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开皇》第39集 杨坚之忧

北周建德六年,二月。

邺城。

这座由魏武帝曹操营建,在后赵天王石虎手中大大扩张,再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上百年修缮的雄城,在上个月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北周天子宇文邕。

自去年十月北周伐齐,到今年正月邺城被北周上柱国、齐王宇文宪攻克,短短四个月,当年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奠定的强大帝国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如今,北齐皇帝高纬已经沦为周军的阶下之囚,除了北朔州(今山西朔州)、东雍州(今山西运城新绛)、营州(今辽宁朝阳)还在负隅顽抗,北齐其他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八十县、三百三十万零二千五百户,都已尽归北周所有。

城下的草木中依稀还有深紫色的血痕和散落的箭镞,城头的青砖上刀砍斧剁的印记犹在,但邺城百姓的生活却已恢复了平静,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此时,城门外的接官亭中,现年三十六岁的北周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坚背负双手,正在缓缓踱步,仿佛若有所思。

亭外侍立着百余名随从,为首三人都是英武挺拔、气宇轩昂的七尺壮士。

其中两人全身披挂,按刀而立,一人相貌坚毅、气质沉稳,是杨坚的姐夫,北周上开府、前将军窦荣定;一人气势豪迈,意气飞扬,是杨坚的族侄,北周上仪同杨雄。

另有一人身着青色武士服,肤色微黑,双目炯炯有神,浑身都是精悍之气,年纪最轻,却是杨坚的堂弟杨弘。

“阿叔,您有心事?”杨雄大步上阶,走入亭中。他虽称杨坚为叔,年纪其实还长杨坚一岁。

杨坚驻足,眉心几道竖纹若隐若现,缓缓道:“我在想一件怪事。”

亭下窦荣定、杨弘听杨坚如此说,一起凝望杨坚。

杨坚目露迷惑之色,道:“上旬,我随齐王殿下攻克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殿下命我单独领军去取定州(今河北保定定州)。当时你们都在,咱们分明是从定州南门攻入,对不对?”

窦荣定也走上亭来,道:“不错,这有何怪?”

杨坚神色愈发凝重,迟疑片刻道:“但我近日听闻,有人说我们绕道定州西门,西门突然自行开启,我们才得以入城。”

杨雄笑道:“竟有这等无稽之谈?”

杨坚目光扫视杨雄,道:“威惠,你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你有所不知,传言还有下半句,说当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到定州时曾说:‘此门有灵,以后如果有圣人来到,它就会自行开启’。”

定州西门久闭,文宣时或请开,帝曰:“当有圣人来启。”及高祖至而开,莫不惊异。——《隋书·卷一·帝纪第一》

杨雄刚想发笑,忽地品出异味,惊道:“圣人?”杨坚点点头,眉心竖纹更深。

窦荣定惊诧道:“当时我第一个冲上南门城头,斩关落锁,守军归降,我军才从南门进入,怎会出了这等谣言?”

杨坚摇头道:“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这谣言看似荒诞不经,对我却十分......。”

正在杨坚欲言又止之际,忽听邺城城门处马蹄声响,十余名骑兵飞马而来,为首一人白面微须,剑眉朗目,英气不凡,在亭外飞身下马,朗声道:“随国公,梁主到了吗?”

杨坚急忙迎上,道:“昭玄,梁主未至,齐王殿下亲自来迎吗?”

来者正是齐王宇文宪手下心腹,记室参军高熲。

他是杨坚岳父独孤信义子,又名独孤颎,与杨坚和独孤伽罗都是自幼玩伴,感情极深。

高熲疾步上亭,一把扯住杨坚衣袖,将他拉至一旁,用极低的声音道:“齐王即刻就到,你......你要小心。”

杨坚心中一惊,道:“为何?”

高熲急急道:“定州有谣言,对你十分不利,刚才齐王在陛下面前说起......。”

话未说完,邺城城门下响起“呜呜”的悠扬号角之声,千余名铁甲骑兵鱼贯而出,高熲脸现焦急之色,匆匆道:“说定州西门自开,你暗合圣人之兆!”言罢急忙出亭。

铁甲军已在亭外道路两侧整齐列队,正中一人三十一、二岁年纪,头戴紫金王冠,内着绛红衮服,外披银色锦袍,挺拔颀长的身躯在马上端凝如山。

英武刚毅的脸上,一对神光内敛的眸子熠熠生辉,虽神态平和,却有一份摄人心魄的气势和久居上位的威严,正是天子宇文邕之弟,北周文武官员之首,上柱国、齐王——宇文宪。

宇文宪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贴身侍卫元胄,徐步向接官亭走来。

杨坚强自按捺心中震惊,抢上参礼道:“下官参见上柱国、齐王殿下。”

杨坚爵位是国公,职位是柱国,又是太子宇文赟的岳父,也算是位尊望重。但宇文宪以上柱国之尊,又是最年长的亲王,位列百官之上,故此杨坚口称“下官”。

宇文宪露出温馨和煦的笑容,回礼道:“随国公,有劳你在此等候。刚才陛下说,梁主也是一国之君,不能太过减慢,本该由太子迎接,太子仍在长安,这才让随国公代为迎接。但礼数上仍有欠缺,这才让本王也来。”

杨坚恭敬答道:“殿下望重海内,世人景仰,亲自来迎,算是给足了西梁的面子。”

宇文宪似笑非笑看着杨坚,却不说话,杨坚在宇文宪有若实质的目光凝视下,背脊已渐渐渗出细汗,神情却坦然不变。

片刻间,宇文宪点点头,向高熲道:“昭玄,去看看,梁主到了哪里。”高熲应声,率五名骑兵向南疾驰而去。

原来,北周灭齐之后,长期依附北周的西梁国主萧岿上表,希望到邺城朝贺,宇文邕应允,今日正是萧岿抵达之日。

宇文宪眺望官道尽头,不经意地道:“随国公,今日陛下说起你此次灭齐,立有大功,有意让你转任亳州(今安徽亳州)总管,不知你可愿意?”

杨坚心念电转,无数思虑在心头转过,神情越发谦恭,道:“这必是齐王殿下的美言,下官虽有微功,不过是仰赖陛下天恩,上柱国指挥有方。为国尽忠本就是我杨氏庭训,陛下但有差遣,下官怎敢推辞。”

宇文宪目光深深注视杨坚,似乎要将他看穿,缓缓道:“亳州靠近南陈,陛下想必是在为攻略淮南未雨绸缪。十日后陛下将启程从河东玉璧返回长安,你要随驾前往,届时可向郧国公请教方略。”杨坚躬身称是。

宇文宪所说的“郧国公”,就是北周柱国、勋州(今山西运城稷山)总管韦孝宽。

这时高熲已策马驰回,朗声道:“殿下,梁主已至五里之外。”果然,风中已隐隐传来鼓乐之声。

约莫一盏茶时分,道路尽头出现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中间可见绫罗伞盖,前后鼓吹,四周环绕黑甲骑兵,却是北周军的装束。

队伍前方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将领,面如冠玉,眉目清秀,一表人才,遥遥望见宇文宪、杨坚,急忙催动坐骑,驰至近前跃下马来,单膝跪地道:“侄儿宇文贤,拜见五叔!”又向杨坚道:“小甥见过姨父。”

宇文宪笑着一把将他拉起,道:“乾阳大总管,这两年在荆州干得不错,听说训练水军颇有成效,陛下十分欢喜。

来人正是宇文泰长子,北周第二任皇帝,周明帝宇文毓之子,现任北周荆州总管的毕王宇文贤。

其父宇文毓的皇后独孤氏是杨坚妻子独孤伽罗的亲姐姐,所以宇文贤虽然不是独孤皇后亲生儿子,仍可算作杨坚的外甥。

北周荆州总管负有保护西梁之责,故此,宇文邕下旨命宇文贤陪同梁主萧岿一同北上,沿途保护萧岿安全。

听宇文宪打趣,宇文贤兴致颇高,笑道:“五叔,您什么时候得空去趟荆州,侄儿带您看看我的水军操练。”

宇文宪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不用吹嘘你的水军了,陛下明日就有恩旨给你,让你回长安。”

宇文贤笑容一僵,急道:“回长安,为什么?我在荆州好好的,五叔,你可要帮我向陛下面前说话。”

此时,一辆六马拉动的金根玉辂车已行至近前,宇文宪向宇文贤一摆手,整理衣冠,端肃神情,上前躬身道:“外臣宇文宪,恭迎君上!”一旁杨坚也上前参礼。

辂车上快步走下一位三十五、六的中年人,容貌俊秀,气质儒雅,神态谦和,令人顿生好感,正是梁武帝萧衍的嫡脉曾孙、昭明太子萧统嫡孙、西梁开国皇帝萧詧之子,现任西梁国主萧岿。

众人见他手中还牵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童,这女童长得粉琢玉雕,肤如凝脂,秀眉如黛,乌溜溜的大眼睛充满灵秀之气,让人一见忘俗。

萧岿见众人看着这女童发呆,忙向宇文宪一揖,道:“有劳齐王殿下远迎,小王何敢克当。这是小女琬儿,快见过诸位大人。”

萧琬却极为大方,敛裾屈膝道:“萧琬见过齐王殿下、随国公。”语音清澈,如出谷黄鹂、玉落珠盘。

杨坚心中一动,暗道:“此女与阿摐(杨坚次子杨广小名)年岁倒也相仿。

这边宇文宪与萧岿握手寒暄已毕,道:“陛下已在文昌殿设宴,为君上接风,我们这便入城吧。”萧岿连声称是,携着萧琬的小手回到辂车之上,众人一道入城。


邺城,周回五十里。

城南是思忠里、永平里、吉阳里等百姓里坊,居住着十余万户邺城百姓。

城北一分为三,西部是皇家御苑,山林间高高耸立着雄伟壮观的金虎、铜雀、冰井三台,遥遥望去,仿佛天上宫阙;

城北正中是皇城,前有尚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等官衙,后有文昌殿、凉风殿等殿宇,本是北齐皇帝、太子听政之所;

城北东部,即是内宫。

萧岿车驾行至端门便即下车,在宇文宪、杨坚陪同下,步行前往文昌殿。

开阔的空场上,羽林甲士持戟而立,远处大殿金碧辉煌,气象森严。

萧岿看着如此壮丽的雄城,与自己简陋破旧的江陵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又想到北齐当年何等强盛,如今也灰飞烟灭,真是心潮起伏、感慨良多。

众人入殿,遥遥望见丹陛之上,北周天子宇文邕正襟危坐,一双眼睛凝视殿门处的众人。

这是萧岿第三次见到宇文邕。

第一次是他身为太子,随父亲萧詧赴长安拜见西魏大冢宰宇文泰,那时自己十三岁,见到了十二岁的宇文邕,对他的感觉就是沉静、沉稳,甚至有些沉默,在宇文泰诸子中毫不起眼。

第二次是父亲去世,自己赴长安接受西梁国主的册封,当时宇文邕刚刚继位两年,北周朝政大权尽在大冢宰宇文护之手,那时自己对他的感觉是痴呆、麻木,甚至有些痴蠢。

今天是自己第三次见到宇文邕。

萧岿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未记住宇文邕的相貌,每次想起这个宗主国的帝王,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双眼睛,沉静也好、痴呆也罢,都是因为这双眼睛。

而现在这双眼睛里蕴含更多的,则是炽热的自信和超脱的淡然,似乎大喜大悲,又似乎无喜无悲,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同时包含在宇文邕的目光中,让他的眼神带着一种上苍审视凡尘众生的意味。

这个人,苦苦隐忍十二年,只为了一个机会,一个手刃权臣,重掌大权的机会;

这个人,一旦夺回权力就励精图治,改革府兵制、币制、户籍制,选贤任能、厉行节约,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灭绝佛教,使北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达到顶峰;

这个人,亲率大军讨伐北齐,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百折不挠,以过人的勇气和决心,惊人的毅力和胆识,一举灭亡北齐,定鼎中原。

萧岿此时只有一个感受:“这个人,已经是半神的存在。”

随着内史上大夫王谊的一声:“西梁国主萧岿觐见!”打断了萧岿的思绪,忙紧走几步,跪伏在地,高声道:“西梁萧岿,拜见大周天子,愿吾皇万岁,万万岁!”萧琬也紧随父亲向宇文邕行三拜九叩大礼。

“萧爱卿,免礼,赐座。”宇文邕饶有兴致地看着萧岿父女,声调低沉,却隐隐有金石之音。

萧岿参拜毕,随侍者引导,进入右手第二席入座。

待坐定之后,萧岿闪眼看时,却是一愣。

丹陛之下左手第一席坐的是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滕王宇文逌,这是宇文邕的四位弟弟,都是亲王爵位,理应坐在首席。

但右手第一席坐的却是四个神态各异的年轻人,且未穿北周官服,都是一身布衣,萧岿仔细审视,心中思索,顿时明了。

坐在首位面色苍白、神情忐忑、面带惶恐的二十岁年轻人,必是北齐的亡国之君——高纬;

在他下手满脸悲伤之色的,必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子、任城王高湝;

高湝身旁之人相貌文秀,神情萧索,想必是北齐文襄帝高澄次子,广宁王高孝珩;

坐在末座之人身材魁梧肥胖,双唇紧抿,双拳紧握,隐有悲愤之色,那必是高澄第五子,安德王高延宗了。

果然,宇文邕道:“萧爱卿,你可识得你上手这四位?”

萧岿沉吟道:“陛下,这四位莫非就是伪齐被俘的四位伪君伪王?”

此话一出,高纬更是无地自容,高湝、高孝珩满面怒容,高延宗几乎就要拍案而起,三人一齐怒视萧岿,只有高纬将头垂得更低。

萧岿却十分坦然,重又起身,离席跪倒道:“陛下,西梁是天朝藩篱,臣忝居西梁国主,不知为何屈居在逆臣贼子之下?”

这话一出,满殿的北周文武一片哗然,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唯独宇文宪目光一闪,露出几分欣赏的神情。

的确,在北周群臣心中,北齐虽是敌国,但多年来始终压北周一头,而西梁不过是北周的附庸,仰北周鼻息生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北齐君臣的地位当然在西梁之上。

宇文邕也是一愣,道:“爱卿何出此言?”

萧岿慷慨道:“二十三年前,大周太祖文皇帝和常山公起义兵攻取江陵,处死南梁伪帝萧绎,帮助我父亲入继大统,兴灭继絶,缔造西梁。此后,我国作为大周藩篱,对圣朝忠心不二,帮助抵御王琳、陈霸先、陈蒨入寇,又与伪齐作战,将士浴血,竭尽所能。如今陛下令敌国君臣位列本国藩王之上,未免于理不合。且大周以《周礼》治天下,周礼讲‘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如今位既不正,臣安敢就坐?”一时言语哽咽,目中满是泪水。

宇文邕听萧岿侃侃而言,言辞中肯,也不禁动容,点头道:“萧爱卿讲得有理,来人,在温公(高纬受封北周温公)之上,再添一席,请梁主安坐。”

岿朝于邺,高祖未之重,岿陈太祖拯救之恩,叙二国唇齿之事,词理辩畅,涕泗交流。高祖为之歔欷,大加赏异。——《周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

立时有侍者摆席,请萧岿、萧琬入座,高纬面如死灰,高湝、高孝珩、高延宗更是泪水滚滚而落。

宇文邕瞥了一眼高氏四人,冷笑一声,道:“开宴!”


此后,宇文邕又连续宴请萧岿三日,宾主尽欢。

第四日,萧岿向宇文邕辞行,返回江陵,宇文邕亲自相送,命新任荆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之子李雅护送萧岿南去。

这段时间,宇文邕与宇文宪、王谊、北齐旧臣李德林等人日夜商议,下旨颁布三道敕令:

一、释放奴隶。让北齐境内所有官府奴隶恢复平民身份,由地方官颁赐田地、房屋、农具,妥善安顿,务必使这些人早日安居;

二、选拔人才。各州各郡务必选拔至少两名精通经史、品行端方的才能之士,送到长安由宇文邕亲自考核后任命官职;

三、戒除奢侈。邺城、晋阳等所有原北齐境内宫殿的砖石木料、绫罗绸缎任凭百姓取用,全部散归民间。

三道旨意一下,北齐境内世族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宇文邕的英明仁德,人心归附,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又有原北齐的地方官员旧习难改,使出以前对上司吹牛拍马的伎俩,纷纷献上祥瑞,什么九尾狐、白毛龟、五色鹿等层出不穷。

宇文邕十分不悦,下旨申斥道:“祥瑞必须是有德有行的君主,在四海升平、百姓富足、天下大治之后才会出现。如今百姓穷困,天下大治还远未到来。这些祥瑞必定是造假献媚,朕绝不相信!今后再有人敢妄言祥瑞,必定严惩不贷!”

所以说,宇文邕之所以被称为一代英主,不仅仅在于他灭亡北齐,一统北方,更在于他取得这些成就后,依旧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依旧保持锐意进取的心态。

十日之后,宇文邕从邺城启驾西返,由滏口陉过太行山,经长治至晋州(今山西临汾),亲自招降了北齐东雍州刺史傅伏,然后来到玉璧。

北周柱国、勋州总管、郧国公韦孝宽出城相迎,宇文邕亲自下车,与韦孝宽携手入城。

当日,城中再次大宴伐齐将士,宇文邕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笑着对年近古稀的韦孝宽道:“郧国公,世人都说老人多智,擅长军事谋略,可是朕只用这些少年人,就一举灭亡伪齐,您说这是什么道理?”

韦孝宽白眉微微颤抖,答道:“臣如今衰朽老迈,平定四海的能力是没有了,但臣在年轻时,也曾为太祖皇帝定鼎关中出过力。”

宇文宪在旁,听韦孝宽如此说,心中微觉异样,细看韦孝宽神色,却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宇文邕哈哈大笑,道:“郧国公,听说你师承陶弘景,学得道家养生秘术,至今仍健步如飞,不逊少年,又何必自谦呢?你在玉璧已经三十年了,朕决定让你进位上柱国,回京担任大司空,你意下如何?”

韦孝宽一愣,随即道:“谢陛下隆恩,孝宽敢不尽心竭力,以效犬马之劳。”

当日,宇文邕在玉璧歇息一日,次日从蒲津渡河,行至同州(今陕西渭南华州),太子宇文赟来迎,宇文邕召宇文赟同车,返回长安。

北周将士望见灞桥流水,城阙巍峨,城外无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相迎,一时欢声雷动,鼓舞雀跃,有些人想起战死的兄弟、朋友,也不禁潸然泪下。

杨坚在队伍中极目远眺,遥遥望见人群中妻子独孤伽罗牵着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府中仆妇抱着自己两岁的小儿子杨谅正翘首以盼,也是心情激荡,正要招手示意,却听身后一个苍老的声音道:“随国公。”

杨坚回身,见是韦孝宽,忙躬身道:“叔父。”韦孝宽是独孤信的结义兄弟,与杨忠也是生死至交,故此杨坚始终对韦孝宽行叔父之礼。

韦孝宽永是一副淡泊神情,微笑道:“随国公,此番远征,想必所历颇多,可惜老夫未能参与灭齐,实是人生一大憾事。今晚若是有空,能否到我府中一叙,将灭齐战事讲于老夫听听?”

杨坚忙道:“叔父有所垂询,小侄岂敢不从,今日晚间必登门拜谒。”

韦孝宽点点头,道:“一言为定,今晚戌时,老夫恭候随国公大驾。定州西门之事......,老夫也是颇有兴趣呀。”言罢离去。

杨坚却似当头如遭棒击,顿时愣住,心思混乱,呆呆出神。杨雄靠近杨坚道:“阿叔?怎么了?”

杨坚看着杨雄,脸上露出一丝惧意,摇了摇头,道:“走吧。”

(未完待续)

问一下,大家觉得如今的男演员中,有谁比较适合饰演杨坚呢?我暂时选定的是杨烁,不知道合不合大家的胃口。

作为书中主角,没有一个形象代言人,写起来总觉得不够生动,请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推荐一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开皇   定州   荆州   北周   北齐   长安   殿下   总管   陛下   血色   太子   宇文   杨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