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打卤面

文 | 王德润

对面条的记忆,是从饭店里的一碗打卤面开始的。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农村,农活多、劳动强度大,一个一天10工分的壮劳力收入才1元左右,餐桌上的主食是玉米面饼子和地瓜,能吃上一碗素面条绝对称得上改善生活了。姥爷带我去人民公社(今乡镇)街里饭店吃的那碗打卤面,至今仍在我的记忆里芳香四溢。

记的那一年端午节前几天,姥爷带我步行1.5公里去人民公社赶集。一路上,我蹦蹦跳跳望着土路两边已经泛黄的麦田,盼着赶紧到集市里看热闹。说是赶集,其实就是姥爷花几角钱买点菜,偶尔买点蛤就算是比较奢侈了。临近中午,姥爷领着我来到当地供销合作社开的街里饭店——这是当时人民公社唯一的一家饭店。印象中,这家饭店有160平方米左右,店内客人不多,大部分人是要一碗5分钱的杂拌汤,拿着自己带的玉米面饼子或掺着地瓜面的馒头在吃。前台销售员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面带微笑站在那里,看着零星进出的客人。姥爷仔细地从兜里摸出一角钱、一两粮票,递给销售员。不一会儿,姥爷就端来了一碗打卤面,那面条卤里有猪血、零星肉片,飘着诱人的香气。姥爷说他不饿,只是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吃。我狼吞虎咽,片刻就吃完了这碗面条,抿抿嘴,香气还萦绕在唇齿间。此后,姥爷又领我去这家饭店吃过几次打卤面,他总是看着我吃。再后来,我上学了,再也没去这家饭店。

2002年农历正月初十,弥留之际的姥爷突然告诉我,想吃一碗打卤面。我连忙买来面条,精心准备了鱼、虾、海蛎子、猪肉等用于开卤。当我将热气腾腾的面条端给姥爷时,他只吃了几口就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想,他也许在留恋当年饭店里的那碗打卤面。

如今,蓬莱城的饭店、酒店林立,有“金丝小面玉羹汤,小城内外飘鲜香。惹得客人挤门店,宛若古时佛跳墙”的蓬莱小面,有“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的山西刀削面,有“面皮擀好码成行,刀擎切条有秘方。菜绿汤清镶玉带,一根入口念家乡”的手擀面,有“兰州拉面走八方,巧手抻拉面细长。牛肉切薄合味美,客人食后碗精光”的拉面。当年的打卤面不再一枝独秀,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普通面食之一。可我跟姥爷一样,依然留恋这碗面。不知不觉,我就会来到街里饭店附近,尽管它已成了一个材料仓库,找不到当年饭店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猪血   蓬莱   海蛎子   杂拌   玉米面   人民公社   饼子   姥爷   销售员   拉面   面条   餐桌   香气   客人   饭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