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报道南漳:红色屋场会 架起“连心桥”

7月9日,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以《襄阳南漳:红色屋场会 架起“连心桥”》为题,专题报道了南漳县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做法。

视频加载中...

(湖北台完整版视频)


以下为《湖北新闻》报道原文

↓↓↓

襄阳南漳:红色屋场会 架起“连心桥”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近年来,襄阳南漳县通过一场场“红色屋场会”,调动民众自治的积极性,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在襄阳南漳县李庙镇,一场“红色屋场会”正在进行。村民提出,小朋友们已经放暑假了,希望镇里能够办一些兴趣班。这是件大家都期望的好事,但兴趣班的老师去哪找,是个难题。

“学生们放假了,大家有好的才艺都可以来报名参加辅导。”“我会跳棋、象棋,我每个星期可以给大家上三次课。”

襄阳南漳县李庙镇李庙社区居民全克武:“屋场会叫我们去给他们指点,我们也比较乐意。”



讨论中,大家还提议可以顺便办个老年班,同时满足一老一小。

襄阳南漳县李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田恒:“协调农技中心现有的教室资源,投入6万余元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同时发动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特长,主动担任老年学校的教师。”

一年前,李庙镇随湾就片,划分了138个屋场。小到打扫卫生,大到村里修路、绿化,很多事情都在“屋场会”上协商解决。



襄阳南漳县李庙镇全家湾村村民周晓雨:“一个月我们最低是一次(屋场会),如果平时要是有突发情况的话基本上随时都可以召开。”

襄阳南漳县李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田恒:“屋场解决不了的,他们会上报到村党支部,村党支部解决不了,会及时形成问题清单,在5个工作日之内报到镇党委,由镇党委研究以后进行解决。”

“小事屋场自办、大事‘村组屋场’联办、难事乡镇帮办”的“三事分办”机制是李庙镇实现自治的法宝。这种机制的诞生,源自于一笔专项资金。去年,李庙镇全家湾村拿到了40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经费。怎么花,村民意见分歧大,村委会试图召集大家开会,人总是凑不齐,指望5名村干部到218户村民家里征求意见,周期又太长。村支书张胜娥决定分成7个屋场,分头开会。


襄阳南漳县李庙镇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娥:“开了十几次会群众才把他们的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一个村民他说张书记你先拿我开刀,我的宅基地捐给村里给我们建广场。”

有威望、有担当的村民带头,工作很快就开展了。经过1年的实践探索,南漳县还制定了选拔屋场长的标准,在全县推广。目前,南漳县共建设了“红色屋场”1811个,召开“红色屋场”会7300多场,共谋事项5487个,确定整修泥巴路、堰塘清淤等自办事项4683个,群众先后自发投资近2000万元、投工20多万个。

襄阳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通过‘红色屋场’建设,构建了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屋场、屋场群众,五级联动治理体系,解决了治理单元过大、服务半径过长、服务力量不足等问题,实现了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双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南漳   南漳县   湖北   襄阳   泥巴路   党支部   帮办   红色   村委会   村里   村民   乡村   老年   群众   委员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