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革命往事|兵分三路攻克黄牛山

——汀洋村白鹤寺【攻打黄牛山作战指挥部旧址】


编写配图:许垚


诏安县白洋乡的汀洋畲族村有座白鹤寺,始建于清代,又唤作白虎庵,地处闽粤交界,坐落于景色秀丽的八仙山山腰依灵岩面。

白洋乡白鹤寺 许少球提供

据考,原寺庙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革命战争年代于大火中坍塌无存,1991年起得以重建。1934年广东潮澄澳(饶)红三大队和饶和埔诏游击队联合攻打黄牛山,在此设指挥部。

黄牛山位于白洋乡旧宙村东北面,扼据闽粤交界要塞,地势险峻,在战事上易守难攻。反动会道门“白扇会”的头子沈之光便借助黄牛山的有利地形,以此为巢穴,武装会众50多人,装备步枪和大刀,是一支以封建迷信为幌子的团匪。

黄牛山 源于《诏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长期以来,黄牛山团匪勾结国民党官兵逼迫邻近村民加入“白扇会”,威胁煽动群众对抗革命武装,反对农会组织,还经常派出匪徒洗劫周围乡村,百姓苦不堪言。黄牛山下原有10多户农家的酒湖村,在“白扇会”的洗劫下最终散村。

1934年4月16日,为牵制敌人兵力,以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潮澄澳(饶)红三大队一、三支队和特务大队200余人,在贝必锡、朱增强、李金盛的率领下奉命挺进闽南。

1934年潮澄澳红军挺进闽南时,部队使用过的抬枪、炮弹、铜军号和部分袖章。

同月18日,李金盛率部到西潭、汀洋附近一带活动,在深湖顶馆小寨与饶和埔诏县委领导人余登仁接上关系。根据黄牛山周边山村群众的迫切要求,决定联合武装,铲除“白扇会”这一祸害。

4月22日,潮澄澳(饶)红三大队配合余登仁、张崇带领的饶和埔诏游击队和赤卫队共400多人,对盘踞在饶诏边境黄牛山的反动会道门“白扇会”发起强攻。

“白扇会”头子沈之光依靠三面背山,山势险峻的有利地形,率众匪死守顽抗,激战竟日仍然无法攻克。之后部队在余登仁、张崇等人的带领下撤驻汀洋村附近的八仙山白鹤寺,重新研究作战计划,并监视沈之光匪徒的活动。

白鹤寺旧貌 源于《诏安革命史影册》

当天,余登仁、李金盛、张崇等在弄清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考虑到黄牛山匪徒巢穴的东关存在戒备森严、工事坚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现实问题,决定放弃正面进攻东关。

双方经过周密分析部署后,最终制定出从山势险峻、岗哨疏松的西、南、北三面发起分兵合围、出奇制胜的战斗方案。

战斗场景画 源于网络(侵删)

下半夜(23日凌晨),在统一指挥下,部队趁黑发动三路突袭。李金盛率领的红三大队在原酒湖村民钟碱香母子的带领下,翻过酒湖山,进攻北关;余登仁带领游击队,绕过饶平的赤坑,进攻西关;张崇带领饶和埔诏游击队,越过旧宙,进攻南关。

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中,睡梦中惊醒的匪徒四散逃窜,慌乱不堪,战斗很快便得以结束。黄牛山此战共缴获步枪20多支、大刀20多把,当场击毙匪徒6人,匪首沈之光企图跳崖逃命,被战士们用石头击毙于崖下,其余会众弃械投降,后经教育后遣散。

1934年4月29日及5月6日,《江声报》报道红三大队与饶和埔诏武装攻打黄牛山消息及国民党派兵“会剿”情况。

黄牛山距诏安县城仅30余里,受惊不轻的国民党诏安县长王沣急电闽西保安分处派兵驰援,曰“窜闽边土共有顺流迫诏安县城趋势”。驻漳浦第五保安司令部沈东海特务营二连、马鸿兴的保安第三团第二营气势汹汹地开至诏饶边及二都霞葛处“肃清匪部”。

饶和埔诏游击队与潮澄澳红军避其锋芒,联手转战于八仙山周边村庄,在稳固以八仙山为主体的诏饶边游击区的同时,把武装割据向东延伸至长埔、月港、进水、六洞一带乡村,另分兵于诏安西北山区适时袭扰,结合当地赤卫队与敌周旋。行踪不定、忽分忽合的闽粤边革命武装,让疲命追赶的敌军处处扑空,狼狈不堪。

1934年7月,余登仁、张崇带领潮澄澳红三大队共300多人攻打南陂新圩(今霞葛楼),图为《福建民报》的报道。

黄牛山战斗的胜利,为黄牛山周边群众铲除了一大祸害,使诏饶边游击区得以发展,同时更打通了闽粤边游击走廊,为日后在浮凤苏区受挫的广东潮澄饶县委向诏境转移创造了条件,也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开辟乌山革命根据地打下了根基。


资料参考:《诏安人民革命史大事记》《诏安党史资料通讯》《福建中央苏区纵横诏安卷》《诏安苏区概述》及白鹤寺住持释道荣法师口述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诏安   诏安县   黄牛   会道门   指挥部   游击区   赤卫队   会众   苏区   匪徒   白鹤   险峻   游击队   红军   大队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