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爸早亡妈再婚,6岁“孤儿”杨六斤,靠“吃草”顽强生活

引言

失去父母庇护的孩子就像暴晒在干涸沙漠上的无根野草,运气好一点的少数人在亲友的照顾下才可以顺利成长,而其中大部分人则会被破碎的原生家庭背景影响一生。

他叫杨六斤,6岁那年,爸爸就不幸去世。

不久后,妈妈再婚,带走了年纪更小的弟弟,却没能带上他。

用“没爸的孩子像根草”来形容杨六斤,一点儿都不夸张。

被抛下的那段时间,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是怎样生存的?

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渴了喝生水,饿了自己觅食:挖野菜,去水库边钓鱼,爬树掏鸟蛋;如果那天运气不好,没有什么收获,那就只有选择一把青草来果腹,随后蜷缩在老屋里独自入睡。

睡觉是没有办法的选择,这样就能暂时忘记饥饿。

从8岁到14岁,6年难熬的日子终究过去。一档名叫《新闻1+1》的电视节目报道了杨六斤的现状。

……

他被接去深圳免费读书,慈善捐款随之而来,累计超过500万元。

一时间,杨六斤从弃儿“华丽”转身,成为社会的“宠儿”。

就在他开始适应全新的城市生活时,他的亲属将其带回了老家,同时也代管了这一大笔善款,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热议和关注。

杨六斤小小年纪就已饱经坎坷,令人唏嘘不已。

让人好奇的是,骤然而来的巨额财富给这个少年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后来怎么样了?

01 被抛下的男童

2014年6月,“14岁男孩独自艰难生活6年”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填饱自己的小肚子,8岁的杨六斤将此前学到的所有本领都用上了:挖野菜、钓鱼、爬树掏鸟蛋。

想想我们现在正常家庭的8岁的孩子会做什么家务?有些孩子甚至就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整齐。

而这个广西男童就需要在地里独自刨食了。这真是一段令人同情和伤感的经历,令人难以想象。

爸爸的去世让六岁的杨六斤和弟弟二人失去了父爱,家道也从此中落。

没有工作的妈妈一边忙于农活,一边照顾两个孩子。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四口之家很快朝不保夕,困难度日。

妈妈改嫁之后,他的爷爷奶奶也在一两年间相继去世,这时候他不到十岁。没有亲朋接纳去自家生活,杨六斤只能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里。

在同龄儿童忙于小学生活时,他在与孤独与饥饿为伴。

有些好心的村民时不时会送给他一些盐、米和油,解决了他生活的最低要求。

好在他很机灵,知道自学,而这个摸索的过程并不短。他总是掌握不好米与水的比例,有时候煮出来的是粥,有时候煮出来的是炭。

除了被烧成黑炭的米饭难以下嘴,大多数时候他都盛到碗里吃下去了。他的一粥一饭真正来之不易。

别说一个八岁的孩子了,很多成年人到结婚的年纪还是煮不出一锅合格的米饭。

就这样,经过反复摸索,他逐渐学会了生火、淘米煮饭。

而为了节约柴火和粮食,他每天只煮一顿,一次只用半碗米。

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微笑着回答道:“我吃得不多,半碗米可以吃一天。”

人不能只吃米饭,还得摄入蔬菜和肉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己种菜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他急需解决蔬菜的来源。

亲属和好心的邻居会送一点当季的蔬菜瓜果给他食用,但不能保证每天都有。而白饭实在难以满足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的胃口。

好在广西的田间地头并不缺乏各种野菜,但如何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辨别可食用的几种,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就说现在的城里孩子,很多都分不清麦子和韭菜,滴水观音和芋头苗,辣椒是结在树上的,面粉不能生吃……

野菜没有经过人工培植,通常天然带着苦涩味道,甚至有一定毒性。于是,独居生活的初期,因为吃下陌生野菜,杨六斤经常腹痛。

而他独居的老屋离爷爷家较远,是堂哥家的老屋。就算忍不住大声呻吟,也没人能够听见,只能独自蜷缩屋内一角,硬挨时间。

吃吧吃吧,吃着吃着就习惯了。

伴随着泪水和痛苦总结出来的经验,让他逐渐吸取了教训,为了避免中毒肚子痛,他总是采食当地一种长得更像是青草的植物。这种青草嚼起来不涩口,还有一股回甘,更重要的是不会让他肚子痛。

面对镜头,他很羞涩,抬手用锅铲捞起锅里煮熟的“野菜”,放入一只菜碗内。随后拿起筷子,蘸一点拌了食盐的干辣椒粉,一碗饭就这样对付着咽下去了。这就是杨六斤的日常生活……

记者主动要求尝试他煮熟的这样“野菜”,被其中的苦味击中了——舌头一时间难以活动,涩得说不出话来。

而杨六斤笑着说:“吃得多了就习惯了。瞧,这是我自己用刀削的筷子。”说完,他很有孩子气地将手里的竹筷子举起来展示,那是他的劳动成果。

为了获得一些米和油,他经常主动帮邻居们放牛、打猪草。没时间回家做饭吃,就在野外寻两根粗细合适的树枝,吃自己带着的米饭。

让一个孩子长期茹素,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他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

村里的老人告诉六斤,你可以去捞鱼吃。

“猪肉太贵了,我买不起。”

堂哥自己有两个孩子,每年留给杨六斤500元作为学杂费,供他上学用。

于是村外的水库里的杂鱼就成了他打牙祭的主菜。捕鱼需要工具,那就先从自制的笼开始。

一个邻居扔掉的破竹篮就可以改造成捕鱼的笼子,洒入几颗米饭,放入水库边的浅水里,经过一个晚上,总能诱捕到一些小杂鱼。偶尔也会收获几只小河蟹和几尾泥鳅、黄鳝。

他把一根细铁丝烧红,然后弯成鱼钩。竹竿遍地可寻,这个难不倒他。

这样简陋的装备其实很难钓到大鱼。

这不,一个下午下来,杨六斤只钓不到17条小鱼,而这已经是鱼获不少的一次了。

六斤也没放过树上的鸟窝。几枚精致小巧的鸟蛋就可以满足他一顿“牙祭”的愿望。

天可怜见,他从未遇上去偷鸟蛋的毒蛇,也没从高大的树上失足摔下来。而鸟窝终究是很小的,一旦被掏空,鸟儿就会自行搬家。

与吃饱穿暖相比,更考验这个孩子的其实是毫无安全感。他没有依靠,谈何安全感。

村里的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总是欺负他,因为他没有爸爸。

但他知道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已经去了另一个遥远的世界。小小年纪的他,对于死亡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最挂念的还是远走他乡的妈妈和被她带走的弟弟。他们过得好吗,不会像自己一样需要自己捕鱼捞虾,采野菜吧?弟弟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已经长得很高了吗?

好多次,杨六斤都走出村子,走一大段山路去镇里,向那里的路人打听妈妈和弟弟的消息。每次失败而归之后,他只能回到老屋独自啜泣。

“好多次,我肚子痛起不来,没有人知道。我在想,如果哪天我痛死了,妈妈会不会知道?她是不是已经忘记我了?”

“妈妈走之前,并没有告诉我,怕我追着他们一起。我被留在奶奶家……”

记者问:“现在我们在拍电视,你可以对妈妈说几句话,看这个节目的人很多,也许她能听到、看到。你可以用苗话来说。”

杨六斤沉默了一会儿,拒绝了。“我不想说,我怕她不要我了,嫌弃我。”

02 命运的转机

2014年4月末,在独自生活6年之后,杨六斤的故事吸引了一个电视栏目组的关注。一次专程采访随即进行。

一个月后,节目播出,很多观众一边看一边落泪。镜头里的那个乐观和顽强的孩子,他的笑容感染了太多人。

在节目录制的现场,就已经有很多的爱心人士当场表示愿意捐助。

节目播出后,栏目组的热线电话一直没有停过。有热心叔叔阿姨表示想收养杨六斤,或者出钱帮助他,其中甚至还有欧洲的来电。

……

深圳的康桥书院主动邀请杨六斤免费加入当年的暑期夏令营。为了说服杨六斤的堂哥,书院方面派人专程赶到几千里外的广西山区。

在这里,杨六斤跟着大家一起学习国学,还去了深圳大学南山荔枝世界进行参观。

十几天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发生了骤变。

与老家的学校只有两门主课不同,这里还要学《弟子规》《论语》等四门课程。

对于新学校,杨六斤最喜欢她的图书馆。

从广西的大山里走出来,杨六斤第一次见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一切是那样新奇和令人兴奋。刚到深圳那个夜晚,他久久难以入睡。

康桥书院的老师专门为他拍照,记录了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这里,他积极融入集体,认识了很多同学,也交到了自己的朋友。

从为数不多的照片来看,杨六斤笑容灿烂,十分开心。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总金额很快累计超过百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20天崭新的生活转瞬即逝,堂哥杨取林再次抵达深圳,要求带走杨六斤。

这一次,与堂哥杨取林一起到深圳的还有老家德峨镇的一位副镇长和学校的校长。

这位干部表示,当地部门也收到了几十万善款,需要杨六斤回去处理。“我们会了解到,捐款是否按照严格的规定,以用在杨六斤的生活和学习为主”。

“我送他过来的时候,是跟学校请了假的,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他需要回到原校考试。”堂哥这样表示。

面对采访,堂哥杨取林表示,自己也很想尽力照顾这个弟弟,但因为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也是留守儿童;本身经济条件有限,常年在梧州打工,不能带他在身边照顾。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多捐款,他可以为六斤安排更好的生活。

杨六斤的经历被报道后,堂哥等亲属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很大压力和非议。而尽管学校方面一再挽留,但也不能阻止亲属带走孩子。

短短不到20天的相处,杨六斤给同学和老师留下了:阳光、坚强的深刻印象。

杨六斤离开深圳的新闻被报道后,当即便有热心群众质疑堂哥的动机——是不是冲着这笔捐款来的?

财帛动人心。这不是十万块,不是一百万,而是500万。大家有理由相信,面对巨额捐款,杨六斤的亲属很可能动了心思。

500多万足够让一个山村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足够他长大成人的所有花销,甚至可以一直用到结婚生子。

而面对各种质疑,堂哥在媒体面前保证:会按照杨六斤的意愿来使用这笔钱,绝不乱用捐款;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一来,校方如果强留杨六斤就更没有理由。尽管他非常不想告别新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十分不舍,最后还是听从堂哥的安排,一起回到了广西老家。

03 责恶勿太严,教善勿太高

人们不禁要追问,为什么他的亲生母亲将他抛下?

古语有云:“父慈子孝,伦常天性。”这句话是说,父母的慈爱是一种天性,天然就“应当如此”。这是基于血缘的本能和动物天性。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除非有不为人知的痛点和隐秘原因。

但不要忘了,人有人性,人性有很多个面,有无私的一面,就有自私的一面。

从母亲的角度来考虑,拖着两个儿子再嫁,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有难度的决定。

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的条件来看,她只是一名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在尝试与不幸的生活多次抗争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能力。

那么,她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退而求其次——为了自己剩余的人生和小儿子的未来,她选择抛下大儿子杨六斤,尽管他当时只有8岁。

可以想见,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她的内心十分痛苦和无助,令人难以苛责。

6岁之后的杨六斤在14岁之前再没有见过妈妈。节目播出后,妈妈终于出现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六斤妈妈说:“我曾经回去看你,但你爷爷家已经空了,我找不到你了,以为你被别人带走了。”

记者了解到,六斤妈妈再婚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这次短暂的相聚之后,还是没能带走杨六斤。

“妈妈没有忘记我,她回来找过我。”此刻的杨六斤泪流满面,黝黑的脸膛上却浮现出高兴的笑容。

这样的人生跌宕巨变已经彻底改变了杨六斤的生活。他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他一个良性的引导。

如何合理使用这笔钱,怎样才能更有利于杨六斤的成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亲人关心和陪伴,而不仅仅是满足他的物质需求。而且,超额的、不健康的物质给予或刺激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在国外,中了巨奖一夜暴富的例子有不少,但因为暴富彻底改变生活,变成挥霍无度、沦为废人的案例也有不少,甚至有过早用完手里的钱变得一无所有的人。

巨大的落差让中奖者从平民瞬间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又在短短几年重新沦为赤贫者,留下失去健康的身体。

于是,选择提早结束自己的人生成为他最自然的选择。

结语

对于善款的使用,有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十分重要;此外,仍需要有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的权益。

不能只听任亲属或工作人员的,其他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起到促进和监督的作用,而这些工作人员应该来自一些正规的基金会或有公信力的公益组织。

让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尽早出台更加健全的儿童福利政策,保证像杨六斤这样“爹死娘嫁这样的事实孤儿”的权益。

后来,堂哥堂嫂从打工的梧州回到了家,将杨六斤带在身边一起生活。在堂哥的主持下,家里盖起了新房,杨六斤终于住进了不漏雨的温暖房子。

2018年,杨六斤在百色市一所中学读初三,此时的他已经改名,不再叫“六斤”了。

这样也好,他不该再受到外界纷繁的打扰。

记者再次到他的老家采访,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连接了六斤当年就读的新街村小学与马排屯。据当地民众透露,六斤同意捐出150万修路。

记者随后在村干部及新街村小学老师证实了这个消息,除此之外,还做几笔小的捐助。

堂哥谈起六斤,说他长高了,也长壮了,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还不错。

新街村小学的徐老师告诉记者,杨六斤很重感情,放假回家还会来学校看望老师。

后续没有六斤的消息传出。算一算时间,相信以他的独立和坚强,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大三学生了。

他吃过太多的苦,希望这笔善款能被妥善使用,并护佑他的成长,一直给他一份稳定、可预期的关怀和爱。

参考文献

  1. 华声在线 杨六斤成宠儿 谁让爱心成负累 2014-06-26
  2. 新京报 午夜侃人:杨六斤事件,谁让悲喜剧变煽情戏 2014-06-28
  3. 南方都市报 广西隆林孤儿获赠巨额捐款后被亲戚带回家:哭喊不愿走 2014-06-24
  4. 中青网 广西孤儿深圳获200万捐款后被亲戚强带回家 2014-06-26
  5. 澎湃网 吃野菜获捐超500万的杨六斤,被指捐出150万修公路 2017-06-19
  6. 《懂得》董倩著 东方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7. 人民政协网 男孩独自生活6年获500万捐助 家属称不乱用善款 2014-06-2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鸟蛋   广西   野菜   亲属   深圳   米饭   孤儿   顽强   弟弟   妈妈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