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晚年坦言:失去江山恨不得别人,得怪这两个人

蒋介石是一个很爱写日记的人,其一生写了53年的日记,记录下来的文字数量多达一千多万,而且还都是毛笔字,在日记中,蒋介石经常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下来,也会在日记中总结自己的过错,比如年轻时出入风月场所“奖励”自己,发现身体很爽但心里很难受,就经常在日记中检讨一下。

蒋介石

而对于丢掉大陆这件事,蒋介石也同样会在日记中好好反省,早在败逃后的第二年,蒋介石就在日记中列出了几大败因,败因包括被外国人忽悠,砸了经济,军事上也非常失败,在总结军事失败时,蒋介石又气又恼,多次赌气的评价国民党军将领说:

每一次撤退,高级将领总是先部下而退,置部下的生死存亡于不顾。在还没有和敌人接触的时候,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腹案,就是怎样脱离战场,从哪一条路逃到哪一个偏僻安全的地点,苟全性命。

蒋介石发表演讲

而在总结这些败因时,蒋介石还特意提到了两个人,在蒋介石看来,自己丢掉大陆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两个人,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蒋介石还直截了当的写道:“失去江山恨不得别人,罪魁祸首就是此二人”。

那么,蒋介石口中的这两个人究竟是谁?他们又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会让蒋介石如此记恨呢?

正在写日记的蒋介石

首先第一位是李宗仁,众所周知,国民党军之中派系林立,除了蒋介石的中央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山西军、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东北军以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都是足以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的存在,而这里面,最让蒋介石忌惮的就是桂系。

李宗仁与白崇禧

1948年年底,我军在军事上已成破竹之势,几次战役的大获全胜让国民党军顿时失去了斗志,此时以白崇禧、程潜、张轸为首的众多国民党高官开始将矛头指向蒋介石,认为是蒋介石指挥不当,才导致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等很多善于打仗的将领没能发挥军事能力,才导致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蒋介石本人应该为此负责。

事情走到这一步,蒋介石也只好顺应众人的共同意愿,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一职,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权力,因此,在准备走下权利宝座之前,蒋介石就派亲信去见李宗仁,打探李宗仁及其桂系的态度。

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而在得知李宗仁也有意让自己放弃权力之时,蒋介石一边发表公告,表示“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缅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一边又将各大银行的资金调往广州,避免让李宗仁使用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甚至还对各绥靖公署领导人进行了新的任命等。

正因如此,李宗仁上任后发现,所谓的“总统”已成虚职,蒋介石虽已退居奉化,但仍在幕后操控着党政军大权,而得知此事之后,李宗仁怒火中烧,等到南京解放后,李宗仁便举家飞去了美国,从此跟蒋介石再无交集。

李宗仁与蒋介石

实际上,蒋介石与李宗仁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针锋相对,曾几何时,蒋介石与李宗仁也是一对换帖兄弟,两人初识于1926年春,当时李宗仁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身份,前往广州拜见已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对于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李宗仁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见到蒋介石的第一眼,李宗仁就有种不太满意的感觉,后来李宗仁对白崇禧说道:“蒋先生劲气内敛。古人有句话,叫做‘共患难易,同安乐难’,像蒋先生这样的人恐怕共患难也不易!”

李宗仁与蒋介石合影

只不过,不管李宗仁有何看法,蒋介石对李宗仁却很热情,因为当时北伐在即,蒋介石急需拉拢李宗仁的势力为己所用,所以见面后不久,蒋介石就主动拨给了第七军1000支步枪、4挺重机枪和20万元的军费,这让李宗仁和白崇禧对蒋介石顿时有了好感。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层关系,后来蒋介石还学江湖上的那一套,在妻子陈洁如的见证下,与李宗仁结为“换帖”的异姓兄弟,有了这层关系,李宗仁与蒋介石度过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只不过随着蒋介石逐渐势大,向来多疑的蒋介石对李宗仁也有了猜忌。

桂系将领

1930年,李宗仁为求自保,联合阎锡山、冯玉祥等发起反蒋运动,中原大战就此爆发,此战之后,李宗仁和蒋介石也就此走向对立面,即使后来抗战爆发,李宗仁和蒋介石再度联手,但看到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以及随枣、枣宜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名声大噪之后,蒋介石还是心有忌惮。

1943年,蒋介石明面上升任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实际上是剥夺了李宗仁手中的军权,只给了李宗仁一个虚职,这让李宗仁非常不满,此后,李宗仁“投桃报李”,在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之际,宣布参加竞选,让蒋介石一时陷入困境。

李宗仁

当时国民党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以李宗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军将领纷纷要求蒋介石为此负责,与此同时,国统区还掀起了一连串的抗议运动,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忙的焦头烂额,其在军事以及经济上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眼见大势已去,蒋介石只好宣布下野,让期盼已久的桂系掌权,但蒋介石并不想就这样放弃权力,期间,蒋介石甚至有考虑过要从肉体上消灭李宗仁,此时蒋介石与李宗仁的明争暗斗达到了白热化阶段,这也是蒋介石如此痛恨李宗仁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视察部队

从大陆败逃以后,蒋介石经常会在日记中提到李宗仁这位“兄弟”,在他看来,如果不是李宗仁带头迫使其放下职权,自己也至于会落到最后这般下场,因此,在评价李宗仁时,蒋介石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德邻专以民主自由名词,为其讨好、投降中共之准备,是亦其毁灭政府基础唯一之方针。此乃必然之事,而余愚拙,未先计及耳!

晚年写日记的蒋介石

而第二位被蒋介石记恨的人,则是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国人都知道,蒋介石的背后一直有美国人的身影,所以抗战结束后,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马歇尔受命赶到中国,负责调停两党之间的冲突。

来华之前,马歇尔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为了将美国在华利益最大化,马歇尔需要设法制止我国进一步内战,保证让我国处于蒋介石的领导之下,而要做到这一点,蒋介石就需要做出一些让步,因此,马歇尔来华之后,火速组成了三人小组,调处停战问题。

马歇尔

而在这之后,马歇尔又八上庐山,就停战问题与蒋介石周旋,为了迫使蒋介石做出让步,马歇尔甚至还以停止向国民党军继续拨发军事援助相威胁,目的就是要让蒋介石在政治解决取得成就之后,继续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

但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因此,蒋介石一直坚信自己将会主导战后的中国局势,无需做任何调处,在蒋介石看来,马歇尔的调处是不受欢迎的,只会束缚他原本计划。

只不过,为了给背后的“金主”一个面子,蒋介石又不能不听从马歇尔的建议,所以,蒋介石一面指示手下只与马歇尔虚与委蛇,不要做出真正的让步,一面又在暗地里准备以武力清除异己。

1946年6月,蒋介石主动挑起战争,这意味着马歇尔的调停失败,蒋介石的两面做派让马歇尔极为恼怒,回到美国后,马歇尔开始向美国政府建议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再加上蒋介石对我军的实力判断错误,致使国民党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晚年的蒋介石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非常愤恨,在蒋介石看来,如果不是马歇尔处处跟自己唱反调,在国内指手画脚的,国民党军不至于错过最佳的时机,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蒋介石还将马歇尔写成“马下儿”,痛斥其“昏昧无知”。

只是蒋介石始终不愿意承认,其丢失大陆的败因从来都不是因为李宗仁或者马歇尔,不正视底层百姓的利益,不心系万千国人,蒋介石天然就与民心相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知道晚年的蒋介石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败因   节节败退   江山   马歇尔   美国   将领   晚年   国民党   坦言   日记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