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百万秦军“消亡”之谜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秦朝究竟因何而亡?因为秦二世的暴政,还是伤民伤财的徭役?公元前210年,秦朝的开创者秦始皇嬴政去世,而公子扶苏被害,蒙恬被杀,胡亥成为了秦二世,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大泽乡起义爆发后,全国反秦情绪高涨。

随后,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至此宣告秦朝覆灭。作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始皇帝嬴政领导下的秦军自然是所向披靡的

秦朝几十万的正规军,在秦朝灭亡时,又到底在干嘛呢?为何没有护住咸阳?

(刘邦入咸阳)

一、秦亡于二世,大泽乡起义爆发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直逼关中地区,差点进驻咸阳。胡亥在慌乱之中,要求秦将章邯保住咸阳,但碍于城中无多兵。章邯只好请求胡亥将骊山的苦囚、刑犯释放出来,一共二十余万人,变成了一支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秦灭六国一统华夏,咸阳城内却没有足够的兵马护城,一个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些正规军究竟去哪了?在聊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看看秦朝的整体社会环境,秦朝又因何而亡?

早在战国时期,接近北方的燕赵之地,便常常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展开对战。在赵国名将李牧的攻击之下,匈奴兵败,不敢贸然进犯。

但等到六国统一之后,刚刚结束战乱,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这时候匈奴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匈奴)

秦朝当时不仅要管匈奴,还要管大一统之后的变化,不论是度量衡还是文字等种种,都需要一定时间布置、执行。紧接着而来的,便是始皇嬴政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皇陵,而秦朝法律严苛,赋税徭役严重,百姓又深受官府的压迫。

而始皇多次出巡,都抱着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心愿,但最终他却没能如愿。公元前210年,他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得知这个消息的公子胡亥,和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一同决定篡位,将公子扶苏暗中害死。

而让秦朝则走向了更深的深渊,大泽乡起义爆发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时陈胜和吴广二人,他们与一众民夫,原本是要将修建皇陵的材料,从河南运往北京。结果天降数日大雨,耽误了他们去北京的脚程,甚至已经延迟了。

(大泽乡起义)

当时秦朝法律规定,如果迟到了,则会被处死。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陈胜、吴广二人,一合计便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去北京也是死,造反也是死,男子汉大丈夫便不能怕这些,要是成功了,那才是真正的改变时局。

于是,陈胜吴广二人先是设计,彰显自己的威望,之后又将押送队伍的官员杀害,随后二人号召民夫与他们一同起义。由于百姓苦造压迫,他们的起义很快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而陈胜吴广的势力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陈胜自称“张楚”政权之后,他们决定兵分多路攻打。当时周文率领的那一支队伍,便是进攻咸阳。

结果最终被章邯率领的二十万,从骊山放出来的苦囚们打败。会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秦朝的正规军都去哪了?

(秦军)

其实当时在城中的,还是有正规秦军的,由苏角、李由等人率领的三支军队,驻扎在咸阳。但是数量并不多,约莫只有几万。浩浩荡荡地几十万大秦正规军,此时其实早就在各种阴差阳错下,独木难支了。

二、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扎北戍

前文我们提到,匈奴肆虐,趁着秦朝刚刚建立,他们似乎也抓准了机会,对北方的边境进行劫掠。

秦国也知道北境宽广,那必须是要派足够多的人,才能够抵御匈奴,于是秦始皇大手一挥,派出了三十万大军。

三十万大军,总还要有一个总指挥吧?于是秦始皇便选择了蒙恬。说起蒙恬,据说他祖上是齐国人,然后代代名将,被武力家庭环境熏陶,这也让蒙恬从小有大致向,决定冲锋陷阵,在战场上报效国家。

(蒙恬)

在秦灭齐的那场战争中,蒙恬率兵灭齐有功,还被拜为了内史,所以蒙恬在嬴政那里,属于是比较靠谱的忠臣。

于是蒙恬率领这三十万大军,开始了和北方匈奴的互相拉扯。他先是将河南地收复,这里的河南地并非今天的“河南省”,而是河套平原内,黄河以南的区域。

那里也算是匈奴的老巢了,所以当时蒙恬率领的这几十万正规军,算是秦统一的老班底了,自然是把匈奴打得直叫娘。之后蒙恬又将与榆中到阴山的这一块地区整顿,设置了三十四处县制,还度过了黄河占领阳山,将许多百姓迁到此处,开始生活。

蒙恬在北方待着,嬴政也是十分放心。这三十万不能少,因为这不仅是兵,还是劳动力,不仅要和匈奴对战,而且秦始皇还计划着修建一座万里长城。如今我们所说的秦朝长城,其实多是由蒙恬组织修建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

(修建长城)

但秦并不是最早修建长城的国家,其实燕国也曾修过长城,但随着风沙腐蚀。而秦始皇修建的,准备从甘肃的岷县,一直绵延到辽东地区,还把原来的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连为一体,形成真正的万里长城。

而长城则利用地形,将匈奴狠狠地遏制在了北边,不敢南进。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蒙恬在,还有这三十万秦国大军在,才真正的将北方驻守成功十多年,威慑了匈奴不敢再进一步。始皇帝对于蒙恬也十分喜欢,蒙恬与公子扶苏关系也交好。

但是由于蒙恬弟弟蒙毅,在朝堂中得罪了赵高,于是赵高就记恨上了蒙家两兄弟。始皇帝去世后,赵高和胡亥封锁消息,担心扶苏上位,又担心蒙恬手握大军,威胁自己。

于是假传遗诏称扶苏有罪过,随后更是捏造罪名将公子扶苏、蒙恬赐死。

(赵高)

蒙恬并不相信,却被囚禁起来,胡亥将蒙毅杀害后,蒙恬也被牵连。而蒙恬直到临死前,都惦记着他的三十万大军,以及万里长城还没有修建完成。而秦朝三十万北进戍边的军队,由于蒙恬死去,群龙无首,最终四散崩溃。

由于蒙恬与扶苏交好,哪怕这是北方依然有组织的秦军,也绝不会去帮助胡亥对抗的。当时明眼人都能看出,百姓的悲愤,二世的荒唐,恐怕正规老秦军,宁愿看戏,也不会去帮助胡亥的。

有少部分蒙恬的手下,前文提到的苏角、李由便是,他们率领了一部分的军队回到了咸阳,组成了都尉军,但最终在和项羽的对战中,悉数被灭。

所以我们来看这三十万,先是蒙恬死后四散而逃,随后回到咸阳的,数量并不多,在和项羽对战中,10万守城秦军全部战死。

(项羽攻打咸阳)

三、南征百越五十万,赵佗建立南越国

公元前219年,当时的南方百越一带,自古以来便被中原人称作“越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分支,但是由于百越地区被五岭所隔,所以要想进入百越地区并不容易,必需跨过这重重大山。当时始皇帝把百越之地,也看做了是统一的目标。

于是,他先是派出大将屠雎,给了他五十多万大军准备出发攻击百越。屠雎采取的是兵分多路的策略,也的确很快拿下了东瓯和闽越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福建一带,还在此设立了闽中郡,但是其余的地方就没那么好拿下了。

(秦南征百越之战)

加上越人好战,力阻抵抗,屠雎此人行事极端,这让越人更加反感,最终屠雎战死被杀,而秦军也折损了数十万。秦朝没能成功拿下百越这块宝地,于是始皇帝又派出了大将任嚣和赵佗二人,继续征服百越。

这时候在百越地区的秦军,少说还有四十万。在任嚣和赵佗的带领之下,他们终于收服了百越,在当地设置了三郡,东其海南,南方抵达了越南,当时都成为了清朝的版图。而任嚣便成为了海南尉,赵佗则是当地龙川县的县令。

为了加强百越和汉人的融合,赵佗一是拉拢民心,方便自己的治理;二是可以防止越人的反抗。他号召秦军在当地娶妻生子,赢得越人的信任,随后赵佗还将中原文化,也传播到了此处,渐渐的赵佗在当地威望升高。

(赵佗)

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赵佗与任嚣得知此事,当时任嚣病重便告知赵佗。天下大乱,人人都只为自己,他们如今所在的南越之地,可以用五岭分割,创建一个自己的国家政权。地形依山傍海,占据绝大的优势,还能避免混乱的中原军队,进入南越。

任嚣死后,赵佗成为了南海郡,他封锁了五岭的多个出入口,加强设防巡逻。坚决不允许中原军队进入,因为他们毕竟是秦朝军队,很难不保证,有人想打他们的注意。所以我们看,当秦面临灭亡时,这般拥有四五十万大军的南越,也无法抽身相护。

当时秦朝已经失去民心,而且他们在南越如今生活安乐,许多军人也有了妻儿,又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险,去营救胡亥呢?

赵佗将朝廷派来的兵全部杀害,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又修建了多处的防御城池,而赵佗也正是著名的南越国的开创者。

(南越国)

南越国一片祥和,一直到刘邦登基后的几年,才和中原王室再次有联系。所以我们再来看当时的秦朝军队,五十万在南越之地,并且都成为了赵佗的手下,自称南越国,自然不会救秦。而北边的三十万大军,散的散,死的死,最终也都死在了项羽的手下。

参考资料

李文岚.秦朝军队去哪儿了?[J].国学(吉林), 2012(1)

杨志昆.秦朝亡于军队布置失当?[J].传奇故事, 2015, 000(006):P.84-84.

张分田.秦始皇传:秦始皇傳[M].人民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秦朝   陈胜吴广   南越   秦国   项羽   正规军   长城   匈奴   大军   军队   秦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