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当地核实后全额奉还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简说硬核

编辑|简说硬核

«——【·前言·】——»

1985年,山西政府外面来了一位老农,他在门口,来回转悠,一会儿往里面张望;一会儿又好像想要离开,似乎遇到了什么事。

正在办公室办公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便放下手中的笔,打开门走到老农的面前拍了拍他道

“老伯,我看您在门口转悠半天了,是有什么事吗?是生活遇到难处还是有什么情况需要反映?”

看到老农欲言又止的样子,“没事老伯,有难处您就说政府一定会尽力给您解决,来咱们去屋里说。”

他把老农请到了办公室里坐下,倒了一杯水给他。

老农看到这位小同志的态度这么好,觉得有些拘谨,看着小同志一脸关心的样子。

老农似乎下定了决心,鼓起勇气从上衣的口袋掏出了一张纸,说道“我,我没啥事,就是想问问这还作数不?”

这位小同志打开折叠的这张纸,十分吃惊,竟是一张借粮欠条,上面写着八路军借郭明阳十车粮食,还附带着相关红印。

这可了不得了,虽然国家建国初期曾发布消息告知老百姓可拿着战争时手里的欠条去找当地的政府兑换。

可小同志刚刚参加工作,对这些具体的事宜还是不太清楚,所以他立马打电话通知了领导。

小同志好奇这个老伯到底是什么人?欠条的事又是真是假呢?如果是真的,它又是怎么来的呢?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抗战时期物资紧缺,八路军难以饱腹·】——»

自从日寇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全中国的人民都积极涌入抗战大潮,除了当时的八路军战士还有江湖的绿林好汉。

甚至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拿起自家的锄头,板砖奋力打击日寇。

只是所有人都去打仗了,庄稼地里留下的都是些孤儿寡母,时间长了田地里产的粮食越来越少。

百姓都是依靠每年积攒下的粮食过活,我们前线英勇作战的战士亦是如此。

随着战争拉锯战开启,全中国几乎到处都是灾民流民,到处弥漫着硝烟,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我们的战士也是有苦难言。

行军途中战士每天饱一顿饥一顿,时间长了还没开打就饿死在奔赴战场的路上。

即使条件再艰难我们的战士一直严于律己,时刻执行党组织的规定:任何人绝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每一位战士再饿也不会罔顾军令去抢百姓的粮食,宁可啃树皮,煮腰带都不肯破坏规定。

可是战事吃紧,虽与国民党合作,却没有办法得到任何援助,看着这些战士逐渐体力不支。

当地的百姓看不下去,于是几乎每家都会偷偷拿出自己的粮食在半夜送到战士驻扎地。

但是大多数的百姓之所以拿出这仅存的粮食无非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意,从未真的想要去讨回什么。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战士是真正的为国而战,区区一点粮食算不了什么。

看到这些捆得严丝合缝的麻袋,战士不禁十分感动,他们知道这是百姓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当时的社会着实不太平,忍受着日寇的同时还要防着盗匪。

可规定就是规定,但看着战士日渐消瘦的身体,上级决定借粮,一律是百姓送来的粮食必须留下一份带有红印的欠条,等事后一定挨个归还。

事实上他们也实现了承诺,赶跑了敌军,建立新中国,头等大事就是解决这些欠条。

之后拿到粮食的战士继续赶路,补充体力后在全国各大战场奋勇杀敌,这些粮食救助的不仅仅是战士的身体,更多的是打击日寇的信心。

而老伯手里的欠条,正是曾经艰苦岁月的见证,这1100法币的欠款足以见得我们的战士当时多么艰苦的作战条件。

«——【·郭明阳“雪中送炭”援助战士·】——»

其实这个欠条,准确来说是这位老农的祖父留下来的。

当时正值华中地区遭受日寇袭击,山西便是其中一个战场,这些日军企图侵占山西各地来扩张自己在中国的势力,我方战士当然不允许敌人如此嚣张。

于是迅速派出一一五师前去打游击战来破坏敌人的计划。

只是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再怎么省吃俭用,军中的粮食早已所剩无几,正好途经山西某个小镇,大部队停留在此稍作整顿休息。

突然一个战士晕倒在地,身边的战士立刻将他扶起来,并叫来随行的军医过来治疗。

战士问道“医生,咋样他这是怎么了?”医生说他没啥事就是长时间未进食引起的四肢无力。

身旁的战士听到医生的话,再看看周围众多咬牙坚持的战友,他忍不住了。

跑去班长面前哽咽道“班长,咱们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您快想想办法,已经有战士晕倒了,再这样下去仗还没打自己就先撂了。”

班长拿出了一根烟抽着,没理会他,不知在想啥。

战士急红了眼,“班长,您倒是吱个声啊,要不我们借粮食吧,您倒是说话啊?战士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没有粮食就没有体力,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打?”

班长掐了烟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叫几个体力好的跟着我去镇上借粮食。”战士一听瞬间有了希望,立马叫了几名战士一块去借粮食了。

只是让人失望的是因为战争当地的百姓存的粮食也不多,所有的粮食加起来都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能借一点是一点,当地的百姓都纷纷说明这些捐给战士们吃,但战士无论如何也要按规定打上欠条,并许诺事后一定归还。

回到军中战士一脸难过道“班长这也不够啊,这么多战士哎……”正当所有人都发愁的时候,一个小同志率先嚷起来“你们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是粮食!许多战士纷纷站起来,看着一车车的粮食运到他们的面前。

只见一个穿着简朴但双目有神的老人下了推车,“你们是那天在镇上借粮食的八路军不?”没错来人正是郭建英的祖父郭明阳。

“对我们是,老伯您这是?”郭明阳指了指车道“你们缺粮的事老夫知道了,这是我四处筹来的,不知道够不够,但我只能弄到这么多了。”

战士们红了眼眶“够!太够了!太谢谢您了!您帮了大忙了!”

说着就要拿出专用纸来打欠条,郭明阳一看“别,这些粮食捐给国家捐给你们的,你们拿命保护我们,一点点粮食哪还能打欠条,快收起来。”

班长坚定地道“不行,我们有规定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如果不是因为粮食缺的紧,我们也不会向你们张口,毕竟你们也要生活的,快给大爷写上盖章。”

郭明阳见拗不过这群战士只好收下了这张欠条。

不过有个战士疑惑道“不过大爷您真有本事,我们去过整个镇子却没有借到多少,你一出手就是十车,真厉害!”

郭明阳笑道“哪有什么本事,我啊就是个生意人,现在到处都在打仗,生意也不好做。

好在之前攒了点钱和家业倒是没饿着,为了鼓捣这些粮食我把家里没用的产业都卖了,反正留着也没啥用,倒不如支援你们前线。”

战士们一听原来这些粮食都是老伯散尽家产换来的,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道“老伯,我们?”

郭明阳明白“拿着吧,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没了还能赚,但你们不行,都是国家的好男儿,听老伯的好好打,把他们全部轰出去!”

战士们纷纷向老伯敬礼,之后便带着这些粮食继续上路。

而郭明阳在战争结束后却没有去兑换,因为从开始他就没想过要他们汇报些什么,留下这张欠条只是单纯地做个纪念罢了。

在他临死前还告诉自己的儿子,这张欠条的事,并再三嘱咐热门好好保存下去,不许任何人兑换。而他的后辈也时刻谨记在心,将这张欠条传下去。

«——【·为救妻子,违背祖父遗愿·】——»

可惜的是郭明阳的后辈还是兑换了这张欠条,不过呀实在是无奈之举。

自从郭明阳捐粮食之后,郭家的生活也紧接着破败了,家中变得贫困起来但也能过得下去。

让郭建英(郭明阳的孙子)想不到的是,他的妻子突染重病,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想要治病真的很难。

再加上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几乎没有剩下什么钱,更是难上加难。

郭建英胡乱地抓着自己的头发,蹭一下站起来开始翻箱倒柜,拿出那张保存多年的欠条,“孩他娘,我去兑换了它,咱就有钱治病了。”

郭建英带着这张欠条来到了当地政府,可是到了门口他又没有了来时的硬气。

有些发慌因为时间过了这么久他也不知道这张纸还作不作数,万一人家以为他是骗子把他轰出来怎么办?

又想着要是真兑换了又有负于父亲的临终嘱托,他感到有愧于国家,有愧于曾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战士。

他才在门口来回转悠,为兑不兑换这个问题困扰了半天,迟迟没有下定论。

所以才会引来政府门内一名同志的关注,在小同志的带领下来到办公室讲述这张泛黄的欠条的故事。

经过各方面的鉴定证明这张欠条是真的,而且上面也的确是当时的红印。

经过查证当初签署这张欠条的班长早已牺牲在了战场,不过好在还有其他的证人证明老伯说的是真实的故事。所以领导决定予以兑换。

只是签署的时候上面标注的是法币,可是法币早就不值钱了,真要兑换成法币到老伯手里自行兑换成人民币的话也根本没多少钱。

因此经过商量他们决定直接将欠条兑换成八万人民币给老伯,郭建英对此没有意见,相反很是感激,本来就是抱着侥幸的心态过来的,没想到真的给兑了。

小同志笑道“放心吧老伯,我们时刻执行党的规定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还有就是既然说了会还那一定会还,党组织从不欺骗群众。”

郭建英惭愧,“十分感谢政府,倘若真的有办法我是死都不会违背家父的遗愿来兑换的,我的妻子身染重疾,花光了钱还没有治好,哎,真的很对不起那些战士。”

在场的领导一听竟然还有这样的缘故,当即为郭建英的妻子安排了医院,为她请来最好的医生,郭建英感激涕零,只是他的家再没有传家宝了。

«——【·结语·】——»

郭建英的事迹很快被报道出来,政府对此表示倘若还有像郭建英这样的手持欠条的百姓都可以来兑换,并许诺给予最大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

不过对这件事在社会却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钱不该拿,有人认为可以拿。

其实无论哪种结果我们都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毕竟谁都有难处的时候不是吗?

在我看来比起兑不兑换这张欠条,更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我们的战士和百姓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那才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换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老农   欠条   法币   日寇   老伯   山西   全额   班长   粮食   战士   同志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