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飞将-中国轰炸机40年发展回顾!

从1959年我国第一架利用苏联部件组装的图-16轰炸机首飞成功至今,我国轰炸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46个春秋。在这46年中,由于我国长期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加之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在战略轰炸机方面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的空中战略轰炸任务一直由轰-6中型轰炸机担当。

如今,我军的战略思想已经由“积极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变。面对国外势力可能会动用包括航母编队在内的武装力量干涉我国的统一大业,面对周边国家不断蚕食我国领海资源的局面,我国必须拥有对潜在敌国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空中力量和威慑手段,而战略轰炸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工具。笔者在此回溯我国轰炸机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希望以史鉴今,能从历史的回顾中总结出对如何发展我国新型战略轰炸机有意义的观点或启示。

图-4—来自北方的“公牛"

解放初期,我国尚没有独立研制轰炸机的能力,只能引进苏联的轰炸机。图-4“公牛”便是最早进入我国的苏制战略轰炸机,它在我国航空史和空军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在这里,笔者仅举几例1956年,图-4轰炸机参加四川平叛行动,1959年该机又参加了西藏平叛行动,成为至今我国惟一参加过实战的大型轰炸机。此后,图-4轰炸机还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作为空中照明机和夜间截击机,取得了击落台湾P-2V侦察机的战果。由于图-4内部空间较大,航空科研人员又将其改装为我国第一架无人机载机和预警机。

虽然采用喷气动力的轰-6开始服役后,图-4逐渐退出了空军主战装备行列,但它的服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空军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我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础。该机的很多科研成果,如挂载和释放无人机技术、空中预警技术等都在后来其他机型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图-4堪称我国轰炸机家族中当之无愧的“一代元老”。

轰-5—默默无闻的“小猎犬”

提起轰-5,关注它的人可谓寥寥无几。轰-5的仿制原型为苏联伊尔-28“小猎犬”轰炸机,我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从1963年1月开始仿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至1984年停产。

作为一种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轰-5“出头露脸”的机会要比“歼”字头的战机少得多。不过作为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喷气式轰炸机,该机无论是对于我国的空海军,还是我国的航空工业,其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我国空海军来讲,轰-5除了担负前线对海、对地突防轰炸任务外,其各种改型机在部队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如:轰教-5教练机是我国第一种轰炸教练机,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轰-5和轰-6系列轰炸机飞行员的培训任务;轰侦-5和轰电-5则是我国在轰炸机改为侦察用特种飞机方面的早期尝试和探索。而对于我国航空工业来讲,轰-5的仿制和生产为我国后来在苏联撤走专家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并成功研制出轰-6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很多参与研制轰-5的技术骨干后来在轰-6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轰-5已经基本上退出现役,安家在祖国各地的航空、海军博物馆。当你漫步在青岛海军博物馆时,驻足于轰-5身旁,轻抚其斑驳机身,或许还能够感受到这位我国喷气式轰炸机“开国功臣”的几许沧桑。

在强-5和FBC-1服役之前,我军海航部队的主要对海打击力量就是轰-5机群。

轰-6—守卫国门三十年

轰-6,作为我国至今能够生产的空重最大的轰炸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历次演习的影片中,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3架轰-6组成楔形编队,对海上和地面目标实施类似于B-52的“地毯式轰炸”。而实际上,在平时更多的日子里,轰-6作为我国惟一能够实施战略核打击的空中平台,一直都在高举核利剑,巡弋在祖国的蓝天上,保卫着共和国的国门。

轰-6的仿制原型为苏联图-16轰炸机,该机的引进最初起源于1955年11月中苏签订的“中苏经济合作协定”。当时我国引进图-16轰炸机一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轰炸机制造厂,解决依赖进口的问题;二是为满足国土防御和解放台湾的要求。图-16的引进过程相当顺利,没有遇到较大的困难。轰-6的仿制任务最初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牵头,5家航空企业合作研制。后由于哈飞厂研制、生产能力有限,遂将该机的仿制任务于1961年11月20日交给西安飞机制造厂。但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西飞厂全体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于1966年10月29日完成了静力试验机的装配任务。轰-6第一架原型机于1968年12月24日首飞,并于1969年2月开始装备部队。经部队飞行试验和使用证明,仿制的轰-6完全达到了苏联图-16的整体性能。

在高大的厂房中进行总装的轰-6空中加油机。

轰-6装备部队后,由于当时我国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不是技术不成熟,就是研制成功尚需时日,因此轰-6担负起战略核打击任务,成为我国第一种核反击力量。这在当时不仅延伸了我国的核打击范围,大大增强了核威慑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当然,把轰-6这种中程轰炸机作为战略轰炸机,也是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落后的无奈选择。由于该机速度慢(796千米/小时)、航程短(航程5760千米,作战半径2600千米),尤其是机载设备不完善、突防能力弱,因此该机仿制原型图-16在苏联服役十年之后便逐步退出现役,余下的则改装成加油机、电子干扰/侦察机和海上巡逻机。而我国航空工业的科研人员从轰-6成功首飞之日起,也开始了该机各种各样改进改型设计。

如今,轰-6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十余个型号的大家族,包括:核弹运载机、04号空中试车台、改装民用涡扇发动机的轰-6I、空舰导弹机轰-6D,以及近年来研制成功的轰-6空中加油机、新一代空射武器载机等等。其中,轰-6 04号机空中试车台为我国多种军用发动机的研制和定型发挥了重大作用;轰-6D作为我军第一代空舰导弹机,使我海航部队首次拥有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轰-6加油机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与歼-8D空中受油机一同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更标志着我军空中力量从此结束了不能进行远程作战的历史。据称,随着新一代轰-6改进型的研制成功,我军即将拥有对第二岛链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轰-6的服役不仅锻炼了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探索和完善了对地对海攻击战术,也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服役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众所周知,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周期很长,在其出现之前轰-6必将继续发挥“卫国飞将”的重要作用。如今,轰-6这位“廉颇老将”虎威犹在,其各种改型仍在不断研制发展之中。随着新一代轰-6的出现,必将有效震慑我国周边觊觎我领海资源已久的某些国家,以及企图干涉我国统一大业的某些大国。

轰-8—难圆的战略轰炸机之梦

轰-6服役后不久,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苏联对我国的威胁已经超过西方国家,成为我国的头号敌人。那时,整个中国都弥漫着战争就要爆发的紧张气息,中央甚至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的国家军事战略。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我国空军急切需要加强空中核打击能力。

轰-8当初确定的两种方案,上图为6台JT-3D-3B涡扇发动机的备选方案,下图为4台910甲涡扇发动机的正式方案

1973年3月23日,空军正式提出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指标要求,编号轰-8,并向航空研究院603所下达了设计任务。为了降低研制凤险,设计人员在轰-8的设计中采用了放大的轰-6机身,后掠式中单翼,圆截面蜂腰形机身的正常气动

布局。该机机长48.50米,翼展46.47米,正常起飞重量达155吨,最初计划采用6台“斯贝”Mk512涡扇发动机,后改用4台910甲涡扇发动机,备用方案为JT-3D-3B涡扇发动机。该机乘员6人,布局与轰-6相同:前密封舱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和雷达领航员;后密封舱有通讯员和射击投弹员。该机机身中段有一个8.6×1.8×2.72立方米的炸弹舱,正常载弹量7吨,最大载弹量18吨,可携带3枚仿苏制AS-5“鲑鱼”空地导弹和100~9000千克的各种级别炸弹,载弹7吨时航程为11000千米。

当时三机部从上到下都有人对轰-8项目持怀疑、消极的态度,最后轰-8项目同另一个大型机项目——运-10一样没能躲过下马的厄运。其实从当时各方面的装备条件看,轰-8方案基本上是可行的。我国完全可以借轰-8项目这个契机,一方面锻炼航空工业的设计队伍,另一方面加速提高国防工业在材料、电子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水平。尽管该项目的研制周期会很长,但新技术的出现非但不会将其淘汰,反而会促进它的发展、赋予它新的生命。轰-8下马造成的被动局面波及范围很广,当我们为其下马扼腕叹息之时,也在慢慢品尝着随之而来的苦果:新的机载设备研制成功却无与之匹配的飞机,新型导弹研制成功却没有可供发射的平台。而更主要的是我国战略威慑力量的缺失,令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不断叫嚣,一再试探和挑战我国战略承受底线。

展望-呼唤中华之翼

回顾我国从轰-5到轰-8的发展历程,有过激动、有过自豪,也有过太多的无奈和叹息。目前,我国在轰炸机研制上已经走过了一条仿制一改进改型的道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储备,使我国科技实力飞速发展。笔者认为,以我国航空工业现有的科研能力,完全可以研制出全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但我国还缺少使用战略轰炸机的经验,尤其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战法训练、协同配合和后勤保障维护等等。因此,笔者以为我国急需一种过渡性质的战略轰炸机,其起飞重量应在百吨左右,作战半径不小于4000千米,从而满足未来10~15年内的作战需要,性能上则应相当于俄罗斯的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支柱之一,是一个大国不可缺少的强大后盾。对于我国来讲,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增大摩擦。不论是面对目前紧迫的台海问题,还是将来更大的威胁,我国都应尽早开始规划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以做未雨绸缪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轰炸机   苏联   加油机   作战   千米   新一代   我军   空军   中国   发动机   航空工业   部队   装备   能力   战略   我国   卫国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