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麟:飞机空中颠簸冲上热搜,这点应该警钟长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7月11日,一起空中颠簸事件冲上微博热搜,给这个热火朝天的夏天增添了一块乌云。

其实早在7月10日晚就有消息传出,国航CA1524航班(机型A330,机号B-5916)在飞行中发生剧烈颠簸,有旅客和空乘被甩上天花板并受伤。巧合的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颇有人气的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古生物学家邢立达恰好也在飞机上,成为了当事人。由于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而且飞机客舱内饰也受到一定损伤,加上现在正值暑运高峰,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件分析

根据飞机上诸多乘客以及邢立达的描述,我们先简单进行下分析。

首先飞机遭遇到的是气流颠簸,也就是遇到了乱流导致飞机突然短暂失去升力或发生颠簸。而从现场视频及照片来看,这次颠簸颇为剧烈,短时间产生了大于1个G的向下过载(如果是1个G的向下过载那就是正好处于失重状态,与重力相抵消),导致客舱内没被固定的人员和物体如同“飞起来”一样撞到了客舱顶部。

而从现场情况来看,客舱只有短短3米左右的高度,飞起来的人就把客舱天花板给撞裂了——“反向跌落”能造成这么大的豁口,可见当时过载着实不低,瞬时过载极有可能超过2个G。

机上旅客拍到的事发瞬间,没有固定的抱枕和走道上的人员腾空而起并重重的撞在客舱顶部

被人员撞击后天花板出现一个明显裂口,可见撞击力度不轻

当然对一架飞机来说,就算遭遇到了2个G的过载,结构上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毕竟每一型号的飞机都要进行静力实验,要通过2.5G载荷的极限测试才算合格,何况这只是瞬时过载。

对飞机来说没什么事,但对人来说就不见得了,从报道中可以得知有一名旅客和乘务员受伤,可以认为是视频中“腾空而起”的人是其中之一。

飞机紧急出口的灯箱也被撞坏了

当事人邢立达就自述在剧烈颠簸发生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小颠簸了,而这个“前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醒作用,让毫无准备的旅客有一定的时间回到座位上或系好安全带。如果没有这一“前奏”小颠簸铺垫的话,估计飞机上会有更多人员受伤。而邢立达由于在座位上系着安全带,所以在颠簸中也是有惊无险。

从他的描述来看,颠簸发生于飞机降落前30-40分钟,从飞行轨迹来说恰好在山东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而且当时正在绕开航路上的雷雨云团。

国航官方并没有说明具体的颠簸发生时间,但通过对乘客描述的分析,当时飞机约在山东德州与河北沧州附近,正在绕开航线上的雷雨云团

晴空颠簸?强对流天气?

造成此次飞机剧烈颠簸的原因,从现场情况来看基本可以认为是天气原因,有两种原因可能性较大:晴空颠簸和强对流天气。

先说晴空颠簸,晴空颠簸也被称为明空颠簸(Clear-Air Turbulence,简称CAT),通常发生在没有云层或降水的地方。也就是说,它并不直接与天气系统如雷暴或飑线相关联。晴空颠簸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尤其是在喷流附近。而喷流是一种高空的强风,它形成在大气层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比如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喷流的边缘区域,特别是前沿和尾部,是晴空颠簸的常见地点。

那么,晴空颠簸是怎么产生的呢?其产生的原因与机制和大气的流动有关。当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或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可能会形成气流涡旋,造成颠簸。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飞机遇到了所谓的“山浪”——一种通常由地形引起的大气波动现象。当然我们复盘时可以看到飞机发生颠簸时下方并不是山地而是平原,所以可以排除山地导致气流突变的可能。

事发时下方地形是平原

考虑到国航颠簸发生时正在绕飞航路上的雷雨云团,那么强对流天气也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通常来说雷暴天气会产生强对流天气并由此产生剧烈的气流变化,包括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虽然国航飞机已经绕飞了雷雨天气云团,但由于天气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混沌系统,在边缘区域产生强对流天气并由此产生下暴击气流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而从现场情况来看,突然遭到剧烈向下载荷,也符合飞机遭遇小规模强烈下暴击气流的特征,气流形成的巨力将飞机突然向下压并由此形成向下巨大过载。考虑到事发时飞机已经从巡航阶段的36100英尺(约11000米)下降到17000英尺左右(约5000)且附近有雷雨云团,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可能性。

强对流天气所导致的下沉气流对飞机的影响

不论是晴空颠簸还是强对流天气,对航空飞行来说都是需要尽量避免的。前者往往发生在天气晴朗的高空而且没有预兆较难发现但较为罕见,而后者往往伴随着雷雨云团产生并且高度较低,遇到的概率比较高。

雷雨云团一直是航空飞行中需要注意绕开的天气条件,很多时候往往会发生出发地和目的地天气都晴朗,但是飞机却因为天气原因延误迟迟不起飞。这不是航空公司拿天气原因当借口来掩盖其他原因,而是飞机航路上存在着如雷雨云团这样的恶劣天气条件又无法绕开,只能等待航路上的恶劣天气消失才能继续飞行。也因此,航空公司在制定飞行计划时往往是极力避开雷雨天气的。

现代民航客机基本都配备气象雷达,在飞行中可以发现前方生成的雷雨云团,飞行员可以通过目视以及气象雷达显示情况,对路径上的雷雨云团进行规避。

机载气象雷达上所显示的雷暴天气,其附近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需要飞行员绕飞

虽然现代航空业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避免飞行中发生剧烈颠簸,并且将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但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几年在其他国家及国外航司也发生过几起影响较大的空中颠簸事件,比如2019年达美航空5763航班就遇到了极为剧烈的晴空颠簸,客舱里面一片狼藉并且有多人受伤不轻,使得飞机不得不就近备降。

相比本次国航颠簸事件,达美航空5763航班所遭遇的情况可惨烈多了

而在洲际飞行中,严重的飞机颠簸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2019年7月11日,从多伦多飞往悉尼的加航33航班就在太平洋上空平流层飞行时遭遇到严重颠簸。由于在巡航飞行阶段很多旅客没有系安全带,导致加航事件有37人受伤其中9人伤势严重,飞机立即选择调头备降最近的火奴鲁鲁机场。

加航33航班遭遇剧烈颠簸后,由于伤者众多选择备降火奴鲁鲁

由于颠簸过于严重,客舱内的氧气面罩都释放出来

必须得说的是,虽然空中颠簸导致乘客受伤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在巨大的航班量之下,发生的概率其实还是很低的。也正是因为发生概率低,所以发生后才有新闻价值获得关注。

如何应对空中颠簸

在本次事件中,国航机组的处置在我看来是很不错了,在第一次小颠簸发生之后客舱机组就提醒旅客立即落座。而第二次剧烈颠簸发生之后,根据现场目击以及视频,有国航乘务员用身体保护颠簸中倒地的旅客并跟着一起腾空而起撞在顶部。必须得说空乘这一下意识的首先保护旅客的反应,很好地说明了航空人心中旅客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而在这起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座位上系着安全带的旅客基本都毫发无伤、有惊无险,受伤人员则是在走廊上没有及时回到座位或固定住自己。飞机颠簸往往会是个从轻到重的过程,而机组往往也会在可能发生颠簸时,亮起警示灯提醒旅客在座位上坐好并系上安全带,乘务员也会进行相应的广播。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机组的指示,老老实实回到座位系上安全带,而不是头铁不系或者与机组争辩,因为突变的气流可听不懂你说的话。

对旅客来说,安全带是最为可靠的安全装置

每一排座位都会有安全带提示灯,亮起时就是需要系上安全带

在飞机进入平飞阶段时安全带提示灯会熄灭,代表着你可以解开安全带。但我建议,别嫌麻烦只要坐着就系着安全带,毕竟气流这玩意可不会和你讲道理。

这次国航颠簸事件是暑运中的一个小插曲,虽然造成了舆论和群众的关注,但恰恰也反映出了中国民航人的专业素养和将旅客放在第一位的职业道德。

眼下又正值暑运,对中国民航来说,今年夏天无疑是极为关键并且充满期盼的,是进入“疫情乙管”以来第一个暑运高峰,也是民航业传统上的黄金时期。排除受地缘政治因素干扰较大且恢复较慢的国际航班之外,国内航班已经全面恢复,并且在自7月1日开始的暑运期间达到了日均航班执行量约15000架次的水平,较2019年同比增加7%。

根据飞常准数据,目前国内航班执行量已经超过了19年同期水平

虽然夏天极端天气会比较多,但我想这一个小插曲是不会影响热火朝天的暑运。在这里也祝每一位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一路顺风,平平安安到达目的地。

最后,说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发生颠簸事件的国航1524航班在事发后的第二天,已经换波音747-800来执行航班了——嗯,这玩意比起空客330可是大多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颠簸   飞机   客舱   云团   警钟长鸣   安全带   雷雨   气流   旅客   天气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