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潜阳入阴,清散一身之痰,痰消,则百病消矣

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半夏。

半夏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因生于夏历五月,此时,夏已过半,故得名半夏。

而论及半夏的药用功效,大家记住了,就是化痰,各种各样的痰,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均可化之。

咳喘痰多

前段时间的新冠病毒肆虐,阳了一大群人,发烧、咳嗽、咳痰这一系列的流程可以说几乎无人幸免。

而之所以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外来的风、寒、湿邪从我们的肌表而入。中医讲,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毛,喉为门户。可以说,肺是我们人体和外界连接的枢纽。而肺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宣发肃降,一旦这些风、寒、湿邪侵袭入里,湿邪黏腻、寒主收引,就容易堵塞我们的毛孔,影响肺宣发肃降的功能,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久郁化热,灼伤肺中津液,偏偏肺又是喜润恶燥,化湿生痰,是故,肺又被称为贮痰之器。

半夏辛温而燥,辛味可行散风邪,使得病邪无所依,阻断了病邪的来路;温可散寒,寒邪散尽,气血、毛孔不再被收引,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得以恢复;燥性可化湿,须知,痰浊多为湿气聚化而来。所以,可以说半夏是公认的化痰高手了。

此外,生半夏刺激性较强,多用甘草、生石灰来炮制半夏,以减轻其燥烈之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半夏。须知,炮制法半夏的石灰本身就偏燥,所以法半夏温燥之性也得到了加强,尤善燥化体内的寒痰。

法半夏

风痰眩晕

然,痰浊若是上袭于头目,则见头晕目眩,颇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这主要是因为湿性黏腻、重浊,因此,痰湿之邪奔袭头目,蒙蔽心神。

这个时候,用上一点清半夏就尤为合适。

什么是清半夏?

简单说,取半夏同白矾一同炮制后而得,半夏的毒性和辛燥之性都有所降低,化痰的功效得到了加强。

清半夏

痰厥头痛

头痛的问题可以说是困扰了不少人。

服用止痛药的确是可以缓解头痛的问题,但是反反复复的头痛,你反反复复的吃止痛药也不是办法啊!

然而,你去医院拍片子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体内有器质性的病变。

须知,这个时候可能就是无形之痰堵塞经络,以致头目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啊!

所以,你可以去看,很多治头痛的方子大都可以看到半夏的影子。

而最具代表性的方子就是温胆汤了,方子如下:

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半夏

呕吐反胃

中医讲,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说的是我们健康的人体,脾气是上升的,胃气是下降的。

那如果反过来会怎样?

脾气不升反降,就容易腹泻;胃气不降反升,轻则打嗝嗳气,重则呕吐。所以,呕吐我们有时候也会说反胃。

半夏不仅善于化痰,还长于降逆,多与生姜、白矾炮制后而得姜半夏,生姜本就有呕家圣药之名,因此,姜半夏以降逆止呕的功效见长。

半夏

胸脘痞闷

在我们人体消化系统中,脾为阴、胃为阳。

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体内的气机无法形成闭合的回路,就容易出现胸脘痞闷等不适的症状。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就有一张尤善治疗心下痞的基础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什么是心下痞?

须知,心下也就是胃,心下痞说的就是胃脘部的胀满,而半夏泻心汤的君药正是半夏,用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上逆的胃气。

半夏

梅核气

梅核气,说的是咽喉处时常感觉有粒梅核卡着,既上不来,也下不去,和西医里说的慢性咽炎极为相似。

对此,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中,也拟了张基础方——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大家不难发现,半夏在这里依旧是作为主角登场。

半夏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大刷子一样,将体内的痰浊统统往下刷。

半夏

痈肿痰核

半夏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

《药性论》中就讲,"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说的是半夏外用,可消各种痈肿痰核。

半夏


半夏的功效良多,但并非所有的人都适用。

我们讲了,半夏为辛温燥烈的药材,是故,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还须慎用之。

此外,时常容易自汗者也须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泻心汤   厚朴   半夏   方子   甘草   生姜   头目   功效   头痛   体内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