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里:从旧租界“毒贩弄堂”,到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会

1949年12月上旬,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成立,这可以说是居民委员会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保甲制度的逐步废除,如何建立起一种新的城市基层组织模式,把散居在地区、里弄中的广大无组织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这确实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探索首先在黄浦区宝兴里开始了。

今日宝兴里

宝兴里在租界时期便是上海有名的“贩毒弄堂”,由于毗邻当时全市最大的摊贩市场,五方杂处,良莠难分,“小偷日日存,大偷三六九”;这里又被称为“低头弄堂”,走进弄堂,得先看脚下,不然会踩上一脚污泥或粪汁。为了改变这样脏乱的状况,在黄浦区接管会第五办事处、黄浦公安分局的指导帮助下,居民们组织起来,召开全体居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居民福利会。

1950年2月27日《文汇报》,报道了宝兴里的里弄组织

居民福利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便是组织全弄大扫除,家家户户各自把住宅前后打扫干净,填平路面水潭,疏通弄内终年淤塞的阴沟,宝兴里第一次现出了干净的面貌。福利会组织里弄居民开展夜间轮流值班,弄内没有再发生过偷窃事件,流氓、扒手和毒贩也不敢再在弄内徘徊逗留;还办了黑板报、读报小组,组织妇女和失学儿童举办识字班。居民之间发生纠纷,大家不再是你来我往争吵不休,而是找小组长开小组会,心平气和地评理劝导,使得纠纷得到合理调解。

宝兴里居委会办公地复原场景

成立了福利会以后,宝兴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参与里弄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居住条件较为宽敞的居民,主动让出客堂间给大家作为活动场所;有的商号老板主动出资为里弄修建小便池、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对于推销公债、校正户籍等工作,居民们也是踊跃参与,其他地方需要7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这里只用了3天时间,真正体现了“自己事情自己管”的精神。

第一个居民委员会

上海解放后,在里弄中出现了各类基层自治组织,其中居民福利会起步较早,但要论影响最大还得数冬防服务队了,全市共有个2020支,占全市里弄总人口的67%,它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居民冬季开展防特、防匪、防盗、防火、清洁等活动。

旧时的普陀区梅芳里

为此,在1951年4月召开的上海市街道里弄代表会议上,市政府决定以冬防服务队为基础,充实其内容,改组为街道里弄居民委员会,试点选在了普陀区梅芳里。

这里位于国棉一厂斜对面,70%的居民是工人,政治觉悟高;也是考虑到这里有比较健全的群众组织,有一批热心里弄工作的骨干。经过推选,成立了由15名委员组成的居民委员会,下设总务、福利、安全、卫生、文娱5个组。6月8日,经普陀区区政府批准,上海第一家居民委员会在梅芳里正式挂牌。

居委会的成立在上海是一个创举,到1952年底,上海已经成立了3891个居委会,约占全市人口的85%,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覆盖到社会基层的组织网络,奠定了今天上海城市管理的基础。

让里弄妇女走出家庭小天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受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在城市中也开始兴办人民公社,把分散在家庭中的里弄妇女组织起来,走出家庭小天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在静安区张家宅,在区委工作组的动员下,里弄妇女们在短短几天中就腾出房子,组织起里弄生产组,因陋就简、机动灵活地搞起了加工生产,或是接受工厂企业的来料进行装配包装,如糊纸盒、缝羊毛衫、绕线圈、装配避雷器和玩具等,或是生产刺绣、编结等手工艺品。

为了让妇女们更好地开展生产,里弄里办起了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解决了妇女家务劳动中费时最多的做饭和带孩子两件大事;还组织居民之间的互教互学、包教包学,1500多名一字不识的居民全部摘掉文盲的帽子。

《现代阅读》杂志推荐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编者: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编:黄金平 张励

本文作者:张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宝兴   弄堂   上海   黄浦区   租界   毒贩   里弄   居委会   居民委员会   中国   福利   妇女   居民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