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测:2023下半年将会出现7大社会现象,老百姓提前做准备

2023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在疫情放开之后的近5个月里,国内经济整体呈现局部性通缩的状态。就是无论央行货币政策有多么的宽松,各行各业都在喊缺钱;无论车企如何降价促销,中产阶层还是不买账;无论房地产利好消息不断,各地楼市的成交量始终低迷。看来我国经济要想全面走出通缩周期,还是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

而对于我国已经进入到通缩的周期,有业内人士预测,“紧日子”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2023年下半年将会出现7大社会现象,希望老百姓要提前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大现象:考研/考公的人员会继续上升

最近这两年,就业形势会比较严峻,每年都有上千万应届大学生要毕业找工作。此外,还有大量社会人员要求职。在这种情况下,招聘市场上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会非常突出。很多城市的年轻人会选择考研,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及报考公务员编制,希望考上公务员后,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所以,今年下半年,社会上考研、考公的人员会越来越多。

第二大现象:生意将越来越难做

本来想在放开疫情管控之后,各行各业的生意会好做起来,但是今年下半年,生意难做仍是大概率的事情。主要原因有:1、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段时间的;2、现在做生意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所以就出现了产能过剩、同业竞争激烈的现象;3、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会推高企业的生产成本;4、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养成了网上购物习惯,要想改变已经很难;5、房租、用工成本一直在上涨。

第三大现象:居民的存钱需求继续高涨

延续上半年居民存钱需求上升的势头,下半年居民存钱意愿还会高涨。实际上,为了避免社会资金大量流向银行,迫使大家将钱用于消费和投资,国内各大银行现在是在不断的降息,如今在银行能看到3%以上的存款利息就算很不错了。但即便是如此,老百姓的存款热情还是在不断上升。

这主要是,现在投资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大家对投资缺乏信心。此外,在经历了3年疫情后,很多人觉得存点钱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

第四大现象:房价逐步走低,卖房越来越难

现在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依旧低迷,有越来越多的省会城市房价跌到3年前。此外,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挂牌量也在快速增加,甚至超过了10万套以上。这主要是:1、在经历了3年疫情后,很多家庭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现在大家购房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2、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缺乏了赚钱效应,很多买房人是买涨不买跌,房价上涨时会跟着追涨,如今全国房价已经停止大涨,很多城市还出现了下跌,就停止买房了。未来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出售会越来越困难。

第五大现象:结婚和生孩子的越来越少

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双双创下历史新低。资料显示,我国结婚率仅为5.8‰,而生育率则为6.77‰。国内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主要有三个原因:1、结婚成本高;2、房价过高;3、养育孩子费用太高。

而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再逆转了。预计今年下半年,由于年轻人群体的收入增长不会有明显提高,以及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也不会移走。所以,国内的结婚率、生育率还将会继续走低。

第六大现象:养老金发放的压力会持续加大

我国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就是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年轻人口越来越少。截止2022年,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8亿,到了2035年将达到4亿人。资料显示,每年退休人员的数量达到2000万,而在未来5-10年内,我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8-10万亿。显然,未来国内养老金发放压力会持续加大。建议大家现在开始多存点养老钱,等老了之后,生活质量才不会明显下降。

第七大现象:居民消费需求仍将继续萎缩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降价促销,小到超市在降价促销,大到车子都在降价促销。但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很多居民由于收入减少,以及还要承受还房贷的压力。所以,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此外,由于广大居民对未来信心不足,大家都喜欢存钱,而不喜欢消费。所以,当务之急除了提高居民收入之外,还要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消费。只有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回暖了,那国内经济就能很快得到复苏。

来源:不执著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下半年   老百姓   生育率   现象   社会   养老金   疫情   各行各业   低迷   房价   人口   居民   未来   我国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