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非蒋介石亲生却享尽偏爱,81岁离世,债务清单看呆宋美龄


说起曾经盘踞台湾的“蒋氏父子”,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蒋介石与他的儿子蒋经国。鲜为人知的是,蒋经国还有一个弟弟,那就是名不见经传的蒋纬国。


总得来说说哥哥蒋经国还算是一位“守成之主”,也算留下一个“死而不僵”的蒋家,勉强对得起列祖列宗。而弟弟蒋纬国在以为八十一岁高龄逝世时,却只留下一张让世人瞠目结舌的天价账单,和一则惊天八卦就撒手人乱。别的不说,单那天价账单,连宋美龄都看呆了!


可偏偏是这么一位并非蒋介石亲生的败家子,却得尽了他的偏爱,这背后究竟原因何在?

经天纬地


看着蒋经国、蒋纬国这两个名字,笔者总会感叹:即便有时候翻看史料,对蒋介石的昏聩和无能恨得牙痒痒,但他终究也是为人父母者,这两个名字,就很明显地寄托了他对两个儿子将来能够“经天纬地”的美好期望。


如今回首望去,他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可谓一语成谶。不过可惜,是悲谶。他俩确实经天纬地了,只不过是在才能方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实这一点是不用特意强调的。因为在蒋介石的两个儿子中,从始至终被推向前台的,都是大儿子蒋经国。

在49年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在用人方面已经捉襟见肘,却仍旧没有启用自己喜爱的蒋纬国。这这绝非任人唯亲的蒋介石转了性,而是说明蒋纬国这个儿子确实不堪大用。


其实,蒋介石对蒋纬国也是有过殷切期待的。在解放战争的徐蚌会战中,他还将扭转乾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小儿子身上。不过最后事实证明他终究还是“错付”了,在令人失望这件事上,蒋纬国可谓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彼时,许蚌会战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二十多天,不堪重用的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围歼;杜聿明的四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而剩下几个可用之将中,胡宗南远在西安解不了近渴、白崇禧身在武汉拥兵自重不动如山指望不上;北平傅作义更不用说,他还要抵御从关外势如破竹的林帅带领的虎狼之师呢?


值此危机时刻,身为堂堂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手上竟无一位可用之将,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高兴)的。就在这时,他想到了自己一向宠爱有加的次子蒋纬国。这一次,他要把宝压在自己最亲密而信任的人身上。

接到父亲电话的蒋纬国那叫一个热泪盈眶,父亲终于想到自己了!蒋介石在电话里当即任命他为装甲军团第一军团长,“代父出征”,一扫徐蚌战场上国军的颓势。上战场前的蒋纬国踌躇满志,他深信凭借着自己浸淫军事理论多年、两次赴海外留学的经历,必然能在战场上秋风扫落叶,不负父亲重托。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甫一踏上战场,刘汝明、李延年两将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一下把他从幻想乡拉回残酷的现实中。

“刘、李二鼠辈无能,误我党国大业!”1948年12月1日,阅罢战报的蒋纬国再也不顾风度,气得在指挥部跳脚大骂。其实,他那还有什么风度可言!雪花般的败报、悲报向他砸来,蒋纬国早以处在丧乱潦倒的状态中了。


偏偏刘、李二人像磨洋工般,整整五个军像潮打海滩一样在小小的黄老集进进退退,在黄维那边已经火烧屁股的情况下,这两位“大神”却像郊游一样优哉游哉地进攻,这蒋纬国气急败坏,也在情理之中。

1948年12月4日清晨,淮河大桥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震颤起来。朱世良坦克极尽威压之势,向共军阵地驶去。蒋纬国再也忍受不了国军的消极怠工,他终于派出自己捧在手心拍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装甲兵团。


在这钢铁巨兽的威势下,即便骁勇善战的解放军,也不得不退避三舍,暂避锋芒。眼见初战告捷,蒋纬国心中自然喜不自胜。可他没高兴多久,自己引以为傲的“步坦协同”战术,就被解放军给破了。

面对成群的坦克和它们身后黑压压的士兵,解放军给出的对策是——避开坦克,纠缠步兵,和敌人绞作一团!这一招果然厉害,解放军们纷纷冲上前去与国军拼起了刺刀,双方纠缠在一起,这无疑大大削弱了坦克的威力。


而在步兵方面,国军哪里是号称人类历史上“轻步兵战力巅峰”解放军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杀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而失去了步兵掩护的坦克则变成了待宰的羔羊。解放军用灵活的战术和强悍的战力,给只会纸上谈兵的蒋纬国好好上了一课。

损失惨重的蒋纬国既不心痛损失,也不担忧战局。他唯一恼羞成怒的点,就是自己丢了面子。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他,将情绪一股脑儿倾泻到国民党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头上。他找到阙军长,劈头盖脸地职责他“士兵怯战,贻误战机。”


客观来说,这阙汉骞虽然身处敌营,可确是一位骁将,因为在锦州战役中进攻不力而失宠,没成想如今成了昨日黄花不说,还虎落平阳被犬欺!好歹也是一军之长,阙汉骞当即电报统帅部,以“担心蒋上校安危”为由,将他赶出了战场。

深得偏爱


从蒋纬国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实在是个干啥啥不行的孬货。可为什么蒋介石却给了他无尽的偏爱呢?这不是笔者的臆测,而是蒋介石几乎在日记里“昭告天下”的事实。


别的不说,在早期的日记里,蒋介石就用详实而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与蒋纬国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在1916年的日记里写到“纬国已到漳,徒劳跋涉,心中挂记,甚为烦闷”一个时时刻刻关心孩子的好父亲形象,当即跃然纸上。

还有1923年8月的这一篇:“下午在家课纬儿,外出十日,纬儿品学兼有长进,吾心甚慰。”彼时的蒋介石,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原因远离了国民革命的暴风眼广州,寓居于上海的他深感前途黯淡无光。


而在此时,填补他内心空缺的,正是蒋纬国。蒋介石毫不避讳他的偏爱,在1922年蒋介石畅游故乡名刹法华寺后,就在当日的日记里做出了直白的表露:“吾游此山之第一次即我祖父领我前往,跳跃放浪,无异今日之纬儿。”


那么究竟为什么,蒋介石会更加偏爱看起来“一无是处”的蒋纬国,而不是更具才华,也更有用处的蒋经国呢?究其根本,笔者看来大概有两点最为至关重要。

一方面,蒋经国虽然是蒋介石亲生,可归根究底他是蒋介石与毛福梅包办婚姻的产物,蒋介石不喜家中给他安排的这个新娘,“恨屋及乌”对蒋经国冷淡,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


另一方面,蒋介石对宋美龄用情至深,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对于宋美龄未能给自己诞下子嗣,蒋介石一直耿耿于怀。——不过不是责怪宋美龄,而是生怕没有子女的宋美龄在蒋家地位不稳。

因此缘故,蒋介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叮嘱蒋经国和蒋纬国要像尊重亲生母亲一样尊重宋美龄。在这方面,蒋纬国无疑是做得更好的那一个。自幼丧母的他对宋美龄这个母亲欣然接受,数次在蒋介石面前表达对宋美龄这位“母亲”的爱戴之情。


反观蒋经国,在讨父亲欢心这一点上就做得不如弟弟。1937年他结束羁旅苏联的留学生涯回到中国,虽然他也接受了宋美龄“母亲”的身份,对她尊重有加。可他始终是有自己的亲生母亲,几乎没有过要“尊其为母”的口头表示。蒋介石对他更为不喜,也情有可原。


综上所述,尽管蒋经国才华出众,确有经天纬地之能,可相比于聚少离多的蒋经国,蒋介石对总是扮演者“善解人意的好儿子”角色的蒋纬国更加偏爱,也是人之常情。

原形毕露


输掉了解放战争之后,蒋介石带着两个儿子脚底抹油,逃到台湾。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没有了天南海北的距离阻隔,两个孩子都在身边,他们孰优孰劣,蒋介石也逐渐回过味来。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政治生活中,蒋介石对这个儿子愈发信任,最后钦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


日渐失宠的蒋纬国有些心灰意冷,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暴露了自己嚣张跋、挥霍无度的本来面目。在财政上,他素来以手脚不干净闻名。还在大陆时,他就曾有过贪污军费的斑斑劣迹。

彼时他受蒋介石指派驻守西北,无心军务不说,把精力完全用到社交搞钱上了。自走马上任以后,他老老实实待在办公室里的日子寥寥无几,不是在参加聚会,就是在去参加聚会的路上,倒是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社交达人。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蒋纬国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放着正经生意不做,只捞偏门,而且将主意打到了军费上。将上峰的拨款中饱私囊,属于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战士们的肚子越来越扁,蒋纬国的钱包愈发鼓胀。

坊间传闻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笔者看来也未必嘛,至少这嗜财如命的德性,蒋纬国是遗传了个十成。


到了台湾之后,他仍然不知收敛,甚至在挥霍无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上商人之路的他凭着父兄在台湾的威望,于商场上无往而不利,赚了个盆满钵满。另外,他还利用自己曾经装甲兵的身份在台北搞了个“装甲车俱乐部”。

有父兄照拂,这俱乐部生意自然不会差。自开业以来每天门庭若市,日进斗金那更是不在话下。在“日久见人心”的相处之下,蒋介石也看透了自己这个儿子的真面目。不过终究两个都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1975年4月,自知时日无多的蒋介石对长子蒋经国殷殷嘱托:“就让你弟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吧。”因为重获信任而在蒋介石晚年对他孝顺有加的蒋经国看着垂垂老矣的父亲说不出话里来,只得重重点头。

蒋介石死后,蒋纬国更加放飞自我,继续在纨绔的道路上一路火花带闪电地狂飙。出于对蒋介石的尊重,蒋经国这个做哥哥的也不好插手,只能由他去了。蒋纬国的一生,就像一幕幕小丑演绎的滑稽剧。


而随着1997年9月23日他的去世,这部名为“蒋纬国”的滑稽剧迎来了结局和高潮——名义上的母亲宋美龄在他死后清点财产,发现一生贪墨无数、又在台湾商界叱咤风云的蒋纬国非但没有留下任何“正资产”,而且债台高筑!


这人,堪称活着不让人省心,死了还要给他擦屁股的典型。而蒋纬国,也就此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然后被人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蒋介石   经天纬地   国军   台湾   步兵   债务   坦克   解放军   清单   蒋经国   儿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