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营收超700亿,中国顶尖的家族企业,为何坚持不肯上市?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视频加载中...


做个小调查,提起家族企业,你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用人唯亲的负面印象,还是团结凝聚的正面观感。


在现代化思潮的影响中,许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组织形态,受限于家族血脉的限制,这类企业很难留住真正的人才,难以赢下大体量的市场竞争,用我们常说一句话就是:家族企业做不大。


然而真的如此吗?


一个不太冷的知识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以上的企业,是家族企业。


比如去年全球营收最高的企业沃尔玛、世界四大再保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尔哈撒韦)、数码电子领域的三星、房地产的碧桂园、汽车的宝马,从零售到工业、从地产到金融,几乎每个领域的头部,都有家族企业出没的身影。


这种情况又似乎与许多朋友的认知相悖,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下,家族企业为何还能占据500强半壁江山?它们能够常青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李锦记作为一家已经成立134年的华人家族企业,它的故事或许能够让我们窥见其中一二。



作为一个家族企业,李锦记虽然自己宣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如果要将他当做一个企业来算的话,它的发展历程不过五十多年。


1960年以前,李锦记与其说是家族企业,不如说是家族作坊。


1888年,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在一次熬汤时,由于误了火候,不慎将生蚝汤煮成了一锅黑漆漆的酱料,抱着怜惜物力的心思,他略尝了一口,鲜美的蚝油由此诞生。


这场意外,让李锦裳在广东新会开办起了李锦记蚝油庄,凭借着鲜美的蚝油,他很快就征服了当地人的味蕾。


此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局势骤变,李氏也因时局动荡而先后迁往香港、澳门,幸运的是,凭借着一手熬蚝油的手艺,他们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重新开创起了家业。


不过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直到1960年,李锦记二代传人接班的40多年后,它仍然只是一个二十多号人的蚝油作坊。


直到第三代接班人李文达登场,李锦记才迎来爆发。



02


李锦记第三代的接班,在李家内部,被称为“家变”。


当时,李锦记作为在港澳和海外都颇具盛名的品牌,其主要锚定的是高端市场,产品售价高昂,是少数人才得以品尝的珍馐。也正是因此,在近70年的时间里,李锦记的规模一直维持在20多号人左右。


但家族的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对这种经营观念却并不认同,他认为想要做大就必须要推出大众化产品,生产平价蚝油。


观念的分歧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分裂,面对李文达的扩张计划,他的两位叔父极力反对,甚至表示要掏钱收购李文达一家的股份。


坚定看好大众市场的李文达自然也不肯退步,最终李文达一家四处举债借钱,以460万港元的价格反向收购了两位叔父手中的股份,保住了李锦记的牌子。


1972年,中美关系随着尼克松的访华而破冰,与中美关系一同火爆的,还有当时中方赠送给美国的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抵美仅一个月的时间,它两就为动物园招揽了超过100万名游客,在全美掀起了一阵熊猫热。


李文达从中嗅得商机,将李锦记旗下的平价蚝油冠以熊猫牌蚝油之名重新包装上市,低廉的价格和醒目可人的外观让李锦记的平价蚝油从美国火回了香港,李文达为此增开了足足十一条生产线。


而香港另外三家仍然固守高端路线的蚝油庄,被李文达这记现代化、产业化的重拳打的措手不及,在平价产品的攻势下,李锦记逐渐成为了蚝油的代名词。


1980年以后,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从内地吹向香港,飞速发展的经济之下,李文达也从中窥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调味品需求,李锦记的产品也慢慢从蚝油和虾酱扩展到咖喱汁、排骨酱、豉油鸡汁等多种调味品。


而为了销售这些产品,李锦记又组建起了多支销售队伍,到1980年中期,李锦记已经成为一家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的大型企业,其全球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但让李文达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李锦记飞速发展的时间点,他的弟弟对他说出了两个字:分家。



03


作为福布斯排行榜里少有的不肯上市的华人家族企业,李锦记不上市的执念,恐怕还要从1987年的那次分家说起。


彼时,凭借着平价化和多元化的改革,李锦记在调味品市场上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不仅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占据了美国88%的酱油市场,新加坡的货架上,也是清一色的李锦记,基本找不到其他调味品牌的身影。


但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弟弟李文乐不幸确诊鼻咽癌,其妻子担心李文乐不在后,兄长李文达会借此将一家人扫地出门,便撺掇李文乐分家。


面对李文乐不同意分家就把股份卖给外人的威胁,哥哥李文达顿感五雷轰顶,最终不得不四处筹借了8000万巨资买下李文乐手中的股份,才结束了这场分家闹剧。


分家之后,负债累累的李文达为了快速回笼资金,选择切入保健品赛道,成立了品牌南方李锦记,也就是后来很多人所熟知的无限极,关于无限极的功过本篇暂且不论,仅从解决李锦记在分家后所面临的资金危机来看,无限极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子品牌,时至今日,它仍然每年为李锦记贡献超过200亿的营收。



历经此劫之后,李锦记的发展很快又随着1990年内地市场的全面开放而迎来春天,重回祖地的李文达在广东新会建立了生产基地,并依托庞大的内地市场顺势腾飞。


截止2021年,根据业内估算,李锦记的年营收已经突破700亿元。


纵观李锦记发展的全部过程,可以看到企业的壮大基本上都是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从高价珍馐到平价蚝油,从单种产品到多元化战略,甚至最后决定进驻内地市场,这几项重大的决策的背后,最终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决策者的商业远见。


也正是因此,李锦记是国内少有的,在家族宪章中明确接班人必须是大学毕业的家族之一,同时还要求不准晚婚、不准离婚、不准婚外情,违背后两者退出董事会,以此保证家族和睦。


从见证父辈的分裂,到亲历自己与弟弟的分家,由李锦记三代传人李文达所设立的家族宪章,能见证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历久弥新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三星   家族企业   珍馐   蚝油   香港   美国   传人   调味品   平价   中国   家族   股份   品牌   市场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