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外出私访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户农家门口的对联,顿时勃然大怒

文 | 文晓书生

编辑 | 文晓书生

«——【 ·前言· 】——»

说起康熙,大家肯定是不陌生,我们都能在书籍、影视剧中了解此名皇帝,他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在政绩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而他的平定三藩收复宝岛的伟略,他也被世人称之为一代明君。

康熙执政后,便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巩固清朝统治,常年的勤政,让康熙深深感受到“守护江山”的不易,这让他明白,江山的稳定是来源于百姓。

于是,康熙开始了微服私访,想以普通人身份深入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亲近百姓,听取民众的声音,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 ·私访对联村· 】——»

自从康熙亲政之后,朝中上下便开始大力提倡节俭之风,康熙本人也是秉承着节俭度日,除此之外,康熙对于政务事务一直十分用心,每次处理各地呈上的奏折都是繁多而琐碎,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不分昼夜地批阅这些奏折,每当他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时,已是深夜时分,他的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为了缓解压力,康熙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就是打算微服私访。

康熙的此番行为也是另有目的,主要只看奏折是不能体验到民间百姓的真实情况,而康熙也是担心,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营造出自己管区的太平盛世,将一些不好的民间实情刻意不报,这样的话就可以免收处罚。

为了此次的私访可以得知民间百姓的真实情况,康熙并没有发布公告私访的行程,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要大费周章,也可以避免官员做一些违背真实性的改变。

所以此次的微服私访,康熙自带了身边的几个随从,身穿朴素的开始了私访,没有了龙袍的束缚,康熙觉得轻松了不少,而他也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民间的集市上,这样才能真真切切的看到百姓的真实的生活状态。

就这样,康熙帝皇带着几名亲信侍卫踏上了一次特殊的私访之旅,他们的目的地是被当地人誉为“对联村”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地方以其独特的习俗而吸引了康熙的兴趣。

当他们踏入村庄时,康熙的眼睛立刻被村庄的景象所吸引,建筑物的外墙挂满了精美的对联,字迹工整而优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村民们巧妙地将对联悬挂在门前,或者刻在木板上,每一副对联都仿佛是一个智慧的谜语,等待着康熙的发现。

村庄的街道上弥漫着花香和熟悉的杂音,康熙细细品味着这个地方独特的乡土气息,他们走过村庄的小巷,不时与路过的村民交谈,询问他们对对联的理解和意义。

每个村民都满怀自豪地向康熙解释着自己对对联的理解,康熙则静静倾听,体会着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魅力。

是私服期间,康熙欣赏着家家户户的对联,有些对联的文笔也是非常的好,让康熙感慨到,如今在自己的亲政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并且在他的统治下书生也是越来越多了。

但是郊外的一户人家的对联,深深的吸引着康熙,等看清楚对联的内容时,康熙便勃然大怒。

«——【 ·寡人遇“寡人”· 】——»

微服私访期间,康熙帝带着几个忠诚的随从来到了“对联村”,而当时炎热的夏至,闲逛了几个时辰的几人,觉得口渴难耐,但此时都来到了郊外。

就在他们四处寻找解渴之处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户农户的门前,想要上前讨一碗水喝,康熙刚要敲门,突然他的目光被门梁上的一块横批吸引住了。

那横批上写着几个简洁有力的字:“寡人在此”这让康熙勃然大怒,在当时朝廷统治期间,唯有圣上才能自称“寡人”。

康熙想着,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有了文人之后,却不懂的礼节了,还是说以已经不拿自己“寡人”当回事了,甚至直接将此字写在自己的大门上了。

看到这幅对联的康熙,顿时有些生气,但也是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这家人会在自家对联写上“寡人在此呢”,他也想知道此户人家住着是什么人?

好奇心使得康熙想要上前询问,但他走到门前的时候,被两侧的上下联吸引住了,康熙仔细一看,上联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下联写着“五个儿子是独户”。

康熙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疑惑,他对那副对联的意思感到困惑不解,上联的含义虽然还能琢磨出来,但下联却让他感到一头雾水。

康熙无法理解为什么五个儿子会被称为独户,这样的说法在他听过的言辞中从未出现过。

被对联引发的疑问和好奇心激发,康熙决定亲自解开这个谜题,他毅然决定敲响了这户人家的门,希望能够与居住在里面的人交流,以解开心中的疑惑。

推开茅屋的门,康熙进入了这个简陋的小屋,但他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讶到,屋内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只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具和简陋的家具,墙角堆放着几捆干柴,屋顶透出点点阳光透过茅草的缝隙洒下来,墙壁上还挂着一张用稻草编织的简易床。

康熙的目光移向茅屋外的庭院,却看到四周长满了杂草。这些茂密的野草几乎遮蔽了庭院的地面,显露出这个家庭艰辛和朴素的生活状况。

在庭院中,一位年老的妇人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她面容憔悴,但目光却透露着坚毅与坚持,康熙慢慢靠近她,希望能与她交谈,了解门口上对联的意义。

而老妇人接下来的回答,让康熙震惊不已,随后还为这名老妇人编写一本流入至今的著作。

«——【 ·此寡人并非彼寡人· 】——»

康熙来到院中,便温和的跟老妇人问好,以天热口渴讨一碗水的理由跟老妇人说明原因,但事实上,康熙的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询问清楚,门口对联后上的含义

老妇人也是非常的客气的给几人倒了一碗水,康熙几人解渴后便向老妇人嘘寒问暖,并表示都,为何老妇人家中只有一人在此,其膝下的子女为何没在身边呢?

老妇人便将自己处境告诉了康熙,原来她的丈夫在多年前去世,她被迫独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她用尽全力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努力耕种,努力供养孩子们。

康熙与老妇人寒暄片刻后,便非常好奇地询问起门前的对联作者是谁,对联中为何会写着“寡人在此”和“五个儿子是独户”的字样呢?

康熙询问之后,老妇人也向他讲述了这对联的来历,她告诉康熙,这幅对联是由当地的教书先生亲手书写的,随后老妇人详细解释了对联的含义,并耐心地向康熙解读了其中的意思。

这位老妇人解释说,上联“家有万金不算富”很容易理解,因为她有10个女儿,每个女儿都像是“千金”一样宝贵,所以加在一起就是“万金”。

而下联“五个儿子是独户”的含义是,因为她有10个女儿,全都出嫁了便有了10个女婿,按照俗话说,女婿就像是半个儿子,所以她的10个女婿等同于五个儿子的角色。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妇人拥有如此多的女儿和儿子,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她,这也验证了门口横联中的“寡人在此”。

康熙听完老妇人的解释后,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一直在努力改善国家的治理,希望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但眼前的情况让他感到失望。

尽管康熙无法直接干涉家庭事务,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他给老妇人提供了一些金钱,希望她能过上安详的晚年,同时他也希望老妇人的女婿和女儿能善待她,让她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随后,康熙返回宫中,他下令大学士将孝道的内容编写成一本书,名为《孝经》,这本书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成为道德上的楷模,康熙希望通过《孝经》的传播,让天下人都能了解其中的教义。

康熙深信,通过《孝经》的阐述,人们的良知和责任心将被唤醒,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培养人们的孝顺和尊敬品质,因为他相信只有当每个人都以孝道为准则时,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

«——【 ·结论· 】——»

在中国,尊老爱幼一直是传统美德,如今有些人却对照顾老年人感到不厌其烦,这种风气若得不到遏制,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也正是如此,我们迫切需要呼吁每个人都要孝敬老人,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舒心的晚年生活,

唯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弘扬孝敬老人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其中,以真心实意的关怀,给老年人带去温暖和快乐,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孝经   对联   康熙   微服私访   寡人   勃然大怒   下联   女婿   村庄   农家   门口   儿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