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灭亡后,40万太平军余部仍继续作战,偕王谭体元战至最后一刻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863年洪秀全不愿让出天京逃跑,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势,也终于在1864年,天京彻底沦陷。城中军民百姓惨死,幼王洪天福贵与一众天王,彻夜逃亡。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然而余下各地的太平军们,却没有选择妥协

在外至少还有40万的太平军,依然继续和清政府作战,这其中包括李世贤、汪海洋、赖文光、谭体元等等,他们没有因为洪秀全的死亡,以及天京的失败,而选择投降清政府,不少将领都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

(太平军)

一、太平天国的残部,甚至不止40万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以“太平”为称号,国号为“太平天国”。最初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会的名义,拯救这世界,这对当时多灾多难的晚清局面来说,他们无疑是百姓们的希望,通过宗教和起义,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结局却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定都天京之后,天京事变的爆发,导致石达开出走,而随着内部矛盾的加重。我们可以发现洪秀全的做派,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而这也似乎奠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京事变)

太平军一起义,得到了全国大范围的号召,各地纷纷响应,而清政府也将矛头锁定在了,当前势力空前强大的太平军。

清剿运动开始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僧格林沁,清将的围剿之下,最后曾国藩的湘军,围困了天京。

(洪秀全)

1864年天京陷落,幼王出逃,洪仁轩、李秀成等相继逃亡。可惜流年不利,他们纷纷被出卖陷害,而幼王洪天福贵年仅16岁便被判处了凌迟之罪

尽管天京陷落,但依然在各地存在着至少40万的太平军,和清政府猛烈对抗。

李世贤,又名李侍贤,所以被封为“侍王”。李世贤原本是李秀成的堂弟,他参加太平军表现优异,不过在在最初他却无法挤入高层,一直到了当时天京事变,李世贤才受到重用。1858年,他与张国梁等人组建了江南大营,与清军的作战中擅于用计,名声大噪。

当时的浙江提督带着自己的几千精兵,原本以为可以对抗太平军,结果直接灰溜溜逃跑了,而李世贤也因此被封王。随后李世贤又进攻皖南,差点除掉了曾文正,又横扫浙江,在金华建立大本营。

(李世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天京陷落时,李世贤并没有去解围,甚至也没有增援和管洪秀全。他的行动十分拖沓。

但是他手上的兵,不仅不少并且没有过多的损伤,所以他辗转直到江西发展的时候,竟然还拥有20来万的兵。

后来李世贤又率兵发展到广东、福建漳州一带,他的势力就更强大了。除了李世贤手上的太平军残部,还有汪海洋。

(太平军)

汪海洋原本是山中的土匪,后来被收复,加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一直跟随石达开,后来石达开出走,他也跟着去了江西、浙江等地方。

虽然脱离石达开后,但是他手下的人也不少,1861年在江西碰见李秀昌的时候,也还有20万的兵。在天京失陷之后。汪海洋和太平军在河南新泉与清军对战,此战损失惨重,丢了一半的兵。

(太平军和清军对抗)

汪海洋只好率兵攻入湖南、广东等地,发展较为顺利,甚至最后还把李世贤都收留了。而这时候他手上至少也拥有10万以上的兵马。

还有早年西征的赖文光,他也是1851年参加了起义,并且屡立战功,随后向西征战豫陕。

在天京陷落之前,赖文光多次回援,想解天京之围,然而却无法和清军对抗。由于常年在西,所以和同样是反清的捻军关系密切,甚至和捻军联合作战。

(捻军)

但是在天京陷落之后,地下人心各异,于是赖文光只好和张宗禹的捻军整合。

最终这支新队伍,依然是太平天国的年号,对外号称复国,而他们也拥有一共10万人左右的队伍。以上的部队,他们都没有投降清朝,而是继续和清作战。

所以我们看到,哪怕时候太平天国灭亡之后,依然有至少40万以上的太平军,继续作战。

(赖文光)

二、将领们战至最后一刻,谭体元拼死力战

也许有人提出,为什么在太平天国战败后,这些人不选择投降清政府,反而是继续以太平军的名义作战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既然已经从义,他们最初的目的就是抗击清政府,这个时候是不是太平军其实不重要了,他们更希望推翻清政府。

我们先来看李世贤,他的结局有些令人唏嘘。他当时在江西的20万人马,后来撤退到了广东,之后油到了福建。

(太平军)

地位和势力不断扩大,只是李世贤领导下的太平军,缺乏了团结的心,一旦战争失败,几乎都是立刻溃散。

所以当时李世贤在战斗中失利后,只好先跑到深山里疗伤,等他出来的时候下面的人都跑完了。

他没办法,只好去投靠汪海洋,然而这头的汪海洋对于李世贤却没什么好态度。他唯恐李世贤,是想抢夺自己的位置。

(李世贤)

于是一天趁着夜色,将李世贤杀害了。而李世贤作为太平旧部仅存的主将,他的死也让旗下部队更加混乱无常,最终只有被清军剿灭了。

而汪海洋在后来又如何了?他将李世贤杀了之后,整个太平军五岭一带的,只剩下他这一只了。原本在广东内,还有一只由陆顺得率领的队伍,但是他手下的林正阳却投降了清军,最终将陆顺得在广东番禺杀害。

这时候的汪海洋见状,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和清政府抗战到底。1864年的十月,汪海洋从江西进入福建地区,运用的游击战术,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他多次北上,试图和清政府对战,但都遇到了清政府的围追堵截。

(太平军反击清军)

1865年的11月,在江西附近和清政府的抗战中,失败惨重。而太平军的李元继、黄鹏厚也先后投降了清政府,甚至不惜进入汪海洋的队伍中当内奸。

可见这时候的太平军,早就是一团乱麻,南方凭借汪海洋一人,无法和他们抵抗。

汪海洋绝对在1865年的年底稍作休憩,趁着清军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带兵往东,急走200里,杀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由于他一人势力薄弱,清政府的援军源源不断,而汪海洋只好退守嘉州城。

(太平军)

随后多次突围绞杀清军,并决定和清军破釜沉舟。但是由于内奸和外敌的夹击之下,最终汪海洋不幸中枪身亡,太平军损失惨重,迅速走向毁灭。

还有大将谭体元,他15岁加入拜上帝会,在李世贤和汪海洋死后,他被推举为了新的太平军领袖。谭体元与众人商讨之后,决定一定要突出重围。于是他们屡次派兵,攻击鲍超霆的军营,就是为了刺探清楚对方的虚实。

(谭体元)

在知道鲍超霆的队伍可突破之后,谭体元率领众人商议,准备从兴宁出发抵达广西。不过由于他手下的胡永祥是安徽人,带的兵也是最多的,却不想进入广西。于是他提出可以从潮州,进入福建,然而再从天目山进入皖南。

一行人无法和胡永祥相争,毕竟谁的军队多,这个时候便拥有绝对的权利。但是其实这个时候团队内,就已经出现了内奸,朱兴隆早就投降了左宗棠,将一切路线都告诉了清军。1866年的4月,谭体元和胡永祥二人,率兵从嘉应州的西南门冲出。

已经进入了黄沙嶂的范畴,但是清军还尚不知情,等鲍超霆得知后,半夜进入城中,竟然无一人,才知道谭体元跑了,连忙追赶。

但是有黄沙嶂这个天然屏障,他们只好在后面紧追,一路从嘉应州追到了大田、潮州附近。

(太平军与清军)

这时候谭体元手下的太平军十分劳累,只有冒着生命危险往前逃亡,不过由于许多人不识路,有许多人都从山崖中坠落身亡。

到了平明,清军已经追上了谭体元的步伐,而谭体元在率兵抵抗当中,射中数弹还坠下了马,重伤难愈。

而最终还是被清军抓捕,最终在嘉应州的松口堡,被处以极刑。当时太平天国所有封王当中,谭体元是最后一个死去的王。而他在如此情况下,却依然坚持抗清,真正的战至了最后一刻。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从最开始看,再到后来天平天国的种种事物处置,将石达开这样的勇将逼走,其实太平天国运动,我们就能看到注定了失败。

因为不是正规军,也会导致他们各自拥军自重,而不服从上级,这就导致太平军内部并不团结。

(太平军)

而随着谭体元的死亡,太平天国运动也算是真正走向了失败。但是洪秀全率领农民起义,推翻清政府的起义运动,是值得赞扬的。

而太平天国运动,也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清政府的兵马损失不少。

而当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无法鼓起勇气和列强战斗,却极力灭了太平天国,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晚清政府,不过是一支纸糊的老虎罢了。

参考资料

西风欺客梦.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J].线装书局, 2008.

吴加权.太平天国衰亡阶段的叛降研究(1860年5月-1866年2月)[D].扬州大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太平军   作战   嘉应   太平天国   皖南   捻军   江西   福建   广东   天国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