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相误解?印度成胜负手,中方宣布耶伦3天后访华,德国飘了

美国精英们给霸权主义披上华丽的外衣,骗不了中国,也骗不了世界各国,美国应该早点放弃这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我看7月2日,乔治·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接受媒体采访,分析了中美复杂关系的原因。

他认为,从结构性差异来说,中美两国对彼此都存在着原始的恐惧或者焦虑,双方都相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危害,而这将让中美关系变得复杂化。

他还表示,中国之所以对美国心怀恐惧,是因为担心美国会改变中国的制度;而美国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改变美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并使之恶化的国家。

按照方大为的意思,中美关系之所以变差,似乎是因为互相误解,两国对彼此怀有恐惧,是导致关系不可调和的根源。

我不认同他的分析,他完全是在避重就轻,忽略了重点。

我认为,导致中美关系螺旋式下降的最关键的原因是美国要称霸世界,容不下另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美国精英们这么聪明,肯定是知道的,但却不敢说出口,因为他们要跟华盛顿的口风保持一致,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

中国并没有误解美国,华盛顿的确曾试图改变中国社会。

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美国就想这么搞,甚至到了世纪之初,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想用资本主义改变中国,但却没想到中国改变了资本主义。

不难看出,即便是在中美关系还不错的年代里,美国也没有停止同化中国,手段也确实肮脏。

而且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成功,美国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对付中国的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美矛盾已经从主义之争,彻底变成了国家利益之争。

长期以来,美国称霸世界,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把美国自己变成了世界的核心,华盛顿依靠金融、科技、军事、经济、货币等霸权工具,殖民整个世界,而中国在美国预设的剧本里,只不过是个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打工仔。

但美国没想到,打工仔也有梦想。

所以,中国用三招提高自己的利润率,试图走出被美国剥削的陷阱。

第一,中国推出产业升级计划,增强自身的科技竞争力,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第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网络,产品不愁销路;

第三,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倡导去美元化,有朝一日,中国将不再需要向美国上缴铸币税。

这三招就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绝技,归根结底,是要避免被美国剥削,所以说,中国崛起是百年变局,只要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美国将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再也不能躺在经济全球化的功劳簿上当一只蛀虫。美国没有误解中国,只要华盛顿还抱着帝国主义路线不松手,中国崛起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摧毁霸权体系,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

所以,我不认为中美之间存在所谓误解,国家利益的矛盾太过于尖锐,才是两国关系螺旋式恶化的根本原因。

世界很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但世界也很小,容不下任何一个霸权主义国家。

当然,作为两个世界大国,该对话的时候还是要对话的。

根据中国财政部7月3号的最新消息,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于7月6日至9日访问中国。

耶伦想来华,我在半个月前就跟大家聊过,现在终于敲定了,三天后耶伦就要来了。

其实一切问题,都不过是经济问题,耶伦作为拜登政府的管家婆,脸上就写了三个字:卖美债。

此前,美国白宫和国会已经达成协议,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不过,现在美国面临一个难题,经过美联储多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达到5%以上,如果发行债息如此庞大的美债,美国财政扛不住。

而且,因为美债总额过于庞大,即便发行高债息的债券,国际上恐怕也不会有资本去接盘。

所以,耶伦此次访华,确切的说,是要卖低债息的美债给中国,也就是借点便宜的钱用。

其实,美国政府近来多次向中国示好,也无非就是这个目的,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也不过给耶伦铺路,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要钱。

不过,我感觉耶伦来中国谈条件,她能拿出来的筹码还是太少,美国政府至今仍然对中国存在误判,他们以为中国为了搞好中美关系,可以付出真金白银。

但实际上,中国对于华盛顿已经不抱一点希望,耶伦如果以为中国有意愿向美国求和,她的访华行程就注定会大失所望。

那么中国会买美债吗?

我个人判断,中国会根据美国政府的信用来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或许会买一些美债,但绝不会因为耶伦的来访就大笔购入美债。

而且这只是短线操作,如果美国政府接下来要以超发货币的方式稀释债务,中国肯定会继续抛售,不排除把美债全部出清。

所以,耶伦来访的第二个目的就呼之欲出,也就是Plan B,退而求其次的选项,即便中国不增持美债,别继续抛售也行。

我简化解释下她的逻辑,如果美国那边大量发行新的高息债券,而中国这边持续抛售旧的低息债券,美债价格就会越来越低,甚至有崩盘的风险。

此前,美国硅谷银行就是因为急于抛售美债,才导致破产清算,而且美国还有上百家银行存在类似风险,可想而知,耶伦此行,就是要稳住中国。

其实,中国是否增持或者抛售美债,虽然不能简单归因,但总体还是从市场层面考虑的。美国应该尊重市场,而不是妄图以政治手段加以改变。

现如今,美国已经成功拉拢日本、韩国、菲律宾,甚至是印度也在内的印太地区国家,企图在军事上围堵中国,迫使中国让出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与抢劫无异,跟美国街头巷尾发生的那些“零元购”恶行有什么区别呢?

耶伦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这不假,但如果她也顺应拜登的对华战略,从政治上压我们,真是晚节不保啊。

美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美国抢不了的国家,哪怕是欧洲,通过一场俄乌冲突,也要被美国折腾得死去活来,但在中国这边,拜登政府的所有招数都不奏效,中国软硬不吃,耶伦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美国也知道自己在经济上已经处于守势,于是在地缘战略上拼命找补,企图在印太地区构建一个“反华联盟”,而印度就是其中的关键角色,有可能成为中美对抗的胜负手。

7月2日,香港媒体刊登一篇文章,标题为《印度踏上了美国的地缘政治战车?》,文章指出,华盛顿构建了以安全问题为核心的印太战略,还纠集美日印澳四国建立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印太战略之外,又推动形成印太经济框架,在军事和经济两大领域围堵中国。在印太战略、四方安全机制、印太经济框架,这些带有强烈地缘政治色彩的架构中,印度都承担着关键角色,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正如文章所说,美国非常看重印度,前几天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就得了一大笔好处,包括美光科技、亚马逊、通用电气等巨头美企,都承诺在印度扩大投资,并且共享部分关键技术。

美国看重印度,非常容易理解,因为美国的印太战略面临一大难题,那就是在盟友体系中没有与中国同等体量的国家,无论日本、韩国、菲律宾,或者其他什么盟友,都和中国的体量不在一个级别,如果美国有意让中国陷入战争,依靠这些小国根本不切实际。

而现在,莫迪有意兜售印度的战略价值,美国当然会喜出望外,毕竟印度人口基数与中国相当,只要美国武装印度,中国地缘环境就会急剧恶化。所以,这次莫迪访问美国,拜登政府才舍得下血本,任何人都能看出,美国对印度寄予厚望。

印度的确有可能成为中美对抗的胜负手,首先在地缘战略上,印度倒向美国,有可能在潜在的中美冲突中,让中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就像当年中美合作遏制苏联一样,美印合作未尝没有复制冷战的心思。

其次,印度的人口基数与中国相当,如果美国大举投资印度,让他们变成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受到威胁。

本来在高端产品上,中国就受到美国的打压和限制,如果在低端制造业领域,又要面临印度、越南等新兴工业国的挑战,届时,中国经济将承受两头挤压,有极高的衰退风险,因此,我也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的确有可能成为中美对抗的胜负手。

不过,印度愿意为了美国的地缘战略做到哪一步,还有待观察。

莫迪非常清楚,美国是想把印度当炮灰,他不是不介意,只是在将计就计,把华盛顿当冤大头,只能说两边都不是善茬,美印合作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场闹剧。

在俄乌冲突中,印度当然是受益了,但如果说有哪个国家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非德国莫属。

对于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德国政坛只能生闷气,后来拜登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德国也敢怒不敢言,只有在中国这个合作伙伴面前,德国才敢大声说话,还越来越嚣张,开始有些飘了。

7月2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发一篇文章,标题为《中国有多么需要德国?》,文章声称,德国在和中国打交道时,不必太卑躬屈膝,因为在许多方面中国有求于德国。

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欧洲被视为决定世界走向的重要力量,而德国媒体这篇文章,旨在让德国意识到自身的战略价值,从而促使德国政府对中国更加强硬。

然而实际上,德国对中国的态度,根本称不上卑躬屈膝,相反应该说是趾高气昂。

德国经济繁荣,早已成为发达国家,所以,在环保方面多次对中国进行指责,这无疑属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人口是德国十多倍,经济压力要大得多,而且,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未来的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德国还公然干涉中国的台湾问题,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多次声称,要求中国不得改变台海现状,却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避而不谈,无底线纵容,显然是拉偏架,要合起伙来打压中国。

德国对中国的强硬和无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中国也是为了维护中欧关系,才对德国比较宽容,如果德国以为还能对中国更加强硬,继续跟着美国打压中国,那么中德关系就注定破裂。

从二战结束以后,德国政府就是一个尊重客观事实的政府,只不过在这几年,因为俄乌冲突爆发等一系列因素,德国经济被美国收割,因此,德国才开始转而强调政治权力。只不过,德国经济受创,背后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柏林要找中国的麻烦,那是搞错了对象。

归根结底,中国和德国的利益冲突只有一点,那就是中国产业升级取得成功,而德国产品的竞争力,却因为能源价格飙升而急剧下降。此消彼长之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正在成为德国制造的竞争对手,因此,德国才会一反常态,对中国充满敌意。

中国需要德国,就像中国需要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一样,没什么不同,中国是全世界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德国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只有在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才可以去谈论谁需要谁的问题。假如德国认为中国释放善意,是因为缺了德国过不下去,那真是太自作多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中美   印度   德国   误解   美国政府   华盛顿   中美关系   地缘   美国   中方   中国   天后   战略   政府   国家   经济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