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叶剑英为“诸葛”,而周恩来却用了“劲草”,为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75年下半年,周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医疗组负责人叶剑英元帅几乎每天都要到医院看望。

两位战友的谈话时间从3个小时慢慢变成了四目相对。

当年年底,叶帅与几乎不能言语的总理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

临别时,总理几乎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对叶帅说道:“一定要注意斗争方式,不要让权力落入‘他们’手中。”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已经是弥留之际。

党中央的高级领导人纷纷来到病榻前与领袖做最后的道别。

毛主席一直紧闭双眼,可就在叶帅准备转身离开时,老人家却忽然睁开双眼,还动了动手臂,示意让他回到身边。

细心的护士发现了这个细节,立刻叫住叶帅。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不能言语,所以当叶帅拉住他的手时,他用手指在这位老战友的手背上轻轻点了三下。

1976年10月6日晚,叶帅坐镇中南海,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兵不血刃地粉碎了“四人帮”。

他没有辜负两位老战友的无比信任,完成了他们在临终前托付给自己的重任。

由此可见,叶帅在毛主席和周总理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不过,这两位领导人对叶帅的评价却不“一致”。

在毛主席口中,叶帅是“诸葛、吕端”。

而在周总理口中,叶帅则是“劲草、诚臣”。

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

建军元勋

叶帅出生于1897年,比毛主席小4岁,比周总理大1岁。

他老家是广东梅县,他算是客家人。

18岁中学毕业时,叶帅曾挥笔写下“成则为周武三千,败则为田横五百,可常可变,可生可死”,透出一股誓不为“池中之物”的大志和能屈能伸的人生智慧。

1917年,叶帅考入大名鼎鼎的云南讲武堂。

当时,讲武堂有很多日本教官,其中一位是剑道高手,经常拉着学生切磋,且从无败绩。

因为老爹曾经是晚晴的武秀才,所以叶帅自幼习武,而且就喜欢和高手过招。

所以,他在苦练了几个月之后,出人意料地击败了这位教官。

教官则把自己的军刀送给他作为奖励。

战争年代中,叶帅一直把这戎马生涯中的第一份“战利品”带在身边。

毕业后,叶帅开始追随孙国父参加了统一两广之战。

孙国父对他的评价是“年轻有为”,并很快提拔他为海军陆战队的营长。

1922年6月,叶帅为中国革命第一次力挽狂澜。

出了什么事呢?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叛变了。

当时的形势异常危急,孙国父的卫队和叛军隔着总统府的围墙展开激战。

最后,宋庆龄先生带着几名卫士留下来掩护,而叶帅也率领陆战队掩护孙国父一路突围,登上了“永丰舰”。

而他则乘坐“宝壁”舰始终紧随其后。

期间,岸上有叛军开火,叶帅是手提机枪,率部在甲板上与敌展开激战。

所以,与迟到的蒋介石比起来,在这次危机中,要论“护驾首功”,当推叶帅。

1924年,在廖仲恺先生的邀请下,叶帅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教授部副主任一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总理也在廖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国内,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自此,两位先辈开始了一生的革命友谊。

在交往中,叶帅通过周总理,深切感受到了我党才是真正能救中国于危亡的希望,所以向周总理提出了入党申请。

但考虑到叶帅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为了维护两党的团结,我党只能忍痛割爱,叶帅第一次入党的愿望没有实现。

蒋介石组建铁杆嫡系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时候,任命叶帅担任了第2师的师长,可见对他是何等的器重。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我党5万党员损失了一半,另有一大批脱党或者叛变。

彼时的国民党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叶帅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和锦绣前途,再次提出加入我党。

这一次,周总理没有拒绝。

7月,30岁的叶帅正式成为我党党员,但对外的身份还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参谋长,顶头上司是张发奎。

南昌起义前,汪精卫在庐山设局,想以开会的名义抓捕贺龙老总和叶挺将军。

叶帅冒死下山,在九江将这个消息提前透露给了两位起义领导人。

随后,贺老总和叶挺将军立刻率部开拔,与周总理一起指挥起义部队,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在汪精卫命令张发奎“围剿”起义部队的时候,叶帅又向张发奎提出了派第4军南下广州,趁李济深出城与起义部队作战时,夺取广州的建议。

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张发奎

第一,减轻了起义部队的压力。

第二,用第4军把李济深的部队引出广州。

第三,叶帅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第4军的部分武装,配合叶挺将军和张太雷同志发动“广州起义”。

张发光想着占地盘,所以对此建议是抚手称善。

结果,当叶帅指挥第4军教导团在12月11日半夜打响“广州起义”的第一枪时,张发奎连裤子都没穿好,就落荒而逃。

在这次起义中,叶挺将军是临时赶到广州担任了起义总指挥,而叶帅指挥部下则在实际战斗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我党于1927年领导发动的三大起义中,叶帅在其中两次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作为我军的建军元勋,可谓是实至名归。

而在日后,叶帅将不止一次在我党革命事业的生死关头逆转乾坤。

力挽狂澜

1928年,叶帅被组织派往苏联留学。

1930年,他回到中央苏区,担任中革军委委员和总参谋部部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叶帅与毛主席相识,并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友谊。

1934年11月,长征中的红军在强渡湘江时,遭到敌人空袭,叶帅的大腿被炸伤。

周总理得知后,立刻派卫生部部长去进行救治。

直到叶帅被抬到安全地带,周总理才放心。

过草地的时候,周总理发起高烧,有时一整天都昏迷不醒。

叶帅多次陪着毛主席去看望,两人都是心急如焚。

当时,红军最好的医生在随朱德老总行动,无法及时赶回。

叶帅则亲自到卫生部打听到还有一位高水平的医生在队伍中。

随后,他派人找到了这位医生。

几天后,周总理终于转危为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

本来是件天大的喜事,但张国焘却偏偏不这么想。

会师之前,张国焘一直以为红一方面军至少要有20多万精兵强将,所以对党中央还心存敬畏。

可实际情况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

当时,红四方面军有8万之众,且刚刚开始长征,是兵强马壮。

而红一方面军经过了一路血战,10万大军仅剩下1万多人,而且个个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连毛主席都不例外。

于是,张国焘开始有了“不臣之心”,对党中央关于北上建立陕甘根据地的决定非常抵触。

在8月的毛儿盖会议上,鉴于红四方面军兵多干部少,而红一方面军兵少干部多的情况,党中央决定两个方面军混编,并分为左、右两路北上。

党中央随右路行动,左路则由张国焘指挥。

当左路前进至四川阿坝地区时,张国焘开始按兵不动,拒不与党中央会合。

9月9日,他给随右路军行动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同志发去了密电,要求其带领右路军南下,并“彻底展开党内斗争”。

他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彻底另立中央,即使发动红军内战也在所不惜。

这一刻,我党和中国革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悬崖边缘。

毛主席后来把这一刻称为“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张国焘的密电被译出的时候,陈昌浩同志碰巧正在向指战员讲话。

机要员就把密电交给了大门口的叶帅。

叶帅看罢,大吃一惊,丝毫没有犹豫,立刻策马飞驰,将密电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罢,将内容抄在了卷烟纸上,然后让叶帅返回,交给了陈昌浩同志。

这点在日后是个迷案。陈昌浩同志始终说自己没看到过密电,而且说自己即使看到,也不会做出对不起党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是叶帅在关键时刻,揭露了张国焘的篡党阴谋。

当晚,毛主席、周总理、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就在彭德怀老总的保护下,率领红三军团连夜开拔,在与林彪的红一军团会合后,一路向北,脱离了险境。

后来,毛主席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曾多次对其他领导人讲:“在长征中,是叶剑英给我送了电报,立了大功!“

在一次在和杨成武谈话时,毛主席摸了摸自己的头,诙谐地说道:”如果没有叶剑英,这个就没有喽!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所有的人!”

而毛主席对叶帅那句最著名的褒奖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里的诸葛指的就是誉满天下的诸葛孔明,他为蜀汉的建立、稳定和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吕端指的则是北宋太祖、太宗和真宗这三朝的著名宰相,无论是在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都起到了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

这句评价是毛主席在195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说出来的,当时被陈毅同志抄了下来,并送给了叶帅。

叶帅闻之后,谦虚地说道:“主席认为我大事不糊涂,但我还是有很多缺点和问题,在小事上糊涂的也不少。”

作为老战友,周总理对叶帅在长征中立下的这次大功也是赞誉有加,并说过:“没有剑英立的这个功,那局势就很坏了。”

而且,对毛主席关于叶帅的评价,周总理也是深表赞同,并也做出了自己的评价,那就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如果说毛主席所用的“诸葛”“吕端”是在夸赞叶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看清关键,做事能从大局出发,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的作用。

那周总理所用的“劲草”“诚臣”则是夸赞叶帅每次在我党处于生死攸关之际,都会体现出的那种对革命九死无悔、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约而同地将党和国家的命运交到了叶帅的手中。

不辱使命

1975年是“四人帮”最嚣张的时刻,而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已经急转直下。

坏人们一直封锁消息,不让毛主席了解周总理的病情。

是叶帅找机会将周总理的病情通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后,立刻指示由叶帅负责周总理的治疗工作。

1975年下半年,叶帅几乎天天都会到医院,和周总理的谈话最开始每次都有3个小时。

但随着周总理的身体越来越差,两位战友的交流只剩下四目相对。

年底,周总理不顾病体,与叶帅进行了最后一次长时间的交流。

当时,所有医护人员都被请出了病房。

但待命的医生还是听到了周总理在谈话结束时,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对叶帅说道:“一定要注意斗争方式,不能让权力落入‘他们’手中!”

毋庸置疑,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已经把战胜“四人帮”的重任托付给了叶帅。

周总理逝世后,“四人帮”进一步加紧了“抢班夺权”。

毛主席在当时深谋远虑地指定了华国锋同志为接班人。

在身体状况尚稳定的时候,毛主席曾当面向叶帅再次提起了“诸葛、吕端”。

而且,在此之前,毛主席还多次对其他领导人说过:“剑英对前面的交椅是不争的。”

所以,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已有了“托孤”的深意。

9月8日,毛主席已处弥留之际,在其他中央委员到床前道别时,毛主席没有任何反应。

而叶帅到床前后,老人家则突然睁开双眼,微微挥动手臂,示意他回来。

当叶帅紧握住他的手时,领袖虽不能言语,但却用手指在叶帅的手背上轻轻点了三下。

老人家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叶帅进行了最后的嘱托:“在我走后,党和共和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老战友!”

而叶帅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托。

他凭借自己的巨大威望,有力地支持了华国锋同志与“四人帮”的斗争。

1976年10月6日晚,叶帅亲自坐镇中南海,与华国锋同志一起仅用了30分钟就将“四人帮”全部逮捕归案。

特殊时期就此彻底结束,共和国再次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随后,叶帅也不忘周总理的心愿,力荐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元帅逝世。

在他身后,新中国已经大踏步地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

叶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每每在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叶帅都会挺身出身,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伟大功勋。

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叶帅虽然离去,但他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岸身影将永垂不朽,他的精神将永远是后辈的宝贵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不惧艰险,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我们将持续更新,点个“关注”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分享,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黄埔军校   诸葛   中南海   党中央   周恩来   密电   评价   劲草   都会   我党   国父   广州   红军   部队   同志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