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解放前,济南曾有个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原创 邵华媛 卫城往事 2022-10-22 19:05 发表于山东

前注:此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非现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请看后文。


黑色的厚纸壳封面,残旧的发黄纸张,这一册“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7毕业同学录”告诉世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山东省曾有一所“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7毕业同学录封面

这所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1947年4月,之前,它的名字叫山东临时政治学院,而9个月后,它又改名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由于其在这个世上仅存了9个月的时间,因此少有人知,并因此成为解放前山东省内昙花一现的一所高校。

尽管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龄很短,但它有前身也有后世。其前身,为曾设立在安丘的山东临时政治学院,一个在战时设置的临时高校;其后身,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这个名字,与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山东师范学院非常相近,他们之间是否有继承关系,这些都值得去一探究竟。让我们首先看看其前身——山东临时政治学院,是怎样一所学校。

多次迁址的战时临时学院

1940年,因抗战期间高等教育几乎完全停顿,为了收容战区失学高中毕业生,国民党政府要求各地设置政治学院,毕业后分配各战区服务,战争结束后应允许这些学生转入相应高校的相应专业学习。为此,山东省政府成立山东省临时政治学院。

1941年8月,在校长徐轶千地奔走下,山东临时政治学院借用山东安丘贾孟、店子村民房作为校舍,在安丘正式开学。1942年初,因日寇“大扫荡",学院校舍被焚烧,即北迁到昌乐。1943年因日军进攻,学校停办,师生四散。而此时,山东省政府已南迁至安徽阜阳。1944年,山东临时政治学院在安徽阜阳复校,学生也陆续由各地来校上课。

1945年春,徐轶千调任国民党山东省干训团教育长,许炳离被委任为院长,1946年,许炳离因病辞职,由讲师朱正珩代理院务。当年,学校迁回济南,孙维岳受聘担任院长。

孙维岳,字东生,山东城武人,北大中国文学系毕业,蔡元培得意门生,曾任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旧称一中)、国立六中四分校校长。

孙维岳的教育部聘书

毕业同学录中的孙维岳照片

经过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批准,1946年6月,孙维岳校长在济南南围子门外,接收了一所小院(后来曾为柴油机厂煤气站),开始招生。因校舍狭小,师资缺乏,只招收了英文系和文史地、数理化两个专科,教室、学生不过百余人。1947年3月,山东临时政治学院校址迁到济南南郊胜利大街四十三号(现山东省委周边),校门朝东,并先后接收附近敌伪建设的楼房及平房数处,作为学院教职员工及学生宿舍。

1947年4月,接国民党教育部令,撤销山东临时政治学院,校名改为“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山东临时政治学院至此结束使命,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建国前不满一岁的山东师范专科学校与师范学院

1947年5月,刚刚建校不久的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制作了第一届,同时也是最后一届毕业同学录。同学录中除了介绍校史外,还收录了校长像、教授讲师像、毕业同学像、在校各科同学录、政治学院历届毕业同学录,是一份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47年的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大门

毕业同学录中收录的教职员工共35名,转录如下:

教务主任:万九河

训育主任:马友三

总务主任:薛道川

秘书:任德宽

教授:崔永福、李锦章、梁调甫、王炳宵、李仲肃、谢祖仪

副教授:解方、马克先、崔鸿章、谢元璐、李存禄、郭履埜

讲师:王峻岑、崔维嶺、严薇青、赵贵元、朱正珩、颜海洲、王志安、王躬砚、李束丝、高登海、王锡昌、许毓峰、赵毅生、张大伦、王明伦、刘爱莲

助教:金问鲁

生活指导祖主任:瞿亚先

训导员:刘宪玉

同学录中的严薇青

同学录中的王峻岑

同学录中还收录有国文科毕业同学43人,史地科毕业同学35人,数学科毕业同学15人,理化科毕业同学16人。

山东临时政治学院校名改称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后,引起山东教育界乃至知识界人士的普遍不满,认为山东作为一个大省,战前除了国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齐鲁大学,省级高校只有一个山东医学专科学校,而且是专科。抗战胜利后仍然没有一处省立大学,与山东大省极不相称。于是,1948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进一步请准国民党教育部,将师专改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并由省政府拨款整修校舍。至此,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名消失,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成立。

更名为师范学院后,学校在人事方面变动不大,院长仍为孙维岳,教务长由万九河担任,马友三、李长楫、魏均吾先后任训导长,王因陈、刘国芳先后任总务长。英文系仍由原系主任李锦章担任;王耀武秘书詹锳任国文系主任,后由阜阳原山东政治学院院长许炳离继任;史地系主任由万九河兼任;数学系由王峻岑担任,理化系主任由王炳宵担任。教师有赵毅生、夏剑秋、严薇青、廉立之、汪柏岩、马克先、郭锡九、谢元璐、崔维嶺、瞿亚先等。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该校少部分师生跟随国民党南逃,曾一度在南方成立“国立山东师范学院”。但院长孙维岳以及大部分的师生都留在了济南,被并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创办的华东大学,国民党时期的旧山东师范学院就此解体。

建国后脱胎于华东大学的山东师范学院

由于现在的山东师范大学,与旧中国时期的师范学院,名称极为相似,因此很多人看到山东省立师范学校以及学院,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二者联系到一起,认为他们是同一所学校的继承与延续,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

现如今坐落在济南千佛山脚下的山东师范大学建校历史为:1950年成立的山东师范学院。而这所山东师范学院,是以华东大学的教育学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华东大学成立于1948年,是中共华东局在潍坊建立的一所革命大学,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培养青年干部为主。同年底,该校进入济南,1950年末迁往青岛,1951年与山东大学合校,建制撤销。

1948年济南解放后,旧山东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被并入了华东大学的教育学院。1950年9月,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教育学院独立,与之前分流到省行政干校的一部分,共同筹建山东师范学院。10月,山东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8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按照高校校史追溯原则,现在的山东师范大学校史,并不能追溯至旧师范专科学校。但新旧两所师范院校,要说一点关系也没有却不属实。

关系密切的新旧两所师范院校

从几所学校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山东师范大学并非脱胎于旧中国的师范学院,但他们之间存在某些关联,是不争的事实。

建国以后,旧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被华东大学兼并,成为华东大学的教育学院,而教育学院之后独立出来,成立了山东师范学院。一些旧师范学院中的教师,继续在华东大学乃至山师中任职。

如华东大学进入济南后,曾聘任旧师范学院的严薇青、廉立之、许衍梁、万九河、王峻岭、赵毅生、汪柏岩等人担任正(副)教授;而严薇青之后转到山东师范大学,曾任中文系教授,廉立之曾任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王岭岑曾任山东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赵毅生曾任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和图书馆主任,崔维嶺曾任山东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等,他们都为新中国山师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跨越两校的师生,尤其是一直坚持师范教育工作的部分教师,成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的最好证明。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尽管昙花一现,但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它曾经担纲旧中国时期山东省内师范院校的最高学府,它曾经汇集了一批师范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这本珍贵的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7班毕业同学录,将它在特殊时期的短暂一生,留痕纸上。


2022年10月22日晚修改完成于林海之畔


参考资料: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7班毕业同学录

《忆解放前的山东师范学院》 作者严薇青

《山东教育史》P382

《抗战时期的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概况》 陈泽浦整理(安丘文史资料第3辑)

《华东大学的组建》(来自《山东大学校史 1901-1966》)

《华东大学始末》 作者余修(来自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第23辑)

《山东师范大学的沿革和现状》(来自1981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网站资料


微信公众号“卫城往事”:坐标威海,主要讲述卫城故事,漫谈清泉石落,记录心情随想,更有我热爱的故乡--海埠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安丘   山东大学   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省   济南   昙花   师范学院   同学录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