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这份健康提示请查收

高温,不只是天气变热那么简单。随着气温的升高,高温下健康问题的热度也逐渐攀升。我们该如何让自己安全、安然地度过盛夏?记者采访了省市级医院医生和相关专家。

“中暑,第一位的还是中暑。”谈到高温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几乎所有医生都这么回答。除了普通中暑之外,热射病也频繁成为新闻焦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给出的定义,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又称为重症中暑。关于热射病产生的原因,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善祥这样解释: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在被问到热射病救治最佳时间时,医生们都会强调一个字:快。“无论是轻症中暑还是重症中暑,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的环境下离开,进入相对清凉的环境。”省中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苏建明建议,如果是体弱性的中暑,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液体,当然最简单的就是喝白开水;如果无法判断中暑症状,就应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到医院进行救治。

高温对身体的伤害不只是中暑。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量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副院长宋秀祖告诉记者:“一半以上皮肤病症都和高温、紫外线及皮肤敏感有关。”

在宋秀祖看来,夏天过度防晒和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正成为夏季多发皮肤病的诱因之一。“过度清洁面部皮肤,会对皮肤角质这层天然屏障造成伤害。”他建议,防晒应首选物理防晒,同时重保湿,是敏感性皮肤抵御高温的更有效方法。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胡可嘉曾多年从事高温热浪与人群健康风险的研究。她表示,大量高温致死事件的死因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胡可嘉说,有研究发现,极端高温天气下,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可能升高1倍。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之外,超高的气温还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不少人因天热而心绪烦乱,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高温天气所引起的情绪反常。高温下,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有时也会“失灵”,表现出来就是莫名的烦躁、容易与人起冲突,严重的还会引发失眠、肠胃不适、心慌等生理反应。

近几周,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陈正昕也接诊了不少“情绪中暑”患者。他建议,大部分的“情绪中暑”都在正常的情绪反应之内,不必急于求医,可以先尝试做一些心理调节;如果情绪特别烦躁难以控制甚至出现了一些伤害他人或自己的念头,建议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不同人群工作环境、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不同,高温下的健康问题也有明显的人群“倾向性”。

今年6月,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所发布提醒,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快递、外卖等)是高温天气的敏感性人群,容易受到高温影响。

徐善祥每年都会接触一些热射病人,他说,这些病人分为劳力型患者和经典型患者。

前者容易理解,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等。“对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如在相关场所和群体中间开展健康宣教,提供防暑降温便利等。”徐善祥说。

而经典型患者,指的是躲在室内也能严重中暑的,这类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长期居家“怕招风”“怕受凉”,不开空调、电扇,但夏季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正好满足中暑的环境条件。

“老年人是高温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胡可嘉说,老年人本身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较差,而且很多人本身就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在受到高温刺激之后更容易中暑或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她特别提醒,老年人应在高温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和运动,主动补水但不要过量,尤其是不要在高温暴露后马上冲洗凉水澡。

作者:陈宁 朱平

来源: 浙江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伏天   健康   防晒   高温   患者   人群   情绪   皮肤   身体   提示   天气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