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奶引:16岁时因长得太美出现在1元纸币上,如今怎样了?

在贵州庆云乡寨锦村有一位姑娘,笑容如花,美丽而迷人,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楚楚动人,被寨子里的人们亲切地称为“一枝花”。

16岁那年,去镇上赶集,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她格外显眼,不知怎么的,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衣服被人从后面拉了一下。

石乃引

回过头一看,只见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对她说:“姑娘,能为你画一幅画吗?”

单纯的她点了点头,男子迅速拿出画笔,在画夹上嗖嗖嗖地挥舞起来,正是这一次的邂逅,她成为了第四版一元纸币的主角--石乃引。

这一意外的荣耀让她备受瞩目,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人物,那位为她画画的则是设计第四版人民币图案的画家侯一民。

那么,石乃引为何会成为人民币的女主角之一呢?

1、出身贫寒

石乃引,出生于1961年,原名石婢学,是贵州省从江县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每个家庭有多个孩子是再寻常不过的了,石乃引家也不例外。

她兄弟姐妹6人,她是老大,由于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家境贫穷,作为家中的长女,石乃引自愿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让给其他人。

从小她没有正式上学受教育,直到后来她参加了扫盲活动,才勉强获得了一些文化知识。

尽管石乃引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她却是一个勤劳聪明的人,她从不放弃努力,试图改变家庭困境的决心。

为了增加收入,石乃引利用农活之余的闲暇时间跟着村里的妇女学习织布,天资聪慧的她,一学就会。她的手工技艺非常精湛,能够熟练地将丝线编织成美丽的织物。

有一天,她将祖母留下来的织布机找了出来,这台织布机年久失修,石乃引决定亲自动手修理它。

经过她的一番鼓捣,织布机竟然转动了起来,这让石乃引喜出望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利用张台织布机,石乃引很快织出了几匹布。

她将自己亲手织造的布匹带到附近的镇上售卖,以此补贴家用,此外她还自学了染布技术。

然而,染布是一门技术活,石乃引以前从未亲手尝试过,完全没有经验。当她面对复杂的染布过程时,她并没有被吓倒,她坚持不懈地进行尝试,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实验。

石乃引织造的布料色彩独特,一经拿到集市上,立刻就会吸引大量顾客涌来,瞬间售罄一空,石乃引将赚来的钱,全都用来补贴家用。不久后,她又自学会了制作民族服饰。

当左邻右舍得知年纪尚幼的石乃引不仅会织布、染布,还自学会了制作民族服饰时,村子里的女孩子纷纷前来找她,希望能够“拜师学艺。

善良的石乃引从不吝啬自己的手艺,而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技艺传授给每一个人。她乐于教导他人,耐心指导每一个细节,帮助他们掌握染布和制衣的技艺。

2、偶遇画家

1977年的一个春季,石乃引向往常一样带着布匹但集市上售卖。

也正是这一次的出行,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10年后她会出现在人民币上。当时石乃引身着民族服饰,耳部银饰闪闪发亮,16岁的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

一旁的顾客们考到了她纷纷驻足观赏,大家被她的手工艺品和独特风格所吸引,不禁流连忘返。

此时人群中一名男子也注意到了他,而这名男子就是侯一民

画家侯一民

1977年,画家侯一民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参与第四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涉设计,任务要求他绘制真实人物的头像作为图案。

接到这个任务时,起初侯一民完全没有思路,因为画画对他来说并不难,可是具体要画谁才有代表性,让侯一民犯了难

侯一民设计出了几套方案,然而他发现这些方案都无法打动自己的心灵,便毅然全部抛弃掉了。

为了寻找新的灵感,侯一民决定独自前往贵州。他知道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每个人的面貌都充满了当地民族的独特特色,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找到灵感的源泉。

在贵州,侯一民沉浸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他走访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村落,与当地人交流,观察他们的面貌和神情,他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努力捕捉他们独特的美。

直到这一天,他偶遇石乃引,眼前这位女孩让他非常感兴趣,侯一民便主动搭讪,向石乃引说明了来意,表明自己想要为石乃引画人物像。

石乃引平时并不怎么与男性打交道,第一次听说有人要为她画像,她感到非常惊讶。她心想,也许是自己独特的打扮吸引了这位中年男子,于是便同意了。

在得到许可后,侯一民拿出画板让石乃引坐在一旁等待着,他开始当街给石乃引画像。

其实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想知道眼前这名男子能否真实地捕捉到她的独特之处。

侯一民完成了对石乃引的画像,他向她道了声谢,然后转身开始了人民币印花的设计工作。

回到家后,石乃引将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她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织布工作,对这次画像的经历没有过多的思考和回忆,她知道这只是一段短暂的交流。

3、画像登上人民币

随着时间的流逝,石乃引到了适婚年龄,引起了村里单身年轻人的兴趣,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终她嫁给了石学海。

但石学海家境也很贫困,以种地为生,不过石乃引并没有介意,两人结婚后,生活过的也很简朴

石乃引决定重操旧业,为了买纺织机,夫妻俩四处借钱。石乃引的织布和染布技艺在寨子里很有名气,从那以后他的再也没有停下来。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她的双手布满了老茧,然而她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怨天尤人。

每天,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心中充满着无尽的幸福。在她朴实的面容上,绽放着一份真挚的笑容。

1987年4月,第四版人民币发行,而石乃引也随之出了名。

不久后,时年26岁的石乃引发现村里的人们总是议论纷纷,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

石乃引实在弄不清楚自己为何会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直到有一个村民拿着一元钱的第四套人民币来找她,她这才恍然大悟。

左邻右舍纷纷询问是不是她,石乃引则含糊其辞。因为她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打扰,

2010年6月,石乃引的事迹被报道在新闻上,引来了众多人的关注。

许多人不远千里赶来贵州想要一睹芳容,石乃引只好承认画像上的女孩就是自己,只不过她也没想明白10年前的那场偶遇,竟然会让自己的画像登在一元人民币上

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亲眼目睹这位贵州的美丽传奇。一时间,宁静的小山村也热闹了起来。

为了增加当地的知名度,村长趁机张贴起石乃引的海报,吸引更多的游客。

换成别人,或许会趁机大捞一笔,但石乃引并不懂得掌握流量密码,她的经济状况并未经过人民币画像一事有丝毫改观,甚至比以前过得更加困难。

过去,他们一家靠着低保金勉强糊口,然而随着政策的变化,石奶引一家16年来的低保金被取消,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有网友开玩笑称:“人民币上有石奶引,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

3、勤劳致富

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转机,庆云乡佰你村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

果树种植专家凌裕平听说了石乃引的故事后,决定亲自去拜访她。

凌裕平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石奶引作为名人,竟然生活如此困苦,屋子破败不堪,生活节衣缩食,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此时的石乃引也不再是青春少女,已经变成56岁的“妇女”,岁月的痕迹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

为了改善石奶引的生活,凌裕平决定帮助改善石乃引一家的生活。凌裕平为石乃引家的六块田做了规划,在种植水稻之后,再在田里养殖一些泥鳅,也可以增加收入。

此外,他还亲自向石乃引提供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指导,帮助她发展果树种植业,增加收入。

石乃引毫无保留的地将从凌裕平那里学到的果树和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了村民们,帮带村民一起致富。

2021年,石乃引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房屋也得到了修缮,一家人摆脱了多年以来戴着的“低保户”帽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庆云   染布   织布机   贵州   纸币   果树   画像   技艺   画家   独特   人民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