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航天零件900万,美国却仅仅几百元,差距真的那么大吗?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简说硬核

编辑|简说硬核

«——【·前言·】——»

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描述的中国航天现状,引起舆论场一片哗然。

他表示,北斗卫星上所搭载的航天CPU造价是美国马斯克公司制造价格的一万倍,并且九百万的造价已经是经过多年技术迭代升级后,成本缩减几倍的成果。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芯片成本差距如此悬殊?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的芯片,在我国的制造成本却高达九百万?

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先入为主的阴谋论来分析问题,显然是不理智的。

也许在历史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时间的代价·】——»

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成果喜报连连。

2022年10月,中国宇航员在问天实验舱内,向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这也是中国宇航员第三次在太空中,为远在万米之外的中国学生科普太空知识。

“九天揽月”已经不再是书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通过电子屏幕,中国百姓可以看到同胞的脚印已经留在了太空上。

中国航天走了六十五年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相比较航天霸主美国来说,还有至少二十年的鸿沟。

时间上的差距,直接就导致了两国航天研发技术的天壤之别。这笔时间账,还要从美苏冷战算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伊始,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两国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格局。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数十年对世界霸主地位的逐鹿争雄,这其中就有针对太空探索的航天技术竞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看到苏联成为了开启人类航天元年的国家,气得牙都要咬崩掉。

1958年年初,美国人卯足了劲把人类第二颗卫星送上太空,美苏两国对太空探索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

不仅在军事、政治、外交方面两国明争暗斗,就连火箭卫星发射上,双方谁也不服谁。今天你点燃一颗火箭,明天我就送一颗卫星上天。

技术互卷之下,仅仅在两年之后,苏联就成功将第一名人类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自然也不甘落后,苏联载人航天的第三个月,终于将自己国家的宇航员也送往太空。

这场竞争中,双方都失去了理智,美国仅登月计划投资250亿美元。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顺利登上月球,留下“全人类一大步”的传世名言。

人类首次踏上月球时,中国航天正在做什么呢?

同年12月,中国第一次尝试发射人造卫星,师出未捷。

仅在人造卫星发射工程上,中国已经落后美苏13年之久。而在载人航天技术上,中国更是迟了将近50年。

如今中国航天正在奋起直追,与美国航天技术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

即便如此,50年代际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美国航天CPU多年迭代,技术和成本经过了无数次的优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追上美国航天霸主的步伐,中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地狱模式开局·】——»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中国航天以“地狱开局”来描述也不为过。

美苏冷战,赫鲁晓夫上台后撕毁了对中援助协议,拒绝对中国提供帮助。西方资本对中国发展各种截堵,他们也在害怕中国这个东方雄狮崛起。

失去了“老大哥”的帮扶,还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中国在人才、试验设施、物质条件、技术实力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美苏两国不要命地烧钱,抢破了头发射卫星火箭进行太空比赛时,中国还像个新生的孩童,要从一只纸飞机开始制造火箭,其难度无法想象。

1950年,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欲回国助力国内航空事业发展,受到美国当局的阻挠,扣押整整五年之久。直到1955年,钱学森才顺利回国。

1958年,以钱学森、赵九章、竺可桢为首成立了代号为“581”人造卫星研究专项小组。经过小组研究发现,想要发送人造卫星,第一步要打好“地基”,那就是得把火箭先送上天。

此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还是来自苏联援建,国内的航天工程一片空白。想要跟上苏联老美,向太空发送属于中国的人造卫星困难重重。

自1960年起的八年时间,581组总共发射了20枚探空火箭,平均每年发射两枚。1965年,中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下一步就是往火箭里塞卫星了。

仅用三年时间,581组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两年将其成功送入太空。

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用一首《中国红》自豪地向全世界讲诉中国故事。中国航天从0到1,走了整整12年。

这12年的心酸血泪没有白费,中国成为美苏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没人、没钱、没技术,还要遭受美苏两国的排挤。在内忧外患的历史困局之中,中国航天靠着莹莹之火,站上了世界舞台。

«——【·用钱砸出来的通天路·】——»

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航天工程就是烧钱烧出来的。这也是中国航天的软肋,论财力根本拼不过财大气粗的美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发展要钱,人民吃饭要钱,导弹研究也要钱,能拨给航空航天的资金所剩无几。

当时的航空航天并不被人所看好,相关报告统计,中国航天经费在1992年至2013年21年间总经费是390亿元,而美国NASA仅2013年一年的投入经费为177亿美元。

1961年美国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预算占当年GDP的0.57%。可不要小看这个数据,中国2022年全国GDP121万亿元,0.57%就是6897亿元。

美国航空是真的靠烧钱烧出来的,在这样巨额的经费差距之下,中美航空会出现什么样的鸿沟呢?

首先就是技术差距,特别是在航天CPU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即便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仍然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

目前美国在CPU芯片方面的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通过高新技术提高芯片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致使中美CPU芯片差距拉大。

第二是生产设备和原料的差距,美国已经靠资金打通了一条制作高尖端芯片所需要的原料和设备供应链,而中国航空在高精尖设备生产和原料购买能力相对薄弱,导致芯片制造成本上涨。

我国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自主研发上,以弥补技术和设备上的不足。美国早已先我们一步,开始了高效率高标准的CPU芯片量产。

跳出芯片价格高昂的框架来看,我国航空事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和生态链条的瘸腿。不够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链,造就了现如今中国航天CPU芯片造价居高不下的现状。

«——【·航空商业化,要投入也要有回报·】——»

没有钱,还有代际鸿沟,这是不是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再也追不上美国了?在这一方面,或许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

美国NASA每年收到的政府经费拨款约为250亿美元左右,美国政府自然也不是傻的,每年拨这么多钱供科学家们烧着玩。

投入了钱自然也要赚钱,最好的赚钱办法就是将航空事业民营商业化,让航空科研成果走入百姓的生活。这样不仅能减少航空科研产品的浪费,也能解决资金投入过高的问题。

早在2006年开始,NASA就与马斯克名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民营航天企业形成合作。

NASA不仅会给马斯克公司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还会派遣人才顾问前往太空探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这家民营企业所要做的就是,为美国的空间站定期提供物资补给,并且为NASA所指定的领域提供技术研发,在这之中就包括航空CPU芯片的研发。

作为民营企业,自然会想方设法将自家研发的技术利润最大化。除却NASA公司所要求的绝密性技术不可向外透露,类似航天CPU的芯片就可以通过量产,商业销售的方式来赚取其中的利润。

例如将芯片打包售卖给无法自主研发芯片的国家,或者是用在自家的飞机或是火箭上来降低成本。

技术产品商业化产生利润后,NASA公司则通过向民营公司收取利润分成来回笼资金。

在实验室中花费巨额资金自主生产少量芯片,不如将航空商业化量产后平摊利润。这样既可以与普通人共享高尖技术,还能自降成本,一举多得。

«——【·中国航天事业意义重大·】——»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个芯片是非做不可吗?航空事业如此烧钱,中国人就一定要跟美国人争夺外太空吗?

答案毋庸置疑,是的。

航天事业发展对我国国防来说有重大意义。航天技术与导弹技术本就同源,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随着军用航天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组成的一体化太空战场军事系统。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战役中,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对陆、海、空战场战役行动所提供的支援和保障将越来越重要。

此外,太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夺取信息权,建立战场信息系统,保持信息优势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社会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已日益明显,以通信卫星为主干的航天通信系统作为人类获取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

«——【·仰望星空的民族才有希望·】——»

在文章的最后,希望朋友们回忆一段过去的历史。

十五世纪初,出海的船队没有导航也没有精准的方向设备。不仅如此连船员所乘坐的木船也是粗制滥造,在大海上生活和卫生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这就意味着,人类被大海禁锢,远洋就相当于出去送命。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小撮人毅然决然选择对抗大自然,穿越大海。通过大航海,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二十一世纪又何尝不是全新的航海纪元?只是这一次,人类将目光放在了遥远的太空。

中国已经错过了十五世纪的大海,就不会再错过未来的星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美国   中国   航天   苏联   人造卫星   零件   太空   芯片   差距   中国航天   航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