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官食好还多累,一线金鳞岂有心:论秦代的食官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历代王朝的宫廷膳食、祭祀等事务都由专门的食官负责。在《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周代的食官有膳夫、庖人等,共有55种之多,职责分工明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代的食官有太官、汤官、导官等。

一、已外世情来独立,何劳物色去相寻

秦朝出土的金文、玺印、封泥、简牍、陶器等文物中包含着丰富的职官信息,为研究秦代的官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秦朝,奉常是掌管宗庙社稷祭祀的职官之一,《新书·辅佐》中记载,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的祭祀,包括天神、地祇、人鬼等各种祭祀仪式,以及吉凶妖祥的占卜事宜;同时负责规划礼乐、丧葬等国家礼仪。

此外,它的职责还包括记载宗室、民俗、商朝时期的历史以及修订法律政令,禁止邪言淫声;每到四时举行重要祭祀,都要亲自在南郊进行,向天祈福。可以看出,奉常负责宗庙社稷的祭祀。

根据文献记载,秦朝设立了奉常和少府两个部门来负责食官的管理。奉常负责宗庙社稷的祭祀,而少府则主管山海池泽的税收。

《战国策·秦策一》:“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奉常是掌管宗庙社稷祭祀的职官,负责各种祭祀仪式,包括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祭祀。他们还负责规划礼乐、丧葬等国家礼仪,并进行占卜事宜。

每到四时的重要祭祀活动,他们都要在南郊亲自主持,向天祈福。可以说,奉常在宗教仪式和礼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少府则主要负责管理山海池泽的税收,以供养国家开支。少府下设六个丞,并有许多属官,包括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等。

少府的职责还包括管理宫廷中的各种事务,例如厨房、织造、园林等。他们还负责监督上林苑中的十个池塘,同时负责招募人才、管理禁卫军和维护宫廷安全。

根据考古发现,秦始皇陵西侧的“丽山飤官”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结合推测,这些陶器是用于丽山陵园的饮食服务,由秦始皇陵的食官负责管理。同时,此地还发现了“丽山厨”和“六厨”的陶器残片,表明丽山飤官下设多个厨官。

秦朝设立了奉常和少府两个部门来管理食官。奉常负责宗庙社稷的祭祀,而少府则主管山海池泽的税收和宫廷事务。这些食官在户外和宫廷内提供饮食服务,确保宗庙祭祀和国家供养的顺利进行。

秦朝的出土文献中记载了许多与"少府"相关的信息,包括"少府"和"少府干丞",共有133条记载。"少府干丞"应该是指少府机构中的其中一个职位。少府负责管理皇室各方面的生活,包括医疗、膳食、宫室修建、手工业制造和侍奉等。

从秦朝出土的青铜器上可以看出,例如"二年少府戈"的铭文中提到:"少府,二年制作";"少府矛"的铭文中提到:"武库属于少府"。可以据此推测两件兵器都是由少府制作的。

二、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着汉朝的"少府"所属食官,有"太官"、"汤官"、"导官"和"胞人"四种属食官。根据简文里的注解,"太官"负责膳食,"汤官"负责面饼,"导官"负责选米,而"胞人"则主管宰割工作。

在秦朝的出土文献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大官"、"御羞"等与少府相关的食官的记载。"大官",负责管理皇帝的膳食和宴会事宜,是宫廷中很重要的食官。

在出土的秦封泥中可以找到"大官"、"大官丞印"、"泰官丞印"、"大官斡丞"和"泰官库印"等记载。在古汉语中,"大"、"太"和"泰"是通用的,所以"大官"、"太官"和"泰官"实际上是指同一个职位。

"大官丞"和"大官斡丞"应该是大官的两个副职,"斡"表示主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提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可以看出,这些职位负责粮食的分配和相关事务,"斡"的意思是主管,主要负责均输、盐铁之事,还有酿酒的监管。"大官库"是指大官所管理的库藏,秦朝的铜器中有一个刻着"大官四升"的铭文,显示这个器物是用于大官的饮食供应,可能是大官库中的器物之一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秦封泥中,记载了一些与食官相关的职位。其中包括御羞、吴炊和詹事所属食官。御羞是为皇室采办珍馐的职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御羞、上林、衡官和铸钱都属于少府。

御羞一词可能是指位于蓝田、土地肥沃且出产可供进贡的精美物品的地方。也有文献将其称为御宿,或许与长安城南的御宿川有关。无论是御羞还是御宿,都是指提供珍馐美味的地方。御羞作为皇室的食官,负责采购食材,也可视为一种食官。

吴炊是另一个与食官相关的职位,在出土的秦封泥中有"吴炊之印"。吴和虞本属同音,有学者把"吴人"译作"虞人",指的是管理山泽和苑囿的官员。

而"炊"的意思是烧火煮食,根据《战国策·秦策一》和《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都可以看出"炊"是指烹饪食物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吴炊"也是属于食官,负责制作山泽和苑囿中的特产。

詹事是负责处理王后、王储等内务事务的官吏。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詹事是秦朝的官职,掌管皇后和太子的事务,并有丞属官。这些属官包括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廐长丞。

《左传·昭公二十年》:“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

在长沙楚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件漆器,为了解詹事一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一件是名为"二十九年太后漆樽"的铜制器物,底部有方框,内刻有四行铭文。方框左上方有一个横书"长"字,被认为是"长沙"的省略形式,表示该漆器的使用地点。

裘锡圭指出铭文是秦国文字,而不是楚国文字,并认为"廿九年"指的是昭襄王的二十九年,"大后"则是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而"詹事"二字被认为是铭文中最关键的部分。整篇铭文可以解释为:二十九年,大太后的詹事丞制作此器物。

另一件漆器是名为"十七年太后漆盒",没有盖子,形状像钵,口沿和底部有铜扣箍,底部也有一个方框,内刻有四行铭文,字迹清晰。根据铭文解读,可以确定这是秦昭襄王的十七年时,宣太后的詹事主造的器物。

三、青山隔苑桥,改邑去非遥

根据上述两件器物的铭文,可以确认在战国晚期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设立了"詹事"一职。"太后詹事"则是专门负责太后宫廷事务的职位,而"太后詹事丞"则是太后詹事的副手。此外,在秦国的"太后詹事"职位下,还有"工师"这一职位,负责制作太后使用的器物。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秦国出土文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詹事所属食官应该包括祠厨、食官和私官。在秦封泥中也出现了"祠厨"的印章,被认为是指负责皇后和太子祭祀供食的职官。祠厨主管祭祀事务,承担着供食的责任。

对于詹事一职的了解,这些出土的漆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揭示了秦国在战国晚期已经设立了该职位,太后詹事和太后詹事丞分别负责太后的事务,并有工师负责制作器物。祠厨则是负责祭祀供食的职官。这些职位的设立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制度和宫廷事务,提供了重要线索。

《史记·淮阴侯列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秦朝的詹事职位属于食官,负责掌管皇后和太子的膳食。在秦封泥中可以找到“食官丞印”,这表示食官的副手。而在秦的出土文献中,我们还发现了专门负责皇后膳食的“私官”。

根据《三十六年私官鼎》和《私官鼎》的铭文,私官是负责供应皇后膳食的职官。根据史书记载,私官是皇后的官职。

另外,在秦封泥中还有一个职位叫做“中羞”,根据王辉先生的观点,这个“中”指的是皇后的宫殿,而“羞”是采购珍贵食材的意思。因此,“中羞”可以理解为负责为皇后采办食材的职官,也属于詹事的范畴。

在出土的秦官印和封泥中,还可以看到“中行羞府”印章,王辉先生认为这是派驻于皇后宫外的采购机构,类似于现在的行宫。因此,“中行羞”则是负责为后妃采办珍馐的职官。

秦朝的詹事属于食官,主要负责掌管皇后和太子的膳食。在职位层级上,有食官丞作为食官的副手。此外,还有私官负责供应皇后膳食,中羞负责为皇后采购食材,中行羞则是负责为后妃采办珍馐的职官。

结语

秦代的食官大致可分为三类。首先,奉常所属食官主要负责祭祀仪式中的供食及帝王陵寝的膳食事务;其次,少府所属食官主要负责帝王的日常膳食;最后,詹事所属食官主要负责王后和太子的膳食。秦代的食官设置非常周密,分工明确。一些重要的食官,如大官和私官,不仅兼任造器物的责任,而且需要接受严格的考核。

参考文献:

《战国策》

《左转》

《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封泥   职官   少府   秦代   铭文   秦朝   大官   器物   太后   膳食   祭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