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蔺相如1死1逃

《将相和》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蔺相如巷走回车以大局为重、宽容礼让,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成千古美谈。

在这一文一武两位名将的努力下,赵国国力不断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中最难以忽视的一支力量。但本应一统七雄的赵国却很快由盛转衰,蔺相如廉颇更是一死一逃,这两位未被大众熟知的结局还要从与秦国长平之战说起。

战前:秦赵之争

在战国时代后期,赵国和秦国的实力远超其他中原五国。赵国因名君赵惠文王努力,汇聚了一群才俊名将,除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外还有毛遂、李牧、赵胜、庞媛等等。而秦国则是自商鞅变法之后,大行法家之道一改积贫积弱,迅速强盛了国力。

此时秦国已经剑指横扫六合,准备实现自己统一中原之霸业,而与其实力几乎相当的赵国自然是眼中钉、肉中刺。但直接与赵国决战绝非上策,于是秦国计划远交近攻,先攻打较为弱小的魏、韩二国,再慢慢以八面之势攻打赵国。

赵国自然不必多说,在国力衰弱时被秦国百般羞辱,又是被秦王下令奏乐击缶,又是被要求赠礼传国之宝和氏璧,好在蔺相如足智多谋多次化解险情,为大王挽回颜面。当时的君主赵惠文王早就是怒火中烧,只等一个师出有名开展自己的复仇了。

两国决战似乎比秦国预想的要早一些,但更出人意料的还是此战的结果,以及蔺相如、廉颇的结局。青史留名的长平之战一触即发。

长平之战,赵国之殇

作为秦国称王称霸最大障碍的赵国,却是其他小国对抗秦国最有力的武器。韩国兵衰马弱,难以对抗强大秦国的不断进攻,眼看主城的城门即将被秦国攻破,君主急中生智,将自己的关键城池“赠予”了赵国。

此举激怒了秦国,决定不再将与赵国的决战一拖再拖,令名将白起即刻率兵攻打赵国。纵然当时赵国国力并不弱,拥兵数十万并且广聚天下名将贤臣,但是对于白起的名号,当时的君主赵孝成王还是怠慢不得,派出大将廉颇对敌

在战场上廉颇经验老道、勇猛过人,白起也对他束手无策,双方就这么僵持不下。

但廉颇坚守不出的战术却引起了赵孝成王的不满,他认为既然廉大将军能拒白起,就能出兵反击把敌人赶回秦国老家,甚至能杀到秦国城池之下以报国仇家恨。

内应也将赵王的心态回禀给了秦军,趁此机会,白起令人在赵军中散谣:白起将军不怕廉颇,但若让赵奢之子赵括,可能就要兵败撤退了。

贤明一生的赵惠文王终究没有把自己的英名传给子嗣,赵孝成王在这最重要的一战犯了大错,他不顾廉颇、蔺相如的阻拦,让赵括代替廉颇成为大将军,对决白起。

著名的成语“纸上谈兵”便是发生于此,赵括不顾实际战场形势、自大狂妄,率45万大军倾城而出主动攻击白起,而白起见敌军中计,而且大将还不是那个难啃的廉颇,佯装不敌引赵括追击,最后一举击溃, 45万赵国大军惨遭活埋……

战后:名将难安归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国之根基动摇,一下从秦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退居羸弱小国。秦王企图趁此机会直接灭亡赵国,但几次出兵都因为赵国大将廉颇、李牧的坚守无功而返。

虽然廉颇还活跃在战场,但蔺相如却难以重振。蔺相如当时已是年迈,多年征战治国已是心力皆疲,这一次赵国大败于秦,他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没有劝住君主赵孝成王留用廉颇,让赵括成帅,最终铸成大错。

不断自责、心病缠身的蔺相如最终郁郁而终,一代名士多次以自的智慧和激昂保全赵国,但却最终死于自己对赵国的责任感,也是从此开始,赵国正式走上了衰败之路。

赵孝成王在战败长平之战后,及时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启用廉颇,这才避免了亡国的命运。如果说赵孝成王起码传承了一半赵惠文王的贤明,那他的接班人赵悼襄王则是一丁点都没得到赵国国君圣明的血脉。

赵悼襄王接管赵国事务之后,他认为廉颇如此执掌赵国兵权,假以时日必会拥兵而反,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避免这种事的发生,他召回在外攻取城池的廉颇,以其垂垂老矣为由,让他交出兵权。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当时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廉颇和李牧可以说是赵国的最后一道铁壁,没有骁勇善战的此二人,赵国恐怕早已被秦国的马蹄踏平了,廉颇为了挽回赵悼襄王的信任,又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到重用。

廉颇耿直之人,认为君主此种做法对自己是一种羞辱,便连夜逃往了魏国,希望能为魏王效力,然而当时魏王对廉颇也是又喜又怕,十分不信任他,最终也只让他居于一隅,没有委以重任。

此间,赵国多次被秦国攻打,兵临城下之际赵悼襄王才想起廉颇这位得力大将来,派出使者去魏国接廉颇回来救急。廉颇到底是忠心于赵,答应了使者回赵国临危受命。

但当时赵悼襄王的心腹郭开怕廉颇回国后威胁自己的仕途,便买通了使者,让他回禀赵王说:廉颇已经垂垂老矣了,难以再上阵打仗,赵悼襄王相信了如此说法,便又没有启用廉颇,反倒是楚王听闻此事,连夜把廉颇接到楚国带兵打仗。

廉颇多次表明忠心,但在晚年再也遇不到赵惠文王、蔺相如这样的明君、好友,最终在楚国任将期间也没能建功立业,最后在楚国国都寿春郁郁而亡。一代名将还因如此背负了逃兵的骂名。

廉颇在魂归天际之前,仍说:“我思用赵人。”表达自己的怀乡和忠心。蔺相如和廉颇两位千古风流人物,皆因侍主不明而难以得到善终,令人咋舌。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魏国   战后   秦国   秦王   楚国   负荆请罪   城池   国力   君主   忠心   名将   世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