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在古代皇帝就是天子,是九五至尊之人,皇帝吃的饭那可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吃的饭,人家那叫御膳,咱们普通老百姓吃剩下的饭要么扔了,要么留着下顿热热接着吃,那是没有价值的剩饭,皇帝吃剩下的饭那可真贵着呢,很多人都抢着要,而且还有人以此牟利。

古代的宫廷御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天子时期,在周朝时,周天子及周朝王室就已经配备一支规模完善的御膳料理团队,按照现有的史料记载,在周朝时期服务王室的御膳团队共有五十九个部门单位,合计有四五千人为王室御膳服务。

从周天子时代这些专属的御膳厨师团队就服务于王室贵族,而御膳团队主要的工作就是选取优质食材,为王公贵族创造出名目繁杂的美味佳肴,同时御膳团队还会根据季节选取不同的食材,为王公贵族调补身体。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朝之后宫廷御膳也越发完备,御膳的丰富性和食材的奢侈性以及菜肴的精美度都越来越高,尤其是历经了五胡乱华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御膳更是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传统饮食和草原文化的美食特色。

而且宫廷御膳是随着时代的推进,越到后来的朝代宫廷御膳是种类越发繁多,食材越发奢侈。

汉朝时期相比先秦时代就增添了很多面食,毕竟汉朝时期出现了豆腐,而豆腐也成了汉朝皇帝们的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交融,宫廷御膳中就出现了烤肉、烤鱼、涮肉等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食,尤其是乳制品也进入到了御膳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宫廷御膳更是得到充足发展,品类更加繁多,食材更加奢侈,最有名的就是宰相韦巨源为唐中宗李显设计的烧尾宴,这套烧尾宴由五十八道珍贵菜肴组成,其奢侈程度堪比后来清朝的满汉全席。

两宋时期相对比较简约一些,不过主要是在北宋初期和中期比较简约,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宫廷御膳的丰富程度和奢侈程度比之唐朝有过之无不及。

元朝的宫廷御膳则更加丰富多彩,由于元朝属于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宫廷御膳自然以蒙古风味的牛羊肉为主,而且元朝御膳最为庞杂,它兼容了汉族、女真族、印度、阿拉伯、土耳其以及一些欧洲的民族特色菜肴,按照史料记载,元朝的御膳兼容了大概94个民族的特色菜肴,元朝绝对堪称中国历朝历代御膳品类最为齐全的一个朝代。

明朝的御膳则又恢复了以汉族口味为主的菜肴,在明朝初期御膳以南方菜肴为主,到了明仁宗朱高炽时代之后御膳又以北方菜肴为主,在明朝时期烹饪技术有了很大的革新和进步,因此明朝时期御膳也更加完备。

最后就是到了清朝时期,由于烹饪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以说清朝的御膳是历史上最巅峰的时期。其实清朝初期,也就是没有入关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御膳相对非常简约,主要就是以女真族的饮食风味为主,到了清朝入关统一天下之后,清朝的宫廷御膳就越发奢侈繁复。

据史料记载,清朝的皇帝是越到后面,皇帝的御膳就越发铺张浪费,从顺治皇帝到雍正皇帝时期,清朝宫廷的御膳还相对简约一些,到了乾隆时期之后就开始奢侈起来,按照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平时每次用膳至少需要四十到五十道菜肴,如果有宴会的话,那么至少一百道菜肴起步。

看似乾隆用膳就已经很奢侈了,其实殊不知乾隆不过是开启了清朝皇帝御膳的奢侈而已,抠门皇帝道光每次用膳的菜肴数量与乾隆也差不多,而给后人印象一直是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下,当皇帝当的十分不如意的光绪皇帝,到他那个时代,每次用膳至少一百道菜肴起步。

至于以奢侈闻名于世的慈禧太后更是无以复加,据史料记载,慈禧平时一顿饭至少要花费200两银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晚清时期一个普通的长工阶层百姓年收入是二到三两银子,也就是说慈禧一顿饭的消费是普通长工一百年的收入。

清朝最著名的御膳莫过于满汉全席,而满汉全席中可是包括了珍贵的菜肴八珍和熊掌,所谓八珍就是指八味最珍贵的食材组合烹饪而成,八珍的食材没有固定模式,但是食材必定极其珍贵,比如象拔、鱼翅、鲍鱼、驼峰等等珍贵食材都属于八珍取材范围之内,熊掌那就不必说了,极其珍贵。

最能体现清朝御膳的奢侈,就是康熙和乾隆时期都分别举行了两次千叟宴,康熙时期千叟宴的菜品就多达上百种,到了乾隆时期千叟宴更加奢华,菜品多达上千种。从这些就能看出清朝御膳有多么奢侈。

皇帝们除了吃饭菜品比较丰富之外,还有就是皇帝们吃饭仪式感很强,皇帝们吃饭时身边是要有很多人伺候的,而且还有专门的试菜太监试完菜之后,皇帝才会开始吃。

通常情况下给皇帝上来几十种菜肴,皇帝每道菜最多不会吃超过三口,吃完三口之后就得轮换下一道菜,这个规则就是防止外人揣摩到皇帝喜欢吃什么,然后加以暗害。所以每顿饭给皇帝准备几十种菜肴,皇帝每道菜只吃两三口就撤下去,那剩下的菜如何处理?其实史料中早就给出了答案,处理皇帝的剩菜大概有三种途径。

赏赐给妃嫔或者王公大臣

皇帝吃剩下的菜肴有一些会被赏赐给妃嫔或者王公重臣,收到皇帝御赐菜肴的妃嫔和王公重臣也说明了他们很受皇帝的喜爱。

其实古代的皇帝都不会和妃嫔们一起吃饭,如果没有皇帝的圣旨,不论是皇后还是妃嫔甚至是皇帝的老妈皇太后都不能与皇帝一起吃饭,只要在重大的节日,比如新年,或者皇帝生日、皇后生日、皇太后生日寿辰之时,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

平时的话,这些后宫妃嫔们都会在各自的寝宫就餐,不过她们其实都盼着皇帝赏赐她们吃剩下的饭菜。按道理来说这些妃嫔常年在宫廷也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什么她们反而期盼吃皇帝的剩菜呢?

要知道当皇帝突然赏赐给某位妃嫔一道菜肴,那说明他心里十分挂念这位妃子,也就证明这位妃子极为受宠爱,皇帝只有自己亲自吃过了认为好吃的菜肴,才会派人送给心爱的女人。

得到皇帝赏赐菜肴的妃子,也会在后宫中扬眉吐气,毕竟受皇帝宠爱,就是妃子在后宫中立足的资本,宫女和太监们都只能更加认真的伺候她。所以皇帝把吃剩下的菜肴赏赐给妃嫔们,她们会感到十分高兴,她们也都整日期盼着皇帝赏赐吃剩下的菜肴。

除了赏赐妃嫔,皇帝偶尔也会赏赐给一些朝廷中的王公重臣,通常这种情况下要么是手足情深,要么是皇帝正与某位重臣商议军国大事,正好赶上饭点了,那么皇帝就会将吃剩下的菜肴赏赐给朝臣,让他在宫中进餐。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与大哥李成器兄弟感情极为深厚,李隆基每次吃到珍馐美味,都会立刻让太监打包给大哥李成器送过去品尝;还有乾隆皇帝也经常赏赐给弟弟和亲王弘昼一些他自己吃后认为好吃的御膳美食;以及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珅,由于他很受乾隆器重和喜爱,乾隆时常与他探讨事情到饭点,乾隆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吃剩下的御膳赏赐给他吃。

所以这些被皇帝赏赐吃剩下御膳的王公重臣要么是皇帝的手足至亲,要么就是深受皇帝喜爱和器重的朝廷重臣。

而被皇帝赏赐的人则要表现的感激涕零,然后再把皇帝赏赐的御膳吃个干净,这样才能对得起皇帝的关心。

剩下的御膳继续反复加热给皇帝吃

没有被皇帝赏赐出去的御膳,则会继续被御膳房重复加热第二天继续给皇帝吃。看到这个相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皇帝还能吃剩饭剩菜?

其实御厨们也是十分精明,他们服侍皇帝日久,虽然摸不清皇帝爱吃什么,但是能很快摸清皇帝不爱吃什么,皇帝不爱吃的菜,端上去基本一口不动就会被端下去,这道菜如果三番四次都没有被皇帝动过,那么御厨就能明白皇帝十分不爱吃这道菜,那么这道菜以后就是凑数的菜。

皇帝不爱吃的菜原封不动端回来,御厨只要保存好,第二天复热一下,继续端上去给皇帝的御膳凑数,直到菜肴彻底发霉变坏不能再复热了。

通常这种情况下皇帝也不会计较,首先,就是皇帝不爱吃的菜,基本就是走过场,一筷子都不会动的,其次,不拿嘴去亲自品尝根本吃不出这道菜是否为剩菜复热,御厨只要打点好试菜的太监,别让他声张就可以了。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就曾经记载过,溥仪的御膳每次菜肴大概有四五十道,但是这些菜肴中有一部分是清朝祖制保留满族风味习俗的菜品,就是不管皇帝爱吃不爱吃,都必须做出来摆上餐桌。

而溥仪真正每一顿能吃到的菜肴也就十几道,所以绝大多数的菜品溥仪基本都不会吃,御厨摸清之后,那么溥仪不会吃的菜品自然就会被重复利用了,而御厨每天只需要做十几道新鲜的菜肴就可以了,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御膳的菜品虽然丰富繁杂,但是可能会有很多充数的菜品,毕竟皇帝也是人,那个人一顿饭能把五六十道菜别说每道都吃两三口,就是每道都吃一口,都能把人给撑坏了。

皇帝剩下的御膳会被人倒卖

如果皇帝吃剩下的御膳没有被赏赐,也没有落到御厨手里被继续加工复热,那么很有可能是被太监们私下拿去倒卖了。

别看是剩菜,但是要知道那可是御膳剩下的菜肴,那是皇帝吃剩下的。御膳是代表着全国最顶级的烹饪厨艺,皇帝吃剩下的那可是真龙天子剩菜,所以普通人花点钱就能买到最顶级的烹饪菜肴和沾了皇帝“龙气”的菜肴,是不是也很划算。

倒卖御膳的人一般都是宫女、太监、御厨,他们可不会一次性把每盘御膳都打包带出去倒卖,通常他们每次都是只打包三分之一,每道菜装个三分之一就拿出去卖,或者给自己家亲人品尝。

他们除了打包带出去照顾自己的亲人用餐之外,倒卖获利才是最主要的,而买家则有各大名牌饭店和一些稍微有点钱的人。

各大名牌饭店都会托关系花高价去买皇帝吃剩下的珍奇御膳,他们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为了研究创新自身饭店的菜品,他们把这些御膳买回来,请大厨亲自品尝,再仔细研究御膳的风味,这样大厨就可以复制出属于自己饭店的全新菜肴,这样一来如果哪个饭店能掌握御膳的烹饪技艺,那这个饭店的招牌可就打响了,那还不是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饭店也就跟着财源广进了。

而且这还有助于御膳烹饪技艺的推广传播,就像清朝时期的御膳烹饪技艺能流传至今,与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

珍奇的御膳都被各大饭店花重金买走了,那么还有一些比较普通的御膳,则会被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售卖给一些想沾沾“龙气”的富人。这些富人买御膳来吃,一是想尝一尝宫廷御膳的味道,其二则是抱着沾一沾皇帝“龙气”的想法,古人都信皇帝乃是真龙天子的富贵之命,这样的人散发出来的“龙气”都能让沾到的人有福。

写在最后

所以皇帝吃剩下的御膳可不像我们普通老百姓吃饭一样,普通老百姓吃剩下的饭要么热一热第二天继续吃,要么就是扔掉,而皇帝吃剩下的饭则如同宝贝一样,有很多人会盼着被赏赐吃这些剩菜,还有很多人会争抢着去买。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皇帝的御膳太过于奢侈,菜品种类繁多,即便是皇帝剩下的菜,也都是没怎么动过筷子的顶级珍馐美味。

剩饭剩菜的去向

因为菜品实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过膳后都会剩下很多剩饭剩菜。

关于这些剩饭剩菜的处理,很多人就感觉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宫里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剩饭剩菜的。

根据一些清朝太监的回忆表明,如果是皇帝没有动过筷子的菜,要是没有变味道的话,一般御膳房的人会将这些菜重新加热,放到下次继续摆到皇帝的桌前。

清朝时期,御膳的标准就一下提高了很多,如乾隆时期,每餐的菜和主食一共是48道,这叫“全份儿”,乾隆爱吃肉,所以每餐也必须有鸭肉、鹿肉和全国各地的时令蔬菜及水果。

只是这一桌的菜其实只有一半用来吃的,另一半是用来看的,因为满族有“祭神肉”的说法,即天天杀两端猪,切一盘白水煮肉片,即使不吃也要放在桌上,其意思是一餐一饭不忘先人。

话说乾隆的一餐“全份儿”48道才看似很多,但跟慈禧的御膳相比,着实让乾隆汗颜。据说慈禧每顿饭必须有一百多道菜,光是看菜的样式就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清朝晚期衰落时出现这样的奢靡,确实让人痛心疾首。

皇帝吃饭要按祖宗定制的规矩来

古装宫廷剧中经常有这样的剧情,皇帝闲时到后宫,这个娘娘做做、那个嫔妃聊聊,谈到开心便留下来吃饭,嫔妃们也会给皇上献上一些点心。看正史就明白这是不可能,皇帝用膳也是根据祖宗定制的规矩来的,皇帝必须要遵守饮食礼仪且用餐时只能是一个人。

皇帝用膳时“吃菜不许过三匙”,无论多喜欢的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会立即被撤下。因为皇帝的饮食时国家机密,为了预防有人下毒谋害,皇帝的口味不能问也不能写。御膳房做这么多花样的菜,也是为了让人难以分析出皇帝的口味、饮食偏好。

如此一来,皇帝吃剩的菜就会很多,会浪费。但这完全不用担心,皇帝的剩菜有很好的消耗渠道:

据野史记载,御膳的倒卖利润庞大,参与倒卖的人包括太监、宫女、小贩等最多时高达万人,可见御膳在民间的火爆程度。

这么做不是他们为了偷懒,而是他们想从中捞一些油水。

由于每顿饭的份额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们少做一道菜的话,他们就可以克扣一道菜的食材费。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点食材费,清朝御膳房里的食材报价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时期一个鸡蛋御膳房都能报上几两银子的价格,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凭借着这些食材的差价,御膳房里的人绝对能把自己钱袋赚得鼓胀。

而如果是被皇帝动过或者放久了的菜,那么御膳房里的人就不敢冒着杀头危险继续给皇帝食用了。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会和太监、宫女们私自分来吃。

有的则会被高价倒卖到皇宫外面的一些酒楼或者小饭馆中,卖给这些地方、让他们打着皇宫御膳房菜品的名号招揽顾客。

以清朝时期大多数人对皇帝的崇敬,这些剩饭剩菜会有着很大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乾隆   皇帝   妃嫔   剩菜   赏赐   清朝   菜肴   宫廷   奢侈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