

这时候日本的态度却是十分的“傲慢”,他们表示:

“现在别说上百台发动机了,就算是把图纸给中国,再给他们50年时间,他们也未必能造出发动机。”

那么,面对日本这样恶意满满的话,我们国家究竟有没有能力能够研发出更好的发动机呢?

拆解上百台机器

上个世纪末期,因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我们国家也购买了很多日本的发动机进行拆解。

我们也希望能从拆解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发动机的高端技术,去填补我们发动机技术上的空白。

可是在拆解了上百台日产车之后,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甚至连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科技人员在打开的第一眼就被“惊呆了”,因为这个发动机的零件做的都非常的精密

日本为了防止别人仿制他们的发动机甚至还使用了“无缝链接技术”,所以这也让科技人员无从下手。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说一件当时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日产车刚在中国开始销售,就受到了很多车友的喜欢。

一家汽车修理厂开进了一辆日产车,修车师傅一看这车,瞬间两眼放光,因为日产车的返修率是极低的,平时自己也不常看见这样的车。

于是维修师傅立马询问车主,是哪里出了问题,车主这时开口说到:“发动机出了点小故障,看看严重不严重,不想返厂了。

听到是发动机出了情况,几人连忙将车子架了起来,打开了引擎盖,查看发动机的情况。

几人在车前对发动机进行了一顿“拆解”,发现只是一个小小的皮圈出了问题,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想要将发动机组装起来。

可是就在几人研究了半天之后发现,总是有一个零件装不上去,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哪个部分的零件。

这可把几人急坏了,人家车来的时候只是发动机出了小问题,现在可倒好,发动机给人家拆了现在装不上去了。

无奈之下,维修师傅还是告诉了车主这个坏消息,车主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波澜。

只是将车子拖走之后运到了日本修理,那么就会有人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发动机技术就是比不上日本呢?

我国发动机的制造之路

1956年,我国就已经制造出来了第一台发动机,这是真正的从研发到生产都是“国产”的发动机。

这也是技术层面上的一个突破,但是当科研人员想要继续往下研究发展的时候,却停下了脚步。

那时的中国制造业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自身的生产能力达不到一个非常先进的水平。

而且当时中国的技术有限,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发动机量产的技术,所以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没有占领市场

为了弥补自身的短板,中国开始加大力度,继续深入发动机发面的研究,这时候中国将自己的目光瞄向了国外先进的技术

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和很多的国外厂家都达成了合作,从这开始,中国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因为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我国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市场。

可是合资企业,我们终究是掌握不到最核心的技术,尤其是一些关键零件方面,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

为什么日本的发动机那么难仿制呢?其实还是因为日本本身的技术保护,况且这些技术日本早已申请了专利。

这也就导致中国根本就没有办法制造出跟日本一模一样的发动机……

而且想要生产发动机就要有一个完整的生产线,这就需要投入上亿甚至更多的资金。

花费了这么多钱只为了制造发动机,这样的成本是在是过于高,所以仿制发动机就完全没有必要。

况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一些关键零件还对我国进行了“封锁”,缺少零件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制造一模一样的东西。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发动机确实有他们的优秀之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毕竟发动机作为汽车最核心的东西,就像一颗“心脏”一样,向车子的各个零件输送能量,所以发动机国产化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那么,中国的发动机未来之路又该如何走下去?

我们该怎么做?

其实,我国在发动机的制造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核心零件的制作方面。

我们也应该承认现实,那就是日本现有的发动机制造技术是远远地高于我国的,可这不是什么不敢说的事情。

我们要先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缺点去改进和弥补就行,不要因为“掩耳盗铃”而错失了自己发展的机会。

想要发展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我们就要从最核心的地方开始入手,那就是技术和精密零件的制造。

学习这个技术,我们就要跟着这个行业的“龙头”德国开始,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机械制造业,和他们完整的生产线。

从客观上看,日本和欧美国家的发动机相关领域,他们也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达到现在这个成就的。

相比之下我国,我们相关技术起步的较晚,而且前期在这个方面投入的资金也较少,所以才会导致一直“止步不前”。

所以在之后,我们国家在对于相关领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对这个发动机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要让汽车的发动机像火箭的发动机一样,现在航天方面的发动机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国产机器。

而这些发动机也跟随着“神舟号”成功的飞向了外太空,见识到了更高的蓝天,我国的航空不再受制于别国

而汽车领域方面,也要加紧自己的步伐,近些年来中国在汽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就例如19年“横空出世”的蓝鲸。

他凭借着40%的内燃效率,成功的获得了世界纪录,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取得的成就也不算小。

新能源电池的方面,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还是能够占有一席之位的……

所以我国也一直处在发展的道路之上,并且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前途一片光明!

结语

虽说中国的发动机技术起步较晚,但是这不会影响我国在这个方面的“深耕”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恶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一定会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也会令世界惊叹!

而日本口中所说的“50年”,最后中国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叫“夜郎自大”!

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END

往期回顾

中美俄卫星定位精度对比:美国0.1米, 俄1.5米, 中国是什么水平呢

空调也被卡脖子?日本撤走空调压缩机生产线,国产替代到底行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日本   上个世纪   发动机   我国   精密   车主   中国   零件   成就   核心   领域   东西   国家   全球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