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那个瞒着妻子,拿亲生儿子做试验的男人,救了13亿中国人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顾方舟爷爷

前言

“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爸爸只能这么做了!”

1955年,一场不亚于新冠肺炎的传染病在江苏南通爆发,一时间全市1680人感染,其中大多数为0~7岁的儿童。

更严重的是,仅过去几天时间,就有466人死亡,其余人皆出现瘫痪症状,整个国家开始人心惶惶。


危难时刻,一个男人站了出来,面对如今人们选择家门紧闭,躲在身后,他毅然选择逆向前行,正面应对。

甚至在1959年疫苗研制出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用在临床试验上,以至于最后成功拯救了中国人的“未来”。

他是谁?当年的中国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与传染病的不解之缘

说起这场灾难,经历过的人或许早已经不在了人世,那是我国建国以来遇到最严重的传染病,也是影响祖国新生一代健康的元凶——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患者中多数为孩子,在感染初期孩子也只是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一旦经过病毒的潜伏期,患病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会被破坏,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身体出现剧烈疼痛,紧接着四肢会呈现无力症状。

而且患病孩子的死亡率极高,哪怕最终存活下来,身体肌肉、肌腱、骨骼也会出现极度萎缩,落下终身残疾,一辈子瘫痪在床。

传染病的传播带来的是更多的恐慌,如果是在那时生活,你会发现,偌大的城市仿佛一座空城,空旷的街道上看不见一点人影。

但这不是糟糕的,本以为只是小范围的传染病爆发,但紧接着北京、上海.....全国各地均出现类似症状,仿佛一夜之间,病毒来了一趟全国游。

难道真的就任由它继续下去,从此毒害我国新时代的婴幼儿?

年仅30岁的顾方舟站了出来,他张开巨大的臂膀挡在国家千千万孩子的面前,用自己40多年的时间消灭了它。

谈起顾方舟,1926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很小的年纪便失去了父亲,多年之后才知晓,自己的父亲是因一场传染病才导致的死亡,这也是顾方舟第一次面对它。

之后的顾母也是为了养活顾方舟五个兄妹,来到杭州学习助产方面的技能,在当时环境的压迫下又辗转移居到天津,自己开了家诊所,成为一名助产医生。

而顾方舟也深受母亲的影响,选择从医这条路,并在1944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药系,想要通过自己的医术救治更多的人。

期间顾方舟作为一名进步青年,积极参加一些进步的学生活动,并私下和几名同学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国家革命事业。

但是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战乱年代,我国的婴儿死亡率竟高达17%~20%,一般农村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3岁,每年我国因缺乏卫生常识感染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近千万例。

了解到国家的这一境况,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成为一名医生,而是选择从事国家公共卫生事业,进行传染病方面的病毒研究。


期间更是在研究所内的工作突出,对于我国多想病毒研究进展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获得了1951年国家组织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名额。

并于下半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先进经验,以便运用到我国的传染病研究上。

而且在临行前,周总理还特意勉励他们这一批留学人才,留下激励他们一生的16字赠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在到了苏联以后,顾方舟更是跟随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科维奇教授学习,在他的四年努力下,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更是得到列科维奇教授的赏识。

却不想,也正是因为这四年的结好,给我国后期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回国后的顾方舟也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北京昌平的流行病研究所,主要攻克脑炎方面病毒的研究。

可不曾想1955年突如其来的一场传染病打破了这一丝宁静,短短几天,全国上下恐慌不已,以至于远在研究所的顾方舟也不由得震惊。

远赴苏联,寻找希望

对中国而言,脊髓灰质炎是一种陌生的传染病,以至于让中国的研究人员对此毫无办法。

它19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并在此后几十年间频繁爆发。

1916年,脊髓灰质炎在美国首次出现,造成27000多人患病,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

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因为身患脊髓灰质炎而瘫痪,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

1955年的中国,处于国家百废待兴,其卫生条件很难防范诸多传染病的侵袭,而且许多家庭也缺乏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与经验,

于是乎,通过唾液和粪便传播的脊髓灰质炎,便悄然就在这种环境下传播开来

1957年,顾方舟收到中央的调动安排前往上海,说是要配合苏联的专家研究一个项目,此时他们也还并非知晓他们研究的就是折磨中国儿童的小儿麻痹症。

而这个苏联的专家叫做索克洛夫,之前便在苏联了解过顾方舟,这次收到中国的邀请前来支援,便希望由顾方舟做他的助手。

顾方舟得知是要支援研究,干脆带上了自己的整个团队,而到了之后他们才知晓此行的目的。

他们在街上看到许多拄着拐的大人和小孩,还有不少的家长背着孩子来医院求诊,如此的惨状对于顾方舟心中的煎熬与痛苦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顾方舟去往医院采集样本时,遇到来医院求诊的家长拉着他的手乞求他救救孩子,顾方舟干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我没有办法,我治不了你,不是我治不了你,谁也治不了你,现在没有办法!”

顾方舟学医半生,恐有一身本领,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孩子被病痛折磨,一个个家庭被病毒毁掉,而他却无能为力。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少数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外,大多数的人们对这种传染病并不知晓,而医生对于患者的诊断也仅仅是依靠基本的临床表现,就比如发热、瘫痪等,也因此会有不少误诊的情况发生。

更让研究人员感到头疼的是,病毒的类型多样,哪怕是患者被确诊了,也依旧无法确定是感染哪种类型,这给研究进度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此,顾方舟临危受命,再次前往苏联学习国外对于脊髓灰质炎的研究成果,并从多方讨论中寻求适合中国现状的治疗方法。

当时世界上出现的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美国在1954年研制出的可注射的灭活疫苗,也称死疫苗,另一种是苏联正在研制的减毒疫苗,也称活疫苗。

活疫苗可以口服,能产生几乎终身的免疫效果,而且成分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被美国科学家认为是恶魔抽签。

死疫苗绝对安全,注射三次就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却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15%的失败率。

而顾方舟此行的关键目的也就是考察死疫苗,结果却发现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效果好坏是其一,另一个原因也在其复杂性上。

因为当时除了美国,其他的国家还都没有疫苗,而那几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比较紧张,想要拿到疫苗,几乎很难办到。

并且死疫苗在美国打一针是十美元,小儿麻痹有三个型,打其中一种,并不能免疫其他三型要求全部免疫,一个人至少要打三针。

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并不能支撑全民进行接种,唯一的希望也就落在了苏联研制的活疫苗上,可这也并非是顾方舟等人轻易得到的。

为此他们多次向苏方请求拿到一支活疫苗以供他们研究,可苏方的答案一直是等等,这可急坏了顾方舟等人,因为每多等一天,就有可能多一批中国儿童感染疾病。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苏联的恩师得知顾方舟等人的困境,托自己的好友,从苏联的实验室给他们送来一支活疫苗。

纵然世界存在权力资本的斗争,国际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光辉总能在灰暗之中照亮人性。

顾方舟等人终于得偿所愿拿到活疫苗的样本,而接下来就是他们回国后的研究之路,他们必须尽快研制出适合中国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而就在顾方舟等人前往苏联调研时,国家已经在云南昆明建立起猿猴实验站,为他们研究疫苗做好后勤保障。

刻苦钻研,以身试药

1959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筹建的实验站改成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作为顾方舟研究团队的疫苗生产基地。

但在决定下达之后,不少研究员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因为如果要去云南,那就要整个家庭都要定居在那里,他们自然是没问题,关键是自己孩子的教育成长。

顾方舟在得知情况后,率先给队员做出表率,在决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剩下的队友也紧跟其后下定前往的决心。

1960年,顾方舟的研究团队远赴云南,来到昆明的大山深处,从一座荒山中开垦出一片地来,建设起中国自己的生物实验室。

但这里只有猿猴基地,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又遇到中苏关系破裂,苏方紧急撤走了支援中国的所有研究专家,这让很多科研人员对疫苗的研究大打信心。

到达这里的第二天,顾方舟就带头开始投入建造,没有房子他们就自己建,缺什么他们就造什么,顾方舟和同事们既是科研人员,又是研究所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之后缺钱缺人的日子里,一天当两天用,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是常态,然而大家并没有一丝怨言。

那几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内部非常艰难,许多科研项目相继下马,卫生部向昆明发来询问的消息:“你们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

顾方舟等人的回答只有一个:“可以,我们要坚持干下去。”

经过团队长时间的攻克,第一批中国自己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成功,但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验证疫苗这种疫苗在推行使用前,必须经过活体试验,对于脊灰疫苗这种安全性未经国际验证的活疫苗更是如此。

活体试验的第一步是动物实验,这一关并没有太大问题,我们的疫苗顺利通过,而下一步则是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

在郭方舟的方案中,临床试验分为三期,一期试验有少数人使用,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有害,有无副作用。

二期试验将投放2000人份的疫苗,初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药效。

三期试验让450万人接受测试,检测疫苗对于病毒在流行病学上的影响。

由于找不到人来进行真正的临床试验,活疫苗的安全性在国际上一直饱受争议。

任何一个喝下视频疫苗乳液的人,都冒着感染这种无药可治的绝症的风险,一旦疫苗不安全,就可能要在瘫痪中度过下半生。

谁来做全中国第一个测试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

“我来!”顾方舟此时第一个站了出来,拿起研制好的疫苗溶液一饮而尽,他竟想着自己以身试药,而在顾方舟的带动下,科研的同事也都服下疫苗溶液。

他们决定做疫苗的第一批实验者,幸运的是一周之后,他和同事们各项体征指标完全正常,这说明他们的疫苗初步研制成功。

顾不上高兴,他们接下来还要面对更大的问题,大多数成人本身就对脊灰病毒具有免疫力,而脊髓灰质炎感染的大多是零至七岁的儿童,他们必须证明这种疫苗对孩子也同样安全。

这就需要找十个一岁左右的健康幼儿进行试验,但上哪里找这么多幼儿进行试验呢?又有谁愿意把孩子交给研究组做实验?

这一次,即使是不怕牺牲的同志们也犹豫了,全所上下心急如焚,疫苗就距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

顾方舟首先想到了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他觉得用谁的孩子做实验也不行,无论实验结果失败与否,他都无法给家长一个交代。

而实验必须要进行下去,最终顾方舟瞒着妻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出生没多久的儿子试用疫苗。

而研究所的其他同事看到顾方舟将疫苗喂给自己的孩子后,心中也是默默下定了决心,纷纷把自己的孩子带来服下了疫苗,这才完成最关键的一步试验。

接下来就是漫长而煎熬的10天,万一疫苗没用怎么办?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妻子,也要如何面对可能一生残疾的孩子?

那是顾方舟一生中最煎熬的10天,每一天,他都守着孩子,看儿子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他的身份是一名医学工作者,同样也是一个父亲,做出这种决定,他承担着最大的压力。

好在十天的试验期过后,孩子们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这一结果也让所有的人都放下了内心的愧疚和担忧,一向坚强的顾方舟甚至和同事们抱在一起,流下了眼泪。

疫苗是安全的,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场与脊髓灰质炎的战争终于看到了曙光。

很快,二期、三期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的疫苗确保安全有效,可以给全国的孩子服用了。

治愈全国,“糖丸爷爷”诞生

每次的试验,顾方舟的心里都悬着,他生怕在某一个环节发生意外,尤其是试验人数的增加,他悬着的那颗心久久不能放下来。

在第三期临床试验的时候,顾方舟死死守在电话旁,450万名孩子,那是多少家庭,他一直在等待着每个防疫站反馈的信息,这一等,便是一个月。

好在试验成功,450万名孩子没有一例发生意外,这已经是多么伟大的成绩了,但现在他们依然不能停下来。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大批量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早一天生产一批疫苗,就能少一些孩子感染。

但疫苗的生产运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必须在低温环境中生产保存,否则疫苗会失去活性。

而当时的中国也只有大的防疫站才有冷藏条件,很难做到将疫苗送往农村及偏远山区。

要想真正做到治愈全中国的孩子,顾方舟他们还要继续研究改进,而且当时的疫苗并非稀释状态,运到的疫苗往往还要经过医生的处理,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最开始的疫苗都是口服的液体疫苗,疫苗的颜色、味道又古怪,送到农村,许多孩子不愿意吃过,顾方舟便想到,竟然都是口服疫苗,那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做得好吃一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顾方舟团队研究出新的“糖丸”疫苗,这一次他们综合了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改良

将奶粉、奶油、葡萄糖和稀释的疫苗巧妙混合在一起,不仅好吃,而且延长了疫苗在常温下的保质期,糖丸的形态也非常方便运输储存。

1963年,400万个孩子率先尝试了这种糖丸,这次的效果相比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改善,孩子们不再抵触,在吃糖丸的同时便种上了疫苗。

至此脊灰糖丸疫苗开始全国推广,上千万人份的糖丸装车运往全国各地,孩子们喜欢吃这种糖果,顾方舟也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糖丸爷爷”。

1965年,全国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开始明显下降,但顾方舟团队的科研工作还在继续,紧接着研制出二价疫苗、三价疫苗,而疫苗在不断改良之中,也有了更强的防疫作用。

现在的疫苗变得更加易于保存和生产,同时成本也降到了几毛钱一粒,很大方面减轻了国家的压力。

这场战斗持续了几十年,顾方舟的糖丸疫苗也陪伴了几代的中国人,而中国的变化也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2000年7月,国家确认自1994年的最后一例患者后,已经没有发现由本土炎病毒引发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中国本土的脊灰病毒已经被消灭。

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在正式消灭脊灰疫情的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给这场与病毒半个世纪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而这已经是他与脊灰战斗的第44年。

结语

从1956年临危受命,到2000年消灭脊灰,顾方舟这一路付出了太多的心酸,而这件事一做就做了半辈子。

有位学者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他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晚年时,顾方舟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的糖丸保住了亿万的孩子,给祖国留下了希望,也完成了对祖国的承诺。

看着当初的孩子们长大,他们会接替老一辈在新的时代继续燃烧,让中国这个曾经贫弱的国家脱胎换骨,最后变成参天大树。

2019年,曾经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抗击脊灰疫情付出一生的医务工作者,几代人的糖丸爷爷——顾方舟,因病离开了我们,可哪怕最后一刻,他的心中依旧惦记着祖国的孩子。

在葬礼上,顾方舟一生的爱人李以婉用两句话概括了顾老的一生

“为一大事来,鞠躬尽瘁;做一大事去,泽被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脊髓灰质炎   苏联   美国   疫苗   传染病   中国   祖国   妻子   儿子   研究所   团队   中国人   病毒   我国   孩子   男人   专家   国家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