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田琨

编辑|田琨


英才的陨落总是让人扼腕叹息。

在2017年的时候,著名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宣布退休。

然而55岁的她还没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因为患结肠癌而不幸在美国去世。

她的临终遗言更是让所有人都泪目。

多么恳切地教诲,请大家最后再听一次她作为主持人的“科普”。

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忘记作为一名新闻人的担当,以自身作为警示,教育大众要重视身体健康。

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

能说出如此真诚的遗言,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01

肖晓琳是湖南长沙人,她从小就痴迷于电视广播。

听着广播她常常会想,如果自己也能去播音就好了。

怀揣着自己的播音梦,她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

但是在那个年代,人民教师才是人们公认的最佳职业,所以她的选择并不被其他人看好。

大家对播音员这个职业还不太了解,认为这就是个没有灵魂的“传声筒”,哪里还需要专门去学。

而肖晓琳从小到大便是尖子生,因此对于她的选择身边的人还曾惋惜过。

甚至老师还想劝他改志愿。

因为播音员这个职业对普通话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大学期间肖晓琳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上。

光是在纠正口音这方面,她就下了很大功夫。

每天早上她都会在校园的一角练声。

肖晓琳为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还会主动去争取一切学习机会。

在大学期间,她主动去《铁臂阿童木》译制组实习,还为动画配了音。

毕业后回到家乡长沙,肖晓琳成为了长沙市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

本来毕业后的肖晓琳已经收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但是由于考虑到父母的年龄都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于是决定回到家乡一边工作一边陪伴照顾父母。

回到家乡后不久,她就与丈夫结了婚。

因为从小一起长大,双方也都知根知底,这段婚姻可谓十分顺理成章。

婚后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儿子

因为工作,肖晓琳的丈夫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琐事,并且十分支持妻子的事业。

还认为她应该去到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舞台才能更好绽放光芒。

02

在丈夫的支持下,肖晓琳没了后顾之忧。

于是又去到北京继续深造,最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新闻系。

198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中央电视台,自此开启了她在央视为新闻事业奋斗的一生。

她前前后后主持过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新闻节目。

也创办了一些经典的新闻节目。

肖晓琳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但她不想成为只是传递信息的喇叭。

她真正希望的是向听众和观众传递有用的知识。

为社会的不公发声,这才是新闻人的真正使命。

她主持过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观察与思考》。

肖晓琳常年冲锋在一线,力求为观众传递最真实的情况。

她用严谨求真的态度剖析着社会百态,因此节目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总是去到中国最贫困的地方去采访。

在这期间,她见过了太多的人间疾苦,这让她更加坚定地选择了新闻事业,坚定地成为人民的耳目喉舌。

她永远站在观众们的角度,爱观众所爱,痛观众所痛。

正是因为她的梦想和心血全部投注了进去,《观察与思考》这档节目在当时的收视率名列前茅的,其效果可谓是振聋发聩。

她还主持过《焦点访谈》。

这档节目报道社会热点,切中肯綮,针砭时弊。

面对社会大事都勇敢冲在前面进行报道,让观众能感受到新闻媒体的诚意。

主持过为女性发声的《半边天》

这是一档旨在维护女性权益,倾听女性表达的电视节目。

由于节目本身的角度独特,而肖晓琳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主持人,在她的经营下,《半边天》也成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节目。

后来,看到新一代新闻人能在她曾经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之后,肖晓琳选择了前往美国继续深耕。

在美国的两年她考察了美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学习了许多美国的经验。

学成回国后,她谢绝了许多电视台抛出的橄榄枝,最终选择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社会经纬》。

那个年代,中国的法制新闻节目尚不流行,《社会经纬》是中国的首个法制节目。

自此她开始积极筹备,想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法治节目。

她所创建的新节目也就是至今还在播出的《今日说法》

想到了就立马行动,肖晓琳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筹备,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终于方案落地实施。

《今日说法》一播出就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通过电话和信件前来投稿的观众纷至沓来,一时之间这档节目“热闹非凡”。

节目的火爆通常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肖晓琳仍然心情沉重。

因为《今日说法》节目的特殊性,它承载的都是百姓疾苦。

但是这样的火爆,也恰恰证明了她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她所创办的节目是有意义的。

正是她早年的经历决定了她的格局。

在《观察与思考》主持了两年后,她目睹了很多因为法律意识欠缺而导致的悲剧。

她在采访中也曾说过《观察与思考》是她的良师益友。

因为这段经历,她下定决心要改善这种情况,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人们提高法律意识。

而《今日说法》于1999年创建,直至2023年仍在播出,是好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肖晓琳大胆任用了当时还是新人的撒贝宁来主持《今日说法》

撒贝宁当时给众人的印象就是风格幽默,在别人看来,他适合主持的是娱乐性节目。

像《今日说法》这样偏严肃类的节目,他恐怕无法胜任。

但在面试过后,肖晓琳确定了,撒贝宁就是《今日说法》需要的既精通法律又具有主持能力的人。

她的慧眼识珠也让《今日说法》走向了巅峰,在撒贝宁幽默而又不失专业的主持下它的收视率也是一路攀升。

年底调查显示《今日说法》收视率为专题类栏目第一,知名度第二,观众满意度第一。

在此之后,《讲述》也在她的努力下得以问世

最开始这档节目并不被看好,但就是在肖晓琳和同事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这档节目最终还是收获了一些成绩。

在肖晓琳的主持生涯中,名誉加身,获得了不少的奖项,这也和她面对工作时那种拼命的态度分不开。

03

肖晓琳在工作中事必躬亲。

在那个新闻专业人才还不太充足的时候,人手紧张。

策划、制片、导演、采写,主持她都能上。

正是这样长期高强度地工作,也给她的身体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由于忙碌的工作,肖晓琳时常顾不上吃饭。

曾经为了办好《讲述》,她和同事们在机房连续工作数天。

时常会有突发的紧急新闻需要她立马投入工作。

丈夫时常提醒她要注意身体,但她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总是会倔强地说,身体好着呢。

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也为后来的疾病埋下了祸根。

2017年的时候,肖晓琳已经55岁了,丈夫和孩子都劝她退休。

这个年龄的她已经很难再经得起高强度的工作了。

为新闻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她离开了荧幕,回归了家庭。

因为她其实对于家庭一直都是愧疚的。

这么多年,她一直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家人,而家人也都选择了理解支持。

退休后的生活对她来说也是十分美好的,在家里可以享受到工作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她们一家人还打算出去旅游。

可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

有天,肖晓琳在家突然感受到腹部剧烈疼痛,丈夫立马把她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随后检查出来肖晓琳已经是直肠癌晚期了。

这对于一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医生给出的说法是没有任何医治的办法了,但肖晓琳的丈夫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国内求医无果,于是他带着妻子去美国进行治疗,刚好他们的儿子也在美国。

治疗结果不言而喻,癌症晚期,没有任何可以治愈的方法。

最后那段时间肖晓琳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癌症晚期的病人,可以想象到她最后那段日子该有多么煎熬,对于她的家人来说该有多么痛苦。

两次奔赴美国,承载了肖晓琳人生的大喜大悲。

第一次奔赴美国,是为了去学习深造。

回国之后就迎来了她的事业巅峰。

第二次去美国确实为了治病,然而这次她却再也没能回来,最终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结语

2017年6月,距离肖晓琳退休仅仅5个月之后。

这个饱受病魔折磨的女人,结束了她光辉灿烂的一生。

同时也留下了那句给很多人都敲响了警钟的遗言。

肖晓琳的逝世是新闻行业之痛,这位在新闻界奋斗了一生的女性,因为无情的病魔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的去世也在提醒着所有人,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一切辉煌的事业、成功的人生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9

标签:遗言   中央电视台   闻人   播音员   美国   收视率   晚期   临终   央视   深刻   观众   丈夫   儿子   身体   节目   事业   社会   工作   新闻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