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字化碳管理 以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 赵卫东

【核心观点】

面向“双碳”目标,需要以数字化赋能工业碳排放管理。建议为大数据归集整合营造公平畅通的环境;推进数字化碳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与示范应用;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驱动碳管理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几年,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加速,在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上,如何用好数字化工具?有哪些路径?

赵卫东: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已持续打造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示范标杆196家,5G基站单站址能耗较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比值降至1.3。二是绿色低碳数据基础得到持续夯实。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三是加快制定绿色低碳基础数据标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融合。2012-2022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提高34个百分点和28.2个百分点;建成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5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率先在钢铁、采矿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

面向“双碳”目标,需要以数字化赋能工业碳排放管理。目前,工业碳排放管理包括工业企业和工业主管部门两类主体,围绕工业控碳降碳的统一目标,针对二氧化碳单一温室气体,对工业生产过程实施一系列碳减排措施。而数字化赋能工业碳排放管理后,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工业碳排放监测、运行、管理的各环节,包括碳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应用、安全等,通过碳排放大数据治理挖掘减碳潜力,促进碳管理效率质量提升。

目前,工业领域数字化碳管理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据自动化归集整合难度较大、数据安全问题制约大数据价值释放、企业积极性有待激发、应用场景亟须拓展完善等。建议加强法律法规标准建设,为大数据归集整合营造公平畅通的环境;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进数字化碳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与示范应用;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驱动碳管理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工业碳排放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企业数字化意识和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深入生产工艺的碳排放分级计量,构筑数字化碳管理大数据基石。首先,强化企业数字化思维。引导企业培养兼具数字化与生产技术的融合型人才,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数字化碳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实施工业企业碳排放分级计量。一是组建具有工业低碳、数字化赋能、计量监测三重基因的权威专业队伍,从理论构建、产品研发、示范应用三个环节开展联合攻关;二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加密安全、防篡改、去中心化的优势,实现跨地域、跨主体、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流动交换;三是争取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待计量技术成熟后,通过大规模推广应用提升数据量级,提高数据质量。

第二,在企业能源管控系统基础上集成创新,研发具有“能碳管控一体化”功能的软件系统,升级建设企业能碳管控中心。打造“能碳管控中心”,关键在于碳管理功能模块的补充,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坚持系统开发的价值导向,借鉴能源管理系统的经验,将使企业获得收益作为功能开发目标,这种碳管理系统才会被市场持续认可;二是应具备碳排放自动核算、企业碳画像、碳对标与评价、碳资产管理、辅助碳交易、降碳战略规划及解决方案、碳资讯推送等核心功能,数据分析与呈现形式生动形象,并且简单易操作;三是注重与能源管理融合性,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已具备基础,碳管理系统作为补充功能应加强与能源管理的融合,避免高成本重复建设。

第三,以“能碳管控中心”为基本单元,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数字化工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完成工业系统碳排放管理数字化全面转型。构建行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或者构建园区、市、省、国家各级工业领域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体系构建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政府推动开展顶层设计;二是畅通运行机制;三是超前布局数字化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工业   助力   畅通   工业企业   能源   目标   功能   基础   数据   系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