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亲手缔造的红色阵营,坚如铁桶,为何后来“逆子”频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馆长微鉴

编辑:馆长微鉴

苏联以及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在二十世纪的人类社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到苏联和斯大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个由斯大林一手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阵营,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红色阵营

然而,红色阵营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团结,在后来的发展中,红色阵营出现了许多“逆子”,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那么,斯大林亲手缔造的红色阵营为什么会出现“逆子”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扩张领土,为红色阵营打下坚实基础

斯大林建立的红色阵营,是以东欧国家为主体的。

现在的许多东欧国家,在沙俄最鼎盛的时期,都曾经是沙俄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初期,列宁等人的出现,使得沙俄内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斯大林等人带领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建立起一个新的强大的政权:苏联。

然而因为内部的消耗,导致以前臣服于沙俄的国家或者地区,在之后的发展中纷纷选择了建立独立的国家,不再属于沙俄或者苏联。

发生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都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这些新兴国家的建立,全部符合国际条约,基本不可能通过武力征服收回。

然而就在不久后,德国率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的举动,让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看到了壮大国家实力的机会。德国为了减轻压力,主动找到苏联,签署了和平的协定。

对于斯大林来说,这个协定是利大于弊的,如果苏联不参战,那么苏联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签署和平协定之后,德国发起了对波兰的攻击,然后在德国的默许下,苏联出兵占领了波兰二分之一的领土。

苏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和平协定中明确指出,对于苏联在东欧地区的领土扩张,德国一律不会干涉。

就这样,苏联在二战期间频繁扩展领土,除了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家的一部分领土,在二战时期并入苏联。

据统计,苏联在二战时期扩张的领土总面积大约为七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东欧地区扩张的领土大约为五十万平方公里。

从总面积来看,苏联在东欧地区扩张的领土,大约等于一个法国。

苏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斯大林很清楚德国和苏联签订和平协议,真正的目的不是互不侵犯,而是在等待时机。

等到德国在西欧地区站稳脚跟后,他们就一定会向苏联发起进攻。

事实也是这样的,德国后来真的向苏联发起进攻,并且在战役的前期,以闪电战的战术,多次击败苏联。

好在斯大林早有准备,通过领土扩张,苏联得到了一些缓冲的时间,德国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之后遭遇惨败。

二战结束,斯大林加强红色阵营的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建立的红色阵营已经彻底形成,成为一个非常稳固的团体。

红色阵营有如此高的凝聚力,和英美等国家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家和苏联是伙伴关系,属于同一阵营,但是战争结束后,它们和苏联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

对英美等国家来说,它们是不希望看到苏联越来越强大的,毕竟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尖锐的矛盾。

然而那个时候的苏联,已经是和美国有同等地位的超级大国,即便英美等国家再不情愿,也必须给苏联一些面子。

斯大林想要通过政治的方式,让整个红色阵营像铁桶一样坚固,并且不断扩大红色阵营的范围,从而对抗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

因此在战后会议上,斯大林提出英美等国家不得干涉苏联在东欧的行动,英美等国家因为苏联在二战时期的贡献,便同意了这个要求。

此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东欧地区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东欧地区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成了苏联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美等国家也加强了对苏联的制裁,为了应对这种制裁,斯大林决定采取一些军事上的措施。

不久后,在斯大林的主导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加入了这个组织,或者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国。

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军事制度,此时的红色阵营基本达成了一致,苏联也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整体实力都壮大了不少。

在整个冷战期间,斯大林建立的红色阵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后来的发展中,红色阵营却频繁出现问题,甚至有一部分的地区多次要求独立。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地区或者群体,都是红色阵营中的“逆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理论上来说,红色阵营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毕竟整个阵营已经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斯大林确实是一个很出色的领袖,但是他并不是完美的,他的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红色阵营出现“逆子”。

集体生产,红色阵营出现矛盾

建立初期的苏联,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苏联在当时并不算弱小,可是比起那些发达的国家,就显得逊色很多。

和大多数发展落后的国家一样,苏联在建立初期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国家的重心是农业。

当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之后,他立刻开始解决这个致命的问题,如果不快速解决,那么苏联的结局将会非常悲惨。

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斯大林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集体制的生产方式,极大地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斯大林实施的措施确实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增强了苏联的整体实力。

然而这些措施也让苏联的人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尤其是千千万万的农民,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土地,生活也比较艰苦。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建设苏联有很高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情就被消磨殆尽,一些人开始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对于斯大林来说,建设国家是最重要的,一些民众不满意他的政策是正常情况,并不值得大动干戈。

可是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随后爆发了恶性事件。

斯大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了这场风波,苏联在他的带领下,实力越来越强大。

然而斯大林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集体制的生产方式依然没有改变,这是苏联日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斯大林去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很快发现苏联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苏联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大,可是经济发展一直不怎么好。

为了改变这一问题,赫鲁晓夫在任期内实行了多次改革,因为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赫鲁晓夫甚至被戏称为玉米总统。

遗憾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解决苏联的经济问题,集体生产的隐患,在赫鲁晓夫时期逐个爆发,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领导人一直再想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并采取了多种措施。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斯大林那样的能力,事实证明,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没有很好地完成斯大林托付给他们的事情。

集体生产方式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红色阵营频繁出现“逆子”,和斯大林早期推动红色阵营的政策以及对待其他地区的苏维埃政权有不小的关系。

多重隐患,法国共产党损失惨重

红色阵营成立初期,东欧地区的一些国家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并没有成为国家的执政党。

如果不能成立社会主义国家,红色阵营的扩展也就无从谈起。

为了尽快扩大红色阵营的范围,那些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欧国家的布尔什维克党,在斯大林的支持下,陆续成为国家的执政党。

通过这样的方式,红色阵营迅速扩大,几乎遍布整个东欧地区。

然而这样做是有很大的弊端的,这些国家的布尔什维克党,他们根本没有斗争的经验,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执政党。

换句话说,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稳固的政治基础,斯大林在世的时候尚能维持,斯大林去世后,国家的发展就失去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后续的多次改革,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问题,反而让苏联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日益衰退的经济。

没有了强大经济的支持,红色阵营也开始变得不稳固起来,那些没有政治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也陆续暴露出问题。

除此之外,法国共产党的结局,对红色阵营也有一定的影响。

冷战时期,法国等国家也有共产党,其中法国的共产党的实力是最强的,甚至一度成为法国的最大的政党。

英美等国家自然是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法国的其他政党对法国共产党发起了进攻,

如果红色阵营在此时对法国共产党施以援手,那么法国很有可能成为西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入红色阵营也不是不可能。

遗憾的是,法国共产党距离东欧太远,难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即便法国加入了红色阵营,周围的国家也不会允许法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最后法国共产党在其他政党的打压下被驱逐出境,虽然后来重新回到法国,但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

法国共产党的遭遇,让红色阵营的成员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斯大林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

逐渐地,红色阵营中一些本就意志不坚定的成员开始另谋出路,甚至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提出独立的要求。

1991年,苏联因为数次不正确的改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得人心向背,“逆子”频出,最终不得已宣布解体。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斯大林   沙俄   赫鲁晓夫   阵营   东欧   苏联   红色   逆子   铁桶   法国   德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