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霸”姜文,要做中国第一的导演,儿女用日本名引热议

文字/编辑 sky

六月29日,网络上传出姜文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逛街,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众所周知,姜文不仅是影帝,同时也是个非常有风格的好导演,拍出了不少有口皆碑的电影,诸如《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邪不压正》等。

但是关于姜文的三个孩子的名字,却让人觉得他是个“精日”分子,这样的言论传进了姜文的耳中,他也只是淡淡地回应道:“有空多看一点书。”

“一郎、太郎和次郎”

姜文的第一任妻子是叫做桑德琳的法国女人,两人相识于一场文艺界的名流聚会。

原本就不习惯这种正式庄重场合的姜文一个人独自在酒会的角落发呆,桑德琳注意到姜文,并主动上前搭讪。

桑德琳也并非什么花瓶,本身就是巴黎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后来还获得了汉学的博士学位,当时在中国研究哲学和道教文化的课题。

桑德琳在交谈中也被姜文的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吸引,两人就在互相吸引中开始了恋情。在1997年,两人在桑德琳的家乡领了证。

两人在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作为姜文的第一个孩子,姜文给女儿取名叫作“姜一郎”。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姜文还带着自己的妻子桑德琳和女儿一起走红毯。

可两人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很久,在2005年的时候,桑德琳就带着女儿回中国,和姜文办理了离婚手续。主要原因便是两人长久地分居异国,不利于感情的发展。

而姜文的第二任妻子周韵,其实在2001年两人就已经相识。当时的姜文和周韵都受邀参演了《天地英雄》的拍摄,同时周韵也是姜文的学妹,对姜文也是无比崇拜。

虽然两人相差了15岁,但是同样曾经是中戏的学生,自然更有共同语言,自然而然地也就在一起了。

就在姜文和桑德琳离婚的童年,姜文就娶了这位小他15岁的年轻妻子周韵。

周韵也为姜文生下了两个儿子,姜文也就沿袭了女儿姜一郎的名字由来,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叫作“姜太郎”和“姜次郎”。

大家听到这个名字都有些不舒服,因为这并不是国人取名的习惯,反而在日本却非常风靡,让人不禁怀疑姜文有“精日”的倾向。

但姜文对这种莫须有的怀疑也是硬气回怼:“建议有空多看一点书。”那这名字到底有什么用意呢?

原来,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用这样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使用这个名字的时间要远久于日本。“郎”这个字在古代既是官员的称号,也是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望。

在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就管自己的儿子曹丕叫“太郎”,曹植则是“次郎”;类似的还有《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名其实是武二郎,而哥哥就是武大郎。

如此说来,姜文的取名也并非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而是对自己国家文化有过深入了解后才做出的选择。

本就是我国的传统取名文化,只是被日本学去并流行起来。我们的使用也是宣告这个名字的根本就是来自我们自己的悠久文化。

当了解了姜文的成长事迹,我们也会知道姜文绝对是不会“精日”的那一批人。

根正苗红的“霸王”

姜文是北京人,住在内务部街的部队大院里,这个住址想必大家也知道姜文的家世了。姜文的父亲是当时抗美援朝的英雄,姜文就是中国军人的后代,这样的身份自然是看不上日子不错的小国了。

作为根正苗红的一代,小时候的姜文经常跟着母亲走南闯北的,见过的世面也是非常多的,接触了很多当时很那接触到的事物。

这也奠定了姜文后来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成为国内文艺圈里的那一批中坚力量,这里面也有和姜文出身相似的王朔。

姜文还有一个弟弟叫作姜武,但两个人的性格确实恰恰相反,弟弟姜武从小文静老实,经常被胡同的同龄人欺负。

而姜文确实非常的凶悍,每次弟弟受到孩子们的欺负,姜文都会出来给自己的弟弟出头,靠着自己的凶悍成为了孩子间的“霸王”。

小时候的姜文非常调皮,也让他的妈妈伤透了脑筋。但就是这么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展现了自己的表演天赋。

毕业后的姜文在话剧的舞台上磨炼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一年多的打磨下,姜文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角色。

他的处女秀就是扮演晚晴末代皇帝——溥仪,可能导演看上的也是姜文浑身透露出的这股子“霸气”吧。

姜文是个喜欢打破传统的人,他的硬汉表演风格也让他创造出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不仅将人们印象中那羸弱的傀儡皇帝溥仪完全抛弃,演出了一个“姜文式”溥仪;

在《红高粱》里用一壶尿娘出好酒的“我爷爷”;

还有《芙蓉镇》里将批斗的对联贴在大门前放肆宣传真爱的秦书田。在姜文的表演下,都变成“不是姜文变成角色,而是角色变成了姜文”的感觉。

当然,姜文的霸王性格不仅仅体现在了电影里。无论在剧组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他都需要牢牢地把住自己的主导地位,这也是他经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强烈的掌控欲让姜文成就了“戏霸”的名号。

当年陆川执导《寻枪》时,姜文便是该片的监制,经常就有流言传出:“控制狂”姜文把陆川这个正牌导演逼得经常不来片场。

对此姜文也只能无奈地回应道:“我忙着帮陆川拉赞助,自己还要当演员,我还负责监制,这是欺负他啊?这也算欺负的话,估计谁都想被我欺负吧。”

也是这一段趣事,让大家看出了姜文在电影中文武双全的能力,“戏霸王”也从丑闻变成了姜文的美称。

姜文的嚣张霸道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

我会是中国优秀的导演

姜文虽然是表演系出身,但是从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定好自己的目标,做好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

曾经在一次交谈中,台湾的影评人焦雄屏曾经问过姜文:“中国有这么多的导演,你认为谁优秀?”

姜文也只是淡淡地回答说:“现在没有,以后会有,我。”这种淡定霸气可不是靠表演可以做出来的,姜文身上有与生俱来的草莽气质和对待事物犀利独到的眼光,成就了姜文的独特风格。

就连“国师”张艺谋都曾经评价姜文:“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谁手底下的兵...在他的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都不算什么,我也相信他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姜文的出片量不算多,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寥寥的6部影片。但是就是寥寥6部电影,姜文就获得过三次最佳导演奖,一次最佳改编剧本奖,还有上海电影节的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自身过硬的演技也曾获得过两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和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足以证明姜文的能文善武,龙应台都说姜文是“产量特别少,影响特别大的人”。

姜文非常擅长用电影讲述黑色幽默,让他的电影常常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他执导的《鬼子来了》,虽然没有在国内上映,但是在国外却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部改编于尤凤伟的《生存》的电影,利用鬼子进村的故事,展示了人特有的劣根性。

故事情节非常具有“魔幻色彩”,其间的黑色幽默也非常别出心裁,深受文青的喜爱,还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评审团大奖。

但在姜文执导的《太阳照常升起》公映后,观众看完都是一头雾水,大呼“难懂”。这也让姜文非常头痛,在他的视角来看,《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已经讲得非常明了了,为什么观众会看不懂呢?

为了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给观众的想法,姜文也在自己的导演风格上做了调整。

之后《让子弹飞》上映,这部看起来非常“文艺”的商业片也是非常的“姜文”,其中的“这个加这个,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更是说出了姜文的大志,一度火遍全网,让这部电影的票房也是大获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观众都说能看懂了,许多的影评人也是纷纷解析姜文在《让子弹飞》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但却把姜文给看呆了。

影评人文章里的深度剖析,讲电影的思想说得玄而又玄,连他这个正牌导演都没有想到。

在《让子弹飞》大热后,到后来的《一步之遥》,姜文又被观众和各大影评人评价水平退步。

本就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姜文,更学不会讨好观众和影评人们。对于观众们的众口难调,姜文也选择无视,只拍自己想拍的。

姜文通过这几部电影也不像以前那么纠结了,他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误读”,任何人对其他人的评价都是源于所谓的“误会”。

习惯了被过度解读和误解的姜文也选择了不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一部电影拍完,转头就开始下一次的创作。

结语

奥斯卡金像奖评委陈冲提到姜文,说:“国内的很多观众看电影的习惯其实是靠电视剧培养出来的,他们非常期待导演可以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但姜文的故事不会满足观众,他并不侧重叙事,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让观众很不适应。

不管怎么说,为了圆下自己“是中国最优秀的导演”的海口,这位“戏霸王”姜文不仅要长久地和观众们较劲,还要和自己的思考较劲。

但不管怎么样,演过太监演过皇帝的姜文,都不会改变自己那能文能武的风格,这就是姜文的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中国   导演   影评人   日本   子弹   霸王   儿女   观众   角色   女儿   孩子   电影   姜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