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被迫走下“铁王座”,不配拥有姓名的“千年老二”低调上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三旬后的理想

编辑 |三旬后的理想

“玻璃大王换人”!

说到“玻璃大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但现在福耀玻璃已经被先前“万年老二”给赶超,玻璃大王的称谓也要拱手让人了。

而这家公司名叫信义玻璃,因为之前福耀玻璃名声太大掩盖了所有的玻璃品牌,身为老二的信义玻璃自然也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当大家还认为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玻璃大王”时这个称谓已经转移到了信义玻璃董事主席李贤义的头上。

之所以都觉得曹德旺才是“玻璃大王”是因为相比于曹德旺来说李贤义基本上没怎么在媒体面前露过面,但福耀玻璃就不一样了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更是靠着前些年在美国建厂说的“你成立工会我就撤厂”大火了一把。

但身为同行业的李贤义他究竟有什么神通?能够把和各大车企合作的曹德旺挤下第一的宝座。

操控着1500亿市值的产业,为何极少数露面难道是背后有什么隐情吗?

在去年信义玻璃成功打破“福耀近乎垄断的局面”从中脱颖而出,一跃将常年霸榜的福耀给挤了下去,同样身为福建人的李贤义与曹德旺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二人都是白手起家没有厚实的家底帮衬,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到如今地位。

李贤义学历并不高,在15岁时就迫于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每天干的也是一些脏活累活,但对于家境不好的李贤义来说“只要给钱多累的活都干”,必将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会去计较工作的劳累程度呢。

经过五年的艰苦打工非但没有攒下来钱,反而给身体累出了许多毛病,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个孩子想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在李贤义20岁时迎来了“第一个机会”

他被村里召回问他愿不愿意给大队开拖拉机,要知道在那时候大队的活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找熟人托关系才能安排进去。

李贤义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也十分震惊,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村里的“邀约”,这份轻松简单的工作硬是让李贤义从20岁干到了27岁,就在他本人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可能就要和拖拉机作伴时,外面的时间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直到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到了神州大地,许多有稳定工作的人纷纷选择辞职准备跟着时代洪流走“下海经商”,此时的李贤义也厌倦了“当拖拉机手”的工作,并且他这几年都是待在农村,拖拉机可以说是农村必不可少的“工具”。

于是李贤义就想到明明自己会开,为什么不搞一辆自己开呢?这样及可能从事熟悉的行业还能够在帮助村民翻地、收获时用劳动力换取钱财。

而当时的物价虽然不贵但人们基本工资也低,光是一辆拖拉机就需要好几千元,李贤义又没有额外的收入所以在金钱方面陷入到了困境,李贤义想到了依靠现在的工资攒够拖拉机的购买,一合算立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以目前工资来算的话想要购买拖拉机大约需要近十年,显然这是不太现实的。

可也许他天生就有开公司的天赋,在自己金钱严重不足时李贤义想到了找到亲戚朋友劝他们合力购买就当入股了,赚到钱以后再进行分利,经过李贤义一天的苦口婆心,甚至连饼都画的天花乱坠。

最终八名亲友同意了合力购买的事情,当买下来拖拉机以后李贤义时常开着拖拉机跑跑运输货物的工作,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是周边村庄四处转悠找需要帮忙耕种的村民,然后谈好价钱进行帮忙翻地、收割等操作。

随着附近村庄越来越多的人都找到李贤义,一辆车明显不够用了,于是李贤义定下几条规矩“不允许欺骗客户、几人之间不能存有私心、获取的收益先不分红先买车扩大规模”。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李贤义他们几人的小团队已经发展成了附近最有名的车队,拥有一辆拖拉机和五辆货车,渐渐地也不局限于小县城跑运输,而开始还是跑深圳至泉州的的货运业务。

在那时候是很少有汽修厂的,基本上修车都要去统一的地方,每次都是排起了长队实在耽误车队进展,这也就造成了基本上每个司机师傅多少都要有点修车技术傍身不然车坏在半路就太麻烦了。

就在大家抱怨修车厂少时,李贤义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市场上这么缺乏修车厂自己为何不开一个修车厂呢?

但他并不是想在大陆开汽修厂,因为当时的大陆汽车还属于稀罕品并不多见,于是他就想到了香港,经过一番商议后就立刻前往香港当地考察市场。

很快就确定下来位置汽修厂也正式开业了,仅仅三年就已经完成了回本不说甚至利润都翻倍了,当时只有一个汽修工作人员现在也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个。

挣到了钱以后李贤义并没有满足,开始逐步想涉及其他行业,他想到将来的汽车一定会越来越多,而汽车的消耗品莫过于是玻璃了,于是就动了开玻璃厂的心思

在干汽修时李贤义发现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汽车生产玻璃的厂家,所以当碰到玻璃损坏的客户他们只能购买国外的进口玻璃,价格昂贵不说还因为路途问题要等上十几天。

于是李贤义就开始准备建厂前的资金,四处学习打听考察市场,一直到1985年李贤义被朋友邀请到深圳,当时的深圳正是兴大堆的创业者的起步摇篮,李贤义到此地后也被市场氛围深深吸引。

经过一番考察后李贤义决定把厂址选在横岗,虽然建厂时当地的主路还都是黄土路,一下雨根本泥泞的无法行走,但李贤义还是毅然决然的投资了500多万元在此地建了厂起名为“信义玻璃”

可能在李贤义建厂的时候他也不会想到,今后的日子都离不开玻璃了,从选址、装修、建立机器流水线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信义玻璃厂终于建成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三万多平的厂子内部只有不到一百名工人,人员与工厂面积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更是被当地人称为“地方大一点的小作坊”

由于钱都砸在了机器生产以及厂房建设上,导致工作环境并不理想,许多工人家住的也远就选住在厂里,一到夏天没有空调的厂房简直就像一个蒸炉再加上生产玻璃时所产生的高温让工人们苦不堪言。

万事开头难,李贤义也同工人们一起奋斗在一线时刻观察着玻璃的生产,很快就出现了使用不当导致玻璃不合规的情况,但厂里人根本就不会修改参数,李贤义只能先骑驴找马一步步的摸索维修步骤对机器进行调整。

经过上百次的调试浪费了无数玻璃原材料终于生产出了合规的汽车玻璃。

到1995年时信义汽车玻璃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原来看着宽敞的厂房在此时也显得不够用了,于是李贤义准备再建一个厂房以保证更大量的供货需求。

很快他就盯上了当地228工业区,这一块地基本上都是废墟荒无人烟,就连通行的道路看样子也像是下雨天被车辆碾压形成的。

李贤义一看这情况就决定在建厂的同时把路也修缮了,不然将来送货的车辆都没办法进来,这也就是后面的“信义路”,随着道路铺设完成三栋厂房与一栋写字楼坐立而起,信义玻璃已经成为了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品牌”。

但李贤义的目标又怎么会局限于深圳一座城市,他的目标是把信义汽车玻璃推崇到全国乃至全球,当时的香港地区外国人还是比较多的,李贤义借着在开修车厂店的时候也认识到了许多全球车商,于是他就开始为自家玻璃找销路。

“信义信义”讲究的就是诚信义气,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再加上诚信的合作,信义玻璃的名气也在国外传开,很多汽车制造商纷纷抛弃了本土昂贵的玻璃品牌选择与信义玻璃建起合作,整个欧洲市场信义玻璃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玻璃也销售到世界各地共计一百多个国家。

李贤义逐步制定的客户群体就是国外,所以他的玻璃70%以上都是销往国外的,但路途遥远再加上遭人嫉妒,很快信义玻璃就出了大事。

在2001年,美国与加拿大同时认为中国出口玻璃的“价格”有问题,说是到岸价格严重低于出厂价格,于是就开始用“金融”的套路对其增加关税,最高达到了124%的关税,其中许多国内知名企业都被包含其中,他们都还好因为大部分中心都是放在国内顶多就是损失一些销路而已。

但这可就苦了信义玻璃了,他的一大半玻璃都是销往国外的,一旦海外市场被限制那对于信义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并且两国找的理由也很可笑“到岸价格低于出厂价”身为一个靠卖玻璃获取利润的公司,若是以比出厂价还低的价格卖到市场那怎么养活厂内员工以及保证成本呢?

面对美加两国的反倾销李贤义知道这一次他必须顶上前去,若不是进行回应对方一定会抓住这点进行大肆宣传,这不光是对信义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国内其他企业来说也是致命的。

由李贤义带队再加上国内相关部门的支持一个专门反倾销的小组正式诞生。

大家开始跑到各地收集证据,李贤义则是把从公司刚建立至今的所有资料都翻了出来,挑选出能相关的材料准备进行举证,上百斤的资料一一摆放在了调查局面前,经过几天的审查后得出结论:“信义公司没有任何问题,所有产品均符合出口标准”

案件的胜诉原因也多亏了李贤义在成立公司之初就把产品质量放在了第一位。

通过此次事件海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注意到了这个中国玻璃制造商,纷纷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虽然信义玻璃已经在世界各国都有销路但一直以来都无法超越福耀玻璃这座大山。

既然在正常产品销售上无法进行超越,李贤义就觉得尝试一下别的路子,要知道除了汽车需要玻璃外还有许多地方都要用到玻璃,像用于建筑、防弹甚至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玻璃的一席之地。

自此之后李贤义与曹德旺虽然都在从事玻璃行业,但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2005年信义玻璃成功在香港上市,据创建至今公司资产已经突破了十几亿,而转型之后的李贤义也在另一个领域闪闪发光,信义光能公司于13年也成功上市,成功将销售群体从汽车包含到了新能源领域

全球玻璃产业信义一家公司就足以占到30%,现如今的信义玻璃资产已经超过了1500亿,并且不单单注重汽车玻璃,在光能、电力等方面都有涉及。

随着最新一期的收益报表公示信义玻璃从各方面都已经超越福耀玻璃

被誉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在21年富豪榜上所显示的资产才不过是李贤义的40%,这曾经专属于曹德旺的称号时至今日也该换人了。

作为福建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福耀玻璃在93年就上市了几乎占据了全球40%汽车生产商,曹老板也是钟爱做慈善,经数据统计曹德旺共捐出220多亿善款

但不论玻璃大王的称号花落谁家,这点无疑对于国内来说都是好消息,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根据目前全球第一玻璃生产商“法国圣戈班”的营业报表来看,在收益这一项就远超信义玻璃十几倍。

并且在许多领域我国还是略逊于国外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国产企业冲出世界,中国企业家同样也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身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希望在将来不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够有中国制造在外替争光,让全球各地的人听到中国制造都会竖起大拇指!

参考文献:

信义集团内部刊物|《信义报》

深圳市福建商会|《信义集团创始人、深圳市福建商会创会会长李贤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销路   上位   信义   王座   拖拉机   深圳   大王   低调   厂房   千年   姓名   国外   领域   玻璃   国内   全球   汽车   工作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